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图》是唐末诗人
韦庄的诗作。此诗是作者看了六幅描写
六朝史事的彩绘后有感而写的吊古伤今之作,诗中指出这组画并没有为
晚唐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画出它的凄凉衰败,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全诗语调激昂,寓意深刻,不仅对那些粉饰太平、不尊重历史事实的行为作了有力的驳斥,并点明了发生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而且对敢于反映历史真实的六幅“伤心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体现了作者朴素的
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金陵图》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六朝史事的彩绘图,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这首题画诗所题之画的作者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六朝的故事,因为六朝均建都于金陵。这位画家并没有为晚唐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后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
作为一首题画诗,《金陵图》所题的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比韦庄略早些时的诗人
高蟾写过一首《
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金陵晚望》的。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高蟾“一片伤心画不成”的诗句,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韦庄想:真个是画不成么?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伤心”画出来了吗?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好像针对高蟾反驳道:“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之所以会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
诗人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了一个出色的例证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意思是说:请看这幅《金陵图》吧,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南朝六个小朝廷,没有一个不是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
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这篇《金陵图》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代
宋顾乐:“翻高蟾意,高唱而入,已得机得势。次句又接得玲珑。末句一点,画意已足,经营入妙。”(《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韦庄(约836─910),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乾宁元年(894)进士。后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有《
浣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