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鎏金人擎铜灯的出土地点是荆门包山2号墓,1986年
出土,收藏于
湖北省博物馆
战国鎏金人擎铜灯通高19.2厘米,铜人高6.9厘米,灯盘口径8.8厘米。这件奇特的照明用具,由灯盘、灯柱和铜人三部分组成。灯盘较浅,平沿内斜,斜弧壁,盘外有两周凸棱,盘中有高1厘米的锥状钉,用来插蜡烛或缠绕灯芯,支托灯盘的是上粗下细的圆形灯柱,灯柱上端有浮雕蟋蜗纹组成的花瓣状柱座,中间接口为子母口,拆卸方便。铜人遍体鎏金,身着楚服,长袍及地,下摆饰错金勾连云纹。头挽右髻,发髹黑漆,宽额圆脸,浓眉大眼,直鼻小嘴,耳微外移,左手扪胸,右手执灯,犹如擎着一把雨伞。该器物整体造型美观,工艺精湛,手法简单,造型浑朴。在力学原理的运用和工艺装饰上,拙中见巧,可谓楚文化的精品,同时也表明了战国时期楚国的青铜冶炼业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
湖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