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碑现坐落于
怀宁县洪铺镇金鸡村
杨家大山东部,杨家湖北岸。高1.1米,宽0.75米,由白色石料刻成;碑的正文为“金鸡社令正直之神位”,两侧分别冠以“日”、“月”二字;上款题为“庚戌岁冬月吉旦众生祀奉”,下款是立碑人“本社”、“信官”、“信士”、“生堂”杨文堂等25人姓名;碑边刻缠枝花纹,碑文楷书阴刻。据《怀宁县志》记载:“金鸡碑的立碑时间最晚应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或者上到明代。金鸡碑是戏神碑,是研究我国戏曲史的一项重要资料。”金鸡碑在全国仅存两块,除怀宁这块保存完好外,福建省
漳浦县也立有一块,但这块还是怀宁艺人传带到闽南去的。由于金鸡碑是研究我国戏曲史的活化石,故“金鸡奖”即取名于此;1986年7月,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碑边刻缠枝花纹,碑文楷书阴刻。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正直”者,“正值”也,《汉书·京房传》曰:“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周礼·注》云:“更相代直月”,皆为“值日”、“值月”的意思。“日”、“月”为“明”,言及“神明”。据《
怀宁县志》记载:“金鸡碑的立碑时间最晚应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或者上到明代。金鸡碑是戏神碑,是研究我国
戏曲史的一项重要资料。”
说起我国电影界的“金鸡奖”,想必大多数人闻之会如雷贯耳,甚至对其顶礼膜拜;可是一问到它的来历,结果只有咂嘴伸舌,摇头不知了。实际上,这誉满全球的电影大奖名称,与“戏曲之乡”怀宁县境内一块貌不惊人的石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金鸡”与“戏神”到底是什么关系?此碑在全国是否还另有所立呢?大量的史料表明,“金鸡”就是旧时社戏所祀之神,属于道教文化的产物,它来自艺术之神“二郎神座”下的“金鸡”和“玉犬”,且在怀宁徽班的早期就被供为所祀戏神。在全国仅存两块,除怀宁这块保存完好外,福建省漳浦县也立有一块,但这块与怀宁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
中国音乐学院佛教音乐研究专家何昌林先生的《北京书简》称:“‘金鸡’何神?福建省
漳浦县聱鳌中林相公庙(戏神庙)中,原有‘吹笛金鸡’神像一尊,至今仍保存在该村蔡同志家;而漳州、漳浦一带流行着一种‘安庆调’,实即‘石牌调’(吹腔)。可见戏曲之乡石牌的艺人们,连曲加戏带戏神(金鸡神)都传到闽南去了!”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怀宁县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
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
殷商时期。“
五猖”为邪恶之神,在人间常做坏事,偷东西、抢劫、放火、调戏妇女;但他们又喜欢恶作剧,把偷抢张家的东西,又放到李家去,要是看某人顺眼,就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他。老百姓对“五猖”既怕又敬,于是就祭起来以博其高兴,会降福给自己。另一说是明太祖朱元璋夺取了江山在
南京建立大明政权后,大封有功之臣,却忘了捐躯的官民,这些战死者“
阴魂”向他诉苦讨功。于是
朱元璋就想出了以东、南、西、北、中五路之鬼魂概括为“五猖”,让百姓举行活动纪念。跳“五猖”有一套程式:由着古装的村民或挑篮、或扛旗、或敲锣、或
打鼓、造成热闹欢腾的场面,然后主要人物一一登场。先是由5个手持五色华盖、着五色服装的壮汉进场;接着由4个着彩衣、戴面具扮成道士、土地爷、和尚、判官入场;随后是五人身穿铠甲,肩插金翎、手执双刀威风凛凛的“五猖”入场。这些身穿红、蓝、黄、黑、白五色衣(即代表五方天地,又暗合木、火、金、水、土五行之色),戴五色面具,手持五色行具的表演者,在锣鼓声中,或行、或舞、或趴、或跃,做着稀奇古怪的舞蹈动作,给人以古老神奇之感。有幸遇见上岁数的当地
洪铺镇金鸡村一带杨氏老人任然能讲叙这些遗传的
记忆。
五猖碑为民间信俗活动,由在当地杨家老屋祖先迁居而立,然而源头还在南宋绍定年间至建国前
皖河水系还是湖泊荡漾,盆地丘陵地区陆路闭塞,水路交通船只出行十分便利,古时候三教九流背井离乡来往落脚之地。方圆一带,杨家老屋当年在当地为大户、
大姓,山、湖都圈为(杨字),金鸡社南边那片大湖为
杨氏祖先传承至现今规周边杨家族内户姓所有。杨家族谱记载,为
纪念杨家迁居当地落户,杨家祖辈在此处建造了一座信“社”,当地人叫《金鸡社》并传承于古人类祭天拜地的舞蹈仪式场地《跳五猖》,它为当地百姓期盼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通过祭社活动而表达农民的心愿。杨氏族人把“祭社”民间信俗活动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同时,增强凝聚力,族内和睦相处,共建和谐家园,并丰富活跃了农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祭社活动蕴含着浓郁的徽州文化及民风民俗,为当地农耕文化添加影响力,为后来生态保护与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金鸡碑是研究我国戏曲史的活化石,早在1986年7月,
安徽省人民政府就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金鸡碑自然风化比较严重,2005年,怀宁县文物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了重点保护,在金鸡碑碑身罩上了一层
有机玻璃,碑的上方盖建了一座对径为2.4米的四角亭,这样既避免了雨水侵蚀,又便于游客观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