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岛
福建省泉州市的岛屿
大金门,简称金。为福建省第三大岛,著名侨乡。岛形似哑铃,东西长约20千米,两端南北分别长11千米和13千米,中部峰腰地带最窄处约3千米,面积131.7平方千米。
位置境域
金门岛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半岛东部,地理位置为北纬24°23'~24°32',东经118°16′~118°21'。岛形似哑铃,东西长约20千米,两端南北分别长11千米和13千米,中部峰腰地带最窄处约3千米,面积131.7平方千米。
地理环境
地质
金门岛地质以花岗片麻岩为主,其间夹有煌岩、石英脉等。岛中部和南部为更新层。
地貌
金门岛的地势中部较高,逐渐向西降低。西部、中部海拔60~79.8米,分布着一片由黑云母花岗岩组成的丘陵。丘陵的四周是平原。岛的西面有一片玄武岩组成的台地。东部有北太武山,海拔254米。西北岸和金门县城后浦一带海拔20米左右,多丘陵沟壑,除东南岸有海崖外,多沙质海滨。沿岸多浅湾。
气候
金门岛属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1~22℃之间。冬季不冷,2月平均气温为12.5℃;夏季不太热,7月平均气温为28℃。全年都是生长季。雨量较少,年平均降雨量为900.5毫米,大部分集中在5~9月。金门岛也多大风,每年9月至翌年3月是“风汛”,常刮8级以上的大风,每年大风日数约有50天。
资源状况
自然资源
金门岛水产和海盐资源很丰富,主要盛产白鱼马鲛鱼黄瓜鱼等。盐田分布在金门岛西园附近和小金门岛青岐一带。
旅游资源
金门岛第一大寺是海印寺,该寺位于金门县金沙镇太武山上最高的两座山峰中央,又名太武岩寺,始建于南宋度宗咸淳年间。原本祀乐山通远仙翁,现所供奉的主神则是观音菩萨,配祀十八罗汉。寺院大门上的对联,左联“印严参法相是空是色是如来”,右联“海日照灵山观世观音观自在”,横批“海印寺”。该寺建筑为宋咸淳年间风格,尔后虽屡遭烽火,但经5次修建,寺貌仍相当完整,其内的钟楼、鼓楼,是后来新建的。醮月池也是太武山上的美景之一,终年不涸。且池水清澈凉爽,据传饮之可治百病。此寺为金门岛上第一大寺,已列为台湾三级文物古迹。
马山观测所位于金门县官澳东北角,距大陆角屿叉2100米,退潮时1800米,为金门本岛距大陆最近的据点,整个观测所系由滨海小山丘开挖坑道而成,相当隐密。播音站便是两岸对峙时期双方进行心战喊话的阵地。据说当年歌星邓丽君“劳军”时在这片地方唱过歌。这里穿山的坑道四通八达,一直通到海边的多个观测所,从窗口望去对面就是厦门以及闽南海岸。并有数个具有高倍率望远镜天气好时甚至肉眼即可看得对岸之渔村。坑道内以不同的形式再现了当年战备的情形。狮山炮阵地位于金门东北角的五虎山上,负责金门东北部海域安全。阵地内的“翟东坑道”全长约508公尺共有4个炮堡。马山观测所开放了旅游观光,每天定时会按军训的形式举行炮操表演。
民俗文化村是金门保存最完整、房舍最整齐的聚落。老屋间的巷道,飞檐呼应。它位于山后村中堡,原为金门150个自然村之一,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为旅日侨领王国珍、王敬祥父子出资建造,分赠王氏族人居住之房舍,费时20余年而成。全村住宅、家祠及学堂共18栋,聚落典雅宽广,屋宇地基皆石块构筑,墙壁则以红砖叠砌,是保存完整的闽南民居建筑形式。在众多民间信仰的避邪物中,被金门人寄予厚望的是风狮爷。村民为求生活安定,相沿成习用风狮爷压制风煞。在金门举行婚礼一拜官庙,二拜风狮爷,三拜祖先,由此可见风狮爷在金门人心中的地位。
莒光楼是1952年的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所辟建,由名建筑师沉学海所设计,仿古代麒麟阁三层式建筑,外观雄伟。是金门邮票和风景明信片的主题,成为金门的象征。
模范街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金门商会会长傅锡琪间侨界集资。建筑多为二进店屋,第一进为日式洋楼,第二进为闽式建筑,是金门维持较完整的老街之一。
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
金门岛开发较早,晋时,有北方移民上岛开拓,唐贞元十九年(803年)设万安监辟为牧马场,后划归南安县辖,五代属同安县,明设守御千户所。明朝洪武年间,官府在岛上修筑城墙,取名“金门城”,明朝末年,著名将领郑成功曾经以金门岛作为反清基地和进攻台湾的跳板,并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从此岛出发收复台湾。清一度废城、墟地、居民悉内迁。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置金门镇设总兵官,复属同安县。民国四年(1915年)置金门县。国民党当局退避台湾时,在岛上屯兵驻守。现由台湾当局管辖。2001年1月2日,金门、马祖与厦门开始“小三通”(通航、通邮、通商)。
重大事件
1958年8月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对据守金门岛的国民党军进行的封锁和惩罚性炮击行动。金门岛由国民党军8万多人驻守,是其犯大陆的跳板。1958年8月23日,福建前线部队对金门国民党军进行了突然的猛烈炮击,击国民党军金门防卫部队中将副司令3人,毙伤其少将参谋长以下官兵600余人。同年9月初,美国向台湾海大量增兵,并为国民党军舰护航。福建前线部队对金门国民党军进行了全面打击。同年10月6日,对金门停止炮击。因美军继续为国民党军舰护航,同年10月20日,复对金门的炮击。1958年8月23日至1959年1月7日,共进行7次大规模炮击。1960年6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台,在其抵台前夕和离台时,解放军于17日、19日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炮击。在此后的十余年中,炮击未停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解放军停止对金门炮击。炮击金门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搞“两个中国”的严正立场。
谚语
“无金不成铜”是关于金门岛的乡谚,意为没有金门岛,不能算作完整的同(铜)安县。据史料记载:明朝时,在金门岛设有金门千户所,清时设金门县示,均属同安县。民国二年(1913年)改隶思明县,民国三年(1914年)析置金门县,现由台湾当局管辖。2001年1月2日,金门、马祖与厦门开始“小三通”(通航、通邮、通商)。在“小三通”前夕,金门在港区联合办公大楼的“庆祝2001年金厦通航”纪念标志下,贴有斗大的一副对联曰:“金门厦门门对门;族同情同同安同”,横联为“双门同安”。
艺文
鼓浪屿望金门岛(李银清)
两岸同胞竞阅墙,中华史册载荒唐。茫茫大海遥相叹,都说那边是故乡。
金门岛(白水)
乘船破浪向仙洲,大海苍茫碧水流。坑道翟山烟散尽,双门何日济同舟。
历史名人
蔡献臣(1563~1641年),福建同安县浯洲(今金门县金门岛)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乡试第二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廷试二甲第六名,官至光禄少卿;著有《清白堂稿》等。浯洲是一个海岛,蔡献臣家族世居海岛已经十几代。蔡献臣成人之后,除了宦游之外多数时间住在内陆同安县城,但是,蔡氏祖先墓庐、宗祠以及大多数的族人还生活在海岛。蔡献臣经常往返于祖居地与居地两处。
社会生活
渔业
金门岛渔业比较发达,20世纪90年代有渔民2000人左右,各类渔船近300艘,捕鱼量及沿海养殖收获量每年约5000吨。
农业
金门岛有农业耕地6336公顷,76%的人口从事农业,主要种植农作物有高粱、萝卜、花生、大白菜、高丽菜、甘薯、芋及柳丁等。
产业
金门几乎没有大工业,有一家年产250余万公斤的高梁酒酒厂,还有一家利用岛上比较丰富的磁土,生产艺术瓷、建筑瓷以及装酒瓷瓶的瓷厂。另有水厂、电厂以及一些手工业小厂和作坊。有盐场一处,年产食盐1800吨左右。
教育
金门无大学,有高中1所、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所、初中5所、小学18所。
特产
金门盛产花岗石,花岗片麻岩的颜色为淡红或红色间有青灰色,易于磨光,故金门的房基、路、桥、水闸水圳都用花岗碎块加细砂、水泥制成。
环境
金门岛上共植有近9000万棵赤尾松与木麻黄,还有几十万株樟树。金门有各种树一亿多株,很多公路都是林荫大道。金门岛上有人工湖、人造公园以及大大小小的自然风景点,加之没有工业污染,使金门成为一个潜在的旅游胜地。
建筑
金门太武山下,建有一座高11米、宽18米、长50米的“擎天厅”,整个大厅和厅设施都在地下,设房36间,床位83张。金门的街以笔直见称,金门的旧金城建于明洪武年间,街道遗迹仍轮廓清晰。
交通设施
1路到3路贯穿金岛。其中中央公路全长43.3千米,由金城经榜林至小径到太武,是金门最直且宽长的公路。金门的桥很多,因湖河所致,有观澜桥、观德桥、共济桥、幸运桥、九曲桥、古岗桥等。其中观德桥造于清道光年间。料罗湾修有防波堤和大型码头,一座大型渔业专用港。金门机场名尚义机场,可起降波音727客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3 09:13
目录
概述
位置境域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