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补泻
针灸治疗方法
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是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针刺补泻就是通过针刺腧穴,采用适当的手法激发经气以补益正气,疏泄病邪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功能,促使阴阳平衡而恢复健康。
基本介绍
针刺补泻是根据《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这一针灸治病的基本理论原则,而确立的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是针刺治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毫针刺法的核心内容。
主要方面
补泻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功能状态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人体功能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刺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而
有补和泻的不同效果。
如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针刺可以起到补虚的作用。若机体处于邪盛而呈现实热、
闭证的实证情况下,针刺又可以泻邪,起清热、启闭的泻实作用。如胃肠痉挛疼痛时,针刺可以
止痉而使疼痛缓解。肠胃蠕动缓慢而呈弛缓时,针刺可以增强肠胃蠕动而使其功能恢复正常。这
种针刺补虚泻实的调节作用,和机体的正气盛衰有密切关系。如机体的正气充盛,则经气易行。
若机体的正气不足,则经气不易激发或数刺乃行。
腧穴特性
腧穴的功能不仅具有它的普遍性,而且有些腧穴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有些腧穴
适宜于补虚,而有些腧穴适宜于泻实。譬如足三里、关元等具有强壮作用,多用于补虚;而少
商、十宣等,具有泻邪作用,多用于泻实。
针刺手法:针刺手法是产生补泻作用、而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的主要手段。在临床上为了
使针刺产生补泻作用,古代针灸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不少的针刺补泻
手法。
主要针刺补泻
现将临床常用的几种主要针刺补泻手法,介绍如下:
①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②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
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③疾徐补泻: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
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④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
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⑤呼吸补泻: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⑥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揉按为泻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1 11:34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主要方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