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东渡纪念塔
1992年在江苏省南通市五山地区树立的纪念塔
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江苏扬州江阳县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
人物生平
鉴真是我国唐代著名高僧,扬州人,俗姓淳于,生于武则天垂拱二年(688年)。14岁时出家为僧,20岁西游洛阳、长安钻研佛经,27岁回大明寺兴戒坛、缮道场、建寺舍、造佛像、修塔宇、广施医药、普济众生,先后授戒四万人,被称为“江淮化主”。 唐天宝元年,鉴真55岁,应日本和尚荣睿和普照的邀请,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教律宗。从发愿东渡到东渡成功,先后经历了十二年的漫长历程。前五次航海启程,均受挫败,经历了来自社会及自然环境的诸多考验,受尽了颠沛流离,长途跋涉之苦,精神上与肉体上都受到巨大的创伤。在第四次东渡受挫后,鉴真即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终于在第六次启程后东渡成功。受到了日本皇室及民众的热烈欢迎。日本天平胜宝六年(754年)在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这是日本佛教史上正规传戒的开始。几年后,他又创建了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鉴真到日本后,心情劳作十年对日本的佛教、建筑、雕塑、医学、文学、书法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深远。日本人民称他为“盲圣”、“日本医学之祖”、“日本文化的恩人”。唐广德元年(763年)鉴真圆寂,终年76岁。
南通浮海
因南通拥有江海门户的重要地理位置,狼五山自古就有出海入江“第一山”的美称。且这一带江面宽阔,当年鉴真法师东渡日本时曾在这里遭遇险情,躲避风浪。据《唐大和尚东征记》记载:鉴真于天宝七年(748年)过狼山,“六月二十七日,发自崇福寺,乘舟下至常州界狼山,风高浪急,旋转三山”。为了纪念这一段历史,于1995年在龙爪岩建造这座鉴真东渡纪念塔。 该塔为仿唐经幢式建筑,汉白玉花岗岩砌成。塔身高7.6米,象征大师76年的人生历程,塔基部分刻有反映鉴真生平故事的浮雕。塔身“东渡遇险纪念塔”七字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法师题,塔座采用莲花叶作装饰。因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纪念塔碑文
唐鉴真东渡遇险纪念塔记
狼峰合左右山丘,并称狼五山。唐时,尚在江淮平原东南之大江中,扼出江要冲,海口阔渺,风急浪高,舟人视为畏途。
唐高僧鉴真(公元六八七——七六三年)立志东渡扶桑,弘扬佛法,多次受人天所阻,终不能移其志。
唐天宝二年(公元七四三年)十二月,鉴真二次东渡,由扬州启航,顺滚滚长江而下,至狼沟浦(今狼山附近),遭风暴破舟,遇险,鉴真及其弟子诸人于江滩修船。潮来,水至人腰,寒冬腊月,艰苦备尝。次年修复船只,再度东航。
唐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六月,第五次东渡,经狼山,狂涛排空,又遇险。舟随浪旋绕山而转,而幸得好风,始出江海。鉴真历尽艰辛,双目失明,第六次东渡方达彼岸;传播佛法及艺术与医药、建筑、农业等技术,诚推进中日文化交流和人民友谊之空前壮举,千百年来为两国人民共同景仰。
兹为缅怀高僧业绩,增进中日人民世代情谊,建此塔永志纪念。
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谨立丙子冬,海上韩天衡书于豆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6 15:5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