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是
南京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中华一绝”之称。
历史渊源
早在东吴或东晋时期,宗教的发展催生了南京金箔,并被广泛用于佛像、神像贴金以及建筑业。南京最早打金箔的在马巷一带,但都是龙潭人,有刘、葛、印三大姓的人家制作金箔。
清代时,金箔手工业处于极盛时期,金箔不仅行销国内。但是,1840年以后,中国陷入国家和民族的危机中,战争不断,中国的金箔业也受到重创。解放前,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金箔的生产降至最低水平。
建国初期时,南京金箔、金线的销售相继恢复了东北、西北、北京等地的销售渠道。
“文革”时期南京金箔企业主要还是在龙潭,少数在江宁。当时生产出的金箔工艺和质量十分落后,很多企业转产金粉的生产,金箔产品停产。后由于中国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边缘,轻工业品的出口反而得到重视,金箔和金线的生产得到了重视。1976年,江宁县锦线金箔厂还带着金箔首次跨出国门,给当时的苏联克林姆林宫贴金,获得了国际的认可。
工艺特征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独特,技术要求很高,保持了传统的冶炼、打制等多种技艺,从古到今,一直为手工捶制,是中国特种传统工艺。南京金箔色泽纯正,厚薄均匀,经久不变,其锻制技艺完整地保存了中国数千年金箔生产传统技艺。
金箔的锤艺是有讲究的。打开工序须两名工匠对坐。上手掌小锤,执掌翻纸、移位等技术要领,要求“叠得起、推得着、吃得开、喂得进”。下手抡大锤,重八斤,要求“举锤擦耳,落锤擦胸,上下一线,锤正鼻梁开子的技术标准是要打得均匀,呈蟹壳状。经锤打出来的南京金箔,具有色泽纯正、厚薄均匀、薄如蝉翼、软似绸缎、的特点,南京金箔永不变色,收藏数百年依然灿烂夺目。
现代的金箔艺人将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使传统金箔锻制技艺更加灿烂辉煌。用科学方法制作生产出锤打金箔最为关键的衬托纸,品质更加稳定。
工艺流程
(一)黄金比
从金库中取出原料黄金,根据产品品种的特殊要求,加入定量比例的银铜元素,使其符合适当含金量。以99金箔为例,即用99.99纯金按99%比放料,其余1%放入银等其他金属,形成含金最为99%的金箔料。
(二)化金条
将配比好的金箔料放入堆锅,用长铁丝夹将其夹入马沸炉中般烧,使金熔化并使掺入的微量元素均匀地进入其中。漆溶析出,将金水倒入长25cm、宽3cm、厚1cm的铁槽内冷却,使其成为金条。
(三)拍叶
将冷却后的金条用拍叶锤拍打,锤打成薄如纸张的金叶。即人工将金条锤扁,放入炉内沾火,约15分钟后取出放入茶叶水内浸泡,取出晾干,再锤打,连续8—9次,拍好的称为金叶。之后,将其裁剪成4cm见方的金叶子,每120张为“一作”,总重约60克。
(四)做轮子
用薄竹刀将金叶子切成1cm见方的小片,称为金捻子。每张金叶子可切成16枚金捻子,“一作”可切成1920枚。
(五)落金开子
先裁开子,即将20cm见方的乌金纸一裁四开,变成10cm见方的乌金纸,俗称金开子。然后,对金开子进行加热,俗称炕火。炕火时,将金开子放进竹丝编的笼子里,放在盖有一层牛皮纸的炭基炕上炕。
(六)沾金捻子
将金捻子用指尖沾着放入已炕过火、10cm见方的乌金纸的中央,2张乌金纸夹1张金捻子,总层数为2048层,用牛皮纸包好备打。
(七)打金开子
捶打夹有金捻子的乌金纸包,将金捻子打得更薄更开。打金开子的工具是一把重约2.5kg的檀木把倒护铁锤。打金开子的要求是绷紧绞紧,捻子丢平,拦头翻身掉边打,开子要打成蟹壳式,不叮不破不塘心。
(八)装拜子
将“金开捻子“小心翼翼地用鹅毛趁口风挑起,放入有开子纸四倍大的乌金纸包内,此时称为家生。
(九)炕统
将装好的家生放入炉内控温,保证其不受自然空间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旧时是用烧木炭的炉子,靠艺人经验来控制火候,而21世纪用电炉恒温控制。
(十)打了戏
打了戏是南京金箔锻制中的最后一道锻打工序,也是金箔锻制技艺中难度最大、技术含最最高的一道工序。“了戏”是南京方言,意思是没有戏了、结束了。
打了戏的内容如下:正副手各一名,上下对坐,上手又称推锤,右手掌七八斤重的锤,左手拿家生;下手又称护锤,下手双手抢四五斤重的小锤,随上手推锤师傅的路数捶打。打一个“了戏”约三万锤,上午四拆锤,下午三拆锤,共七拆锤。这一捶打过程中的秘诀是南京金箔业世代相传的,难以用言语表达,全靠捶打过程中正副手的默契配合。
(十一)出具
出具,亦称“出起”,即将播打而成的金箔从家生中取出的过程。金箔很薄,不能直接用手去取,南京金箔艺人发明了用鹅毛去挑,并配以口风吹的取箔方式。
(十二)切金箔
将金箔用薄竹刀切成常用的形状,这一过程需要很高的技巧。金箔艺人要练成口风成线的本领,需达到三根点然的错烛,吹灭中间一根,两边的蜡烛纹风不动的本领,才能上岗作业。南京金箔艺人总结出切全箔的口诀为“切箔要穷子、富角刀、点三角、合龙门、细线边”。包含上述12道工序的南京金箔锻制过程复杂而精妙,让金块变化为金箔,1.24克黄金可打出1平方米面积的金箔,最终打出的金箔厚度仅0.12微米,943张金箔只有1毫米厚,可谓薄如蝉理、轻如鸿毛、柔似绸缎。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南京金线金箔总厂获得“南京金箔锻制技艺”保护单位资格。
传承意义
南京金箔具有广泛的用途,传统的贴金工艺主要用于装点了宫殿、寺庙及其陈设、器物装饰贴金;世界上故宫、白宫、凡尔赛宫、白金汉宫、克林姆林宫、西藏布达拉宫,河南少林寺、莫斯科中国大酒店、泰国皇宫、日本大阪牌楼、扎伊尔总统官邸都用南京生产的金箔。
南京金箔在食用、化妆、建筑、工艺、装饰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金箔生产仍有大量的工艺流程是机器无法替代的,正是这些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证了南京金箔参与国际竞争时的品质优势和价格优势。
中国出口的真金箔名扬世界,已远销到意大利、美国、德国、日本、土耳其、埃及、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现代化生产工艺的发展,金箔制作部分走上了工业化轨道,拓宽了金箔的新用途。
传承现状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大部分已被机器流水线代替,但做捻子、出具等工序仍只能手工完成。但由于打箔是高技巧、高体力消耗的劳动,年轻人多不愿从事该行业,南京金箔业后继乏人,市场上出现的多种金箔衍生品的替代品也导致其市场日益缩小,加上打箔机器的出现对一些传统工序造成冲击,南京金箔锻制技艺面临失传危险。
传承人物
王必生,男,1951年10月出生。2009年5月26日,王必生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南京市申报。项目名称:南京金箔锻制技艺。
保护措施
2000年,为进一步宣传金箔文化,南京金箔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中国金箔纪念馆,以展示传统工艺过程和金箔历史。至2009年,南京金箔集团有限公司已连续举办了三届“金箔文化节”,宣传金箔文化,以唤起全社会对金箔传统技艺的关心、重视和保护意识。
2006年,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建立了中国南京金箔锻制技艺传习基地。
2017年3月6日,中国南京金箔博物馆位在南京龙潭开馆,这是世界第一家综合性金箔博物馆。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评估合格,南京金线金箔总厂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4年3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的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入选。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2009年2月9日至2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在北京举办,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被展览其中。
2014年10月18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和英国埃塞克斯郡政府共同主办的“符号江苏”首届文化庙会在英国埃郡开幕,南京金箔被展览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