钟楼区
江苏省常州市辖区
钟楼区,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位于常州市中心区域,市区西部,东及东南与天宁区相连,西及西南与武进区连接,北与新北区接壤,属苏南中部长江三角洲平原及太湖、涌湖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总面积145.48平方千米,土地总面积132.9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3月,钟楼区下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镇(高新园区)、7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北港街道星港大道88号。截至2022年末,钟楼区户籍总人口44.62万人。
历史沿革
钟楼区因南唐时境内建有古钟楼而得名。
钟楼区历史悠久。20世纪70年代,钟楼区内五星乡新岗村发现距今5000多年以崧泽文化为主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还有一批距今6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墓葬,说明史前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钟楼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以前。
钟楼区在汉代属毗陵县,在晋、隋、唐三个朝代先后属毗陵县、晋陵县,在后唐至宋代属武进县,元代属常州路武进县和录事司,明、清两代属武进县。
民国二年(1913年),常州老城区改名武进市,现钟楼区老城区部分属武进市西区,包括西直、西仓、大怀南、城一、城二、西右、北直、北半8厢。
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武进县第一区,包括南运、太平、卧龙、广化、广福、普济镇、三堡镇7乡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乡镇并为2个大镇,即荆川镇(广化镇、南运镇、广福乡)和永丰镇(太平镇、卧龙镇、普济镇、三堡镇);另有青山镇,现荷花池街道城墙外部分属该镇。
1949年8月,常州废镇划区,荆川和永丰镇废除,设立“常州市第三区公所”。钟楼区老城区属常州市第三区。
1950年,撤销第三区公所。
1950年,撤销第三区公所。
1952年,西区人民政府成立,管辖范围为东为表场、灰弄,南至新河滩,西起西圈门,三堡街,北邻虹桥。钟楼区老城区先后分属常州市北区、南区、西区。
1955年9月,北区撤销,前后湾、荷花池、北大街、县巷、府北5个街道及县直街路南划入西区管辖;同年11月西区改称钟楼区。
1956年3月,撤销钟楼区建制;同年7月,东横街、西横街南和化龙巷的路西、小河路西划归北大街管辖。
1957年9月,恢复钟楼区建制。
1960年,钟楼区改名钟楼人民公社。
1963年,又改名钟楼区。
1966年,改名胜利区。
1980年,复称钟楼区。
2015年4月,原武进区的邹区镇划归常州市钟楼区管辖。
2017年8月,钟楼经济开发区执行迁址邹区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5年,钟楼区下辖3个街道、37个居民委员会。
1963年,钟楼区下辖3个街道、32个居委会。
2010年底,钟楼区辖五星、荷花池、永红、南大街、西林、新闸、北港7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即钟楼经济开发区),50个社区、41个行政村和3个家属委员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3月,钟楼区下辖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镇(高新园区)1个、街道7个,行政村49个、社区54个。区人民政府驻常州市星港大道8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钟楼区位于常州市中心区域,市区西部,东及东南与天宁区相连,西及西南与武进区连接,北与新北区接壤,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9°08′—120°12′、北纬31°09′—32°04′之间。全区区域总面积为145.48平方千米,土地总面积为132.93平方千米。
地质
钟楼区属于中国东部扬子古陆江南块褶带。大陆型地壳初始发育和增生扩大起始于太古代。基底由晋宁晚期元古代浅变质岩系组成;沉积盖层由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各时期地层组成。地壳厚度36至37千米,历史上属于少震区。
地形地貌
钟楼区属苏南中部长江三角洲平原及太湖、涌湖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势西北略高,东南略低,高低相差约2米。
气候
钟楼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丰沛,日照充足,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降水量1071.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间2047.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27.6天,常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
据常武地区气象资料,地区常年平均气温15.6°C,其中年平均气温最高为1998年的17.4°C,最低为1956年的14.5℃。全年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仅2.3°C;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8.3°C。
钟楼区年平均日照时数约为2100小时,日照2000小时以上的年份约占70%。年日照百分率7至8月份为最高,3至5月份最低。
钟楼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至1200毫米,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5至8月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55%以上;6至7月是梅雨季节,降水量约占全年的1/3;8至9月间有台风雨,冬季有雪。正常年景,一般有5个降水相对集中的时令:4月中旬的“桃花水”,6月中旬到7月中旬的“黄梅水”是全年雨量最集中的时段,8月中、下旬到9月上、中旬的“台风雨”,台风伴随暴雨;9月中、下旬的“白露水”;1月下旬到2月上旬的“冬霜水”。降雪通常在l至2月,雨雪量居多,历年腊雪、春雪大体各半。
钟楼地区常年受西伯利亚寒流南下的影响,每年秋、冬、春三季总有四五次寒流入侵,在24小时内气温可骤降10至12°C,强寒潮袭击时有霜冻出现,对晚秋和早春农作物危害甚大。
钟楼区年平均无霜期为228天左右,平均霜期约130天左右,初霜期一般在10至11月,终霜期一般在2至3月。
钟楼区全年以东南风居多,大抵晚春与夏季多东南风,6月下旬至8月上旬,时有2至3级西南风过境,秋季多东北风,秋、冬季及初春多北风或西北风。
水文
钟楼区河流属长江水系太湖水网区,京杭大运河自西向东穿越区境,运河两侧河道纵横,南运河、白荡河、关河、市河组成环状河道与京杭大运河相连,南可达涌湖,东南可通太湖,北可临长江。
人口
截至2022年末,钟楼区户籍总人口44.62万人,比2021年末增加0.24万人;出生婴儿2335人,出生率5.42‰;死亡人口3439人,死亡率7.71‰;人口自然增长率-2.48‰。全区常住人口66.74万人。全区共有少数民族人口6297人,主要集中在邹区镇、五星街道、永红街道、南大街街道、荷花池街道,分别属于26个民族,以回族、壮族人数居多。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钟楼区常住人口为658537人,占常州市的12.48%,与2010年全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0329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5245人,增长9.16%,年平均增长率为0.88%。共有家庭户240409户,集体户18717户,家庭户人口为598534人,集体户人口为6000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全市平均水平少0.02人。
政治
截止至2024年12月 参考资料:
经济
综述
2022年,钟楼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4.4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1亿元,下降0.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67.50亿元,下降1.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24.46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1年的69.2%上升至69.8%,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0.3:30.5:69.2调整为0.3:29.9:69.8。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4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1美元=6.7261元)为1.99万美元。
2022年,钟楼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3.8%,同口径税比85.6%。民生支出保持增长,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58.48亿元,其中全区民生领域投入达47.8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1.8%,较2021年提升1.3个百分点。全年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12.2亿元,惠及全区5000余家企业。
2022年,钟楼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66元,收入较2021年净增2784元,同比增长4.3%,增速高于GDP增速2.3个百分点,实现与经济的同步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42359元,占收入比重的62.3%,增长4.5%。全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40003元,同比增长2.8%,其中食品烟酒、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支出分别增长3.8%、2.3%、2.8%和6.9%。
2022年,钟楼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分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21.9%,服务业投资增长3.7%;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增长82.2%,民间投资下降10.9%;分投资类型看,项目投资增长40.8%,房地产投资下降9.2%。
2023年,钟楼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42.3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0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264.97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674.75亿元,增长6.4%,三次产业结构为0.3:28.1:71.6。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10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1美元=7.0467元)为2.00万美元。
2023年,钟楼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8亿元,下降2.8%,税收占比87.0%。民生支出超8成,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52.53亿元,其中民生领域投入达43.2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2.3%,较去年提升0.5个百分点。
2023年,钟楼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092元,增长4.6%,突破“7”字大关。分类别看,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为44525元、8626元、6342元和11600元,分别增长5.1%、2.7%、2.4%和5.3%,呈现全面增长的态势。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42663元,增长6.7%。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支出全面增长,其中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类消费支出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5.8%、10.3%。
2023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2亿元,增长0.6%。分行业看,工业投资36.6亿元,增长3.4%;服务业投资198.6亿元,增长0.1%。
第一产业
2022年,钟楼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801万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098万元,分别比2021年增长0.4%和0.4%。其中农业产值32396万元,占比79.4%,下降5.7%;渔业产值6659万元,占比16.3%,增长45.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46万元,占比4.3%,增长1.8%。全区农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21549万元、3531万元和1018万元,分别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总量的82.6%、13.5%和3.9%。
2022年,钟楼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2022年凌家塘市场交易额达445亿元,增长1.6%;其他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2.25亿元,增长6.4%;所有龙头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2.49亿元,上交税金10313.44万元,分别比2021年增长31.0%、53.9%。
2023年,钟楼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226万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498万元,分别增长1.0%和1.3%。其中农业产值32879万元,占比79.7%,增长1.5%;渔业产值6494万元,占比15.8%,下降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53万元,占比4.5%,增长6.1%。农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1952万元、3445万元和1101万元,分别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总量的82.8%、13.0%和4.2%。
2023年,钟楼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2023年凌家塘市场交易额达480.99亿元,增长7.5%;其他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3.46亿元,增长9.9%。全区龙头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2.81亿元,上交税金11040万元,分别增长12.9%、9.0%。
第二产业
2022年,钟楼区规模工业完成产值增速0.7%,完成规模工业销售产值增速0.9%,利润总额下降25%,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0.4%,完成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1.7%。全年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8.5%,产销衔接程度较好。两项资金总额增速5.7%,产成品存货下降7.7%,应收账款增长9.0%,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110.5天,同比增加10.5天。
2022年,钟楼区七大行业合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543.60亿元,同比增长0.4%。生物医行业、电子行业、纺织服务业实现正增长,产值增速分别为20.6%、11.5%和10.8%。机械行业、冶金行业、化工行业及建材行业负增长,合计完成产值466.56亿元,同比下降1.4%,拉低全区规模工业产值增速1.0个百分点。
2022年,钟楼区亿元以上项目37个,较同期净增12个,计划总投资增长46.3%,完成投资额增长37.0%,拉高全部工业投资23.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投资额增长21.9%,占工业投资比重57.4%;工业技改持续全年增长18.2%,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为66.3%,对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9%。
2022年,钟楼区137家总承包、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单位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84.39亿元,增长8.9%。全年建筑业单位施工面积1462.45万平方米,下降7.6%,房屋竣工面积344.83万平方米,增长13.6%。建筑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0.43万元/人,增长3.3%。
2023年,钟楼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2.25亿元,下降2.9%,降幅较今年2月份收窄10.4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增速较今年2月份提升12.1个百分点。
2023年,钟楼区高新技术产业共完成产值388.29亿元,增长2.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1.5%,同比提升7.2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6个百分点。分产业来看,受益于政策积极推动和地区聚集效应,全区智能装备制造业拉动作用明显,完成产值173.15亿元,增长4.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1个百分点;其次是在全市共创“新能源之都”的大环境下,全区新能源制造业全年完成产值67.19亿元,增长8.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8.4个百分点。
2023年,钟楼区实现利润总额33.6亿元,增长9.2%,同比提升34.2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22.5%,亏损企业亏损额较同期下降25.9%,企业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全区29个行业小类中,21个行业实现盈利,18个行业利润总额正增长,其中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利润总额增幅达2205.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增幅达917.5%。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显示,36.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行业总体运行状况和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良好,企业家信心指数处于“较为景气”区间。
2023年,钟楼区共有149家有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168.6亿元,下降8.6%。分行业看,土木工程建筑业完成产值31.6亿元,增长21.8%。建筑安装业完成产值18.2亿元,增长33.6%。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完成产值48.7亿元,增长26.6%。但是,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影响,房屋建筑业全年完成产值70.1亿元,下降34.1%,拉低建筑业产值19.7个百分点,占总产值的比重为41.6%。
第三产业
2022年,钟楼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38.89亿元,同比下降9.2%,其中住宅投资110.43亿元,下降9.9%。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9.4%,下降10个百分点。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03.97万平方米,下降4.9%,商品房销售面积81.78万平方米,下降44.1%,商品房待售面积46.16万平方米,增长10.9%。
2022年,钟楼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7.95亿元,同比增长0.5%。高于全市2.4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315.86亿元,下降1.1%。基本生活类消费保持稳定,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2.1%;汽车类零售额增势良好,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1%;智能消费日益增长,限额以上计算机及配套产品、智能手机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8.5%和44.2%。
2022年,钟楼区23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1.03亿元,同比增长3.5%。分行业看,十大行业中有6个行业保持增长,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四个行业均有10%以上快速增长,分别增长116.1%、25.2%、21.4%和17.0%,四行业拉高全区服务业增速12.1个百分点。
2022年,钟楼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16.07亿元,同比增长0.1%。完成出口总额194.52亿元,进口总额21.55亿元。全年完成实际到账外资1.11亿美元;新增协议注册外资1.9亿美元,新增外商投资项目25个,其中新设项目19个,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2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个。
2023年,钟楼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28.0亿元,下降7.9%。分用途看,建安工程137.9亿元,增长5.1%;设备工器具购置17.1亿元,下降10.5%;其他费用80.2亿元,下降4.1%,其中建设用地费70.0亿元,增长6.9%。
2023年,钟楼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2.1亿元,增长6.9%。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346.8亿元,增长7.2%。分行业看,基本生活类商品较快增长,全年粮油、食品类零售额为79.4亿元,增长10.0%;出行类消费增势平稳,限上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为80.0亿元,增长6.3%;限上汽车类实现零售额67.0亿元,增长0.9%,其中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尤其强势,增长62.4%,拉动汽车类增长10.2个百分点。
2023年,钟楼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8.84亿元,增长11.5%。整体结构不断优化,重点行业贡献突出,软件信息行业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营业收入12.79亿元,增长42.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6.5亿元,规模突破30亿大关;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以164.9%的增速领跑各行业,拉动服务业增速2.9个百分点。
2023年,钟楼区完成进出口总额188.60亿元,下降11.9%,低于全市平均10.6个百分点。实际到账外资完成1.62亿美元,完成年度目标进度60.2%,高于全市目标进度2.9个百分点。同时,格力博、匠心独具、奥立思特等重点存量外贸企业转移产能约25亿元,拉低全区外贸出口约10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
钟楼区内有京杭大运河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新长铁路分别穿城、穿境而过。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钟楼区有义务教育学校数50所,其中32所小学,初中18所(含9所市属初中),幼儿园57所,其中,独立建制早教中心1所。小学在校学生45271人,初中7864人,在园幼儿数18809人。中小学教师2851人;幼儿园教师1352人。
截止2023年末,钟楼区拥有义务教育学校50所,其中32所小学,初中18所(含9所市属初中)。幼儿园59所,其中,独立建制早教中心1所。小学在校学生45959人,初中8278人,在园幼儿18198人。中小学教师2965人;幼儿园教师1369人。
科学技术
2022年,钟楼区新增区外引进高企2家,累计有效高企数达300家。认定市级瞪羚企业4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2家。完成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招引备案申请83家。钟恒新材料认定为省上市培育入库企业;常柴认定为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入库培育企业;微亿智造、龙冶节能获评潜在独角兽企业。中海油涂料院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微亿智造、精研科技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截至2022年底,钟楼区已投入运营双创载体37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13家,市级15家。全区新增双创载体运营面积10万平方米,合计新增入驻企业543家,完成税收2.4亿元。常州艾创空间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常州市大数据创业孵化器 、新动能创新孵化器和江苏三合声源无损检测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载体入选市级孵化器。
2023年,钟楼区认定高企173家,净增83家,增幅达32%,有效高企383家。微亿智造、龙冶节能、智云天工等5家企业获评省级潜在独角兽企业;3家企业获评省瞪羚企业,17家企业获评市瞪羚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68家(公示数),招引培育市“科小”企业98家;30家企业备案省民营科技企业;4家企业入选省级上市培育入库企业。
2023年,钟楼区共列统双创载体40家,其中市级以上双创载体3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9家、市级众创空间9家),双创载体累计整合利用闲置载体面积超70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达2942家,当年新增入驻企业362家,实现税收3.62亿元,增长46.6%。邹区智研谷和博济三五零等5家载体获得市级认定。
文化事业
2022年,钟楼区共举办文化惠民演出150场,开展社教活动、讲座71场,音乐、舞蹈、书画等公益培训124期,线上培训和展览50期,书画展览共49场,文化活动进乡村活动戏曲79场、曲艺专场21场、文化志愿者结对子定向辅导队伍10支,惠民服务达66万余人次。
2022年,钟楼区沉浸式话剧《织梦运河》入选江苏省第二批精品剧目,快板《吊车侠》获江苏省第十五届五星工程奖;江南书乡毗陵书苑、秋白书苑五星智造园馆入选2022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孙燕云荣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孙燕云工作室荣获全国首届工艺美术大师传承示范基地。
2023年,钟楼区共举办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00场;开展社教活动、讲座共110场;公益培训共100期;书画巡展30场;文化志愿者结对子定向辅导队伍10支,惠民服务人次达70万人次。精心打造毗陵轶事行进式小剧场演绎,开展沉浸式演出话剧《乾隆下江南之萝卜干记》《织梦运河》《寻找金头玉臂》20余场,园林式越剧近10场。举办常州首届大运河文旅“戏剧周”,成功入选“江苏文旅消费热力榜”。推进文艺精品创作,舞蹈《那年 那桥》获得“喜迎二十大 建工新时代”全国企(行)业歌曲、职工舞蹈、职工曲艺小品征集展演入围作品,话剧《夜黄昏》获得第十七届常州戏剧文学奖,器乐《朝暮欢歌》、小品《变卦》等作品获第二届常州市公共文化“青果奖”。区图书馆获评“全国公共图书馆一级馆”,秋白书苑大成馆、运河五号创意空间,秋白书苑运河·致远馆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
体育事业
2022年,钟楼区新增体育公园1个,启用常州市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完成4千米皇粮浜科学运动健身步道建设,更新和新建健身路径365件,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同比增加0.88平方米。
2023年,钟楼区建成皇粮浜体育公园、中吴绿地健身步道、秋白书苑云上馆,新建、更新30个全民健身路径点健身器材,打造童子河、后塘河、大运河滨河步道。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钟楼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04个,拥有床位总数1791张,卫生技术人员4376人。新增江苏省甲级村卫生室1家,江苏省特色科室1个和常州市特色科室5个,全区所有基层医疗机构达到了市级特色科室的全覆盖。创省级普惠托育机构和市级普惠托育机构各1家,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1家,全区每千人托位数达4.2个。“江苏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获省政府正式立项,创建江苏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正式投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在邹区镇卫生院先行先试。2022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全市第一。
2023年末,钟楼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67个,拥有床位总数2291张,卫生技术人员3742人。建成投用邹区人民医院新大楼,区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获评首批省级推荐标准建成单位,创成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相关功能中心1个,新增创建江苏省社区医院2家、五级中医馆1家、四级中医馆6家。全国首创“四床融合”、率先试点“床位转换”,累计建立家庭病床223张,新增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被确定为常州市唯一一家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建设单位。成立钟楼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托育服务实训基地,改扩建普惠托育机构1家,创建省级普惠托育机构1家,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达4.02个。新增1家区域医防联合体,全省率先探索乡镇企业职业健康管家团队试点工作。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唯一荣获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专项资金补助单位、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授牌单位两项荣誉。
社会保障
2022年,钟楼区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700人,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惠及企业超10000家、返还金额5375万元,支持成功自主创业5370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442万元。新增高技能人才数1455人、职业技能鉴定取证4760人。非申即享,发放留工补助6912万元。组织青年参加就业见习518人。引进落户领军人才团队29个,其中成长型项目18个。新创成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家,全年招录博士后5名,在站博士后共22人。
2022年,钟楼区全民参保核查人数1467人,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7125人,净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7125人,归集一次性职业年金6138.2651万。
2023年,钟楼区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012人,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惠及企业超5323家次、返还金额3128万元。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814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2276万元。组织青年参加就业见习947人。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31个。新创成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全年招录博士后7名,在站博士后共28人。
2023年,钟楼区全民参保核查4842人,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8157人,净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6413人。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钟楼区内有众多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自常州有县级行政建置以后,毗陵县、毗陵郡以及常州、常州府的官署都在钟楼区境内;境内还有古迹“毗陵地”以及毗陵郡城(内子城、外子城)。钟楼区古代风景名胜有“篦梁灯火”“文亨穿月”等,古迹有大运河、陈渡草堂、唐荆川墓、篦箕巷、西瀛里、毗陵驿、文亨桥、半山亭、荷花池、大观楼(高明楼)、鼓楼(谯楼)、白龙庵、王守沿、临川里、凤尾墩、府学、府衙、未园、暂园等,大观楼、鼓楼曾是古代常州府的建筑,临川里、半山亭、荷花池、白龙庵曾有王安石、张守、王伯、陈玉璂、李鹤章等古人在此驻足居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2022年1月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官网显示,钟楼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
风景名胜
钟楼区的风景名胜除文物古迹外,还有南大街商贸休闲区、运河五号创意街区、金鹰国际海洋世界(常州)、青枫公园、荆川公园、荷园、兰园等现代景观区。
运河五号创意街区依托恒源畅厂旧址加以改造利用,其中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恒源畅历史陈列馆、大运河记忆馆展示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区内有原创音乐、手工咖啡等,此外,园区内还有的LOFT办公楼、美术馆、摄影棚、设计中心、展览演艺中心、国际青旅等。
瞿秋白纪念馆是常州地区的一家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人物类纪念馆,也是收藏、陈列、展示瞿秋白同志业绩、研究瞿秋白思想,弘扬瞿秋白精神的专业馆。瞿秋白纪念馆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纪念馆是仿明清建筑物,占地面积2282.19平方米,内设展览大厅、学术厅、影视厅、资料室、电脑室、贵宾室等,陈列、收藏有关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的照片、实物、文字、文献和研究资料。
常州荆川公园占地14.68公顷,是为纪念明代文学家抗倭英雄唐荆川先生而建设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园内有省级文保单位唐荆川墓、市级文保单位唐氏宗祠。公元形成了“四区、四道”八大景观板块:即文思如潮、武略随风、书香绕梁、英灵乾坤、文道、武道、德道、墓道。建成了荆溪竹海、陈渡草堂、古道松涛、樟林叠翠、梨洲白雪、桃岭春坞、柳岸樱堤、枫峦旌胜等八个景区。
常州青枫公园是一个集“生态、科普、活力”三大主题于一身的城市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是常州市首个森林公园、植物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户外活动中心。园内建有滑板竞技场地、仿真山体攀岩、街头三人篮球场等。
常州古运河南大街文化旅游区位于常州市中心城区南大街,西自怀德桥,南倚古运河,北临延陵西路,涵盖篦箕巷、西瀛门城墙、民元里、双桂坊、崇法寺五大片区,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于2011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特产美食
钟楼区的传统特色副食品主要有萝卜干、大麻糕、义隆素火腿、豆炙饼、金钱饼、梨膏糖;特色小吃有三鲜馄饨、加蟹小笼包、银丝面、腻头(现称豆腐汤)等。
萝卜干由原新闸乡周边农村出产的红萝卜为原料,肉汁清脆,甘甜爽口,制作的萝卜干香甜、脆嫩,远近闻名。仁育桥畔的大麻糕在清咸丰年间由长乐茶馆王长胜创制,是江苏省名特食品。腻头的主料是嫩豆腐或豆腐花、豆炙饼、鸭血条、骨头汤等,用水淀粉勾欠着腻,滑爽鲜美。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中国中小城市网.
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中国中小城市网 .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08:3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