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蒲(Acorus gramineus)是天南星科(Araceae)菖蒲属(Acorus)多年生草本,别名为石菖蒲、小石菖蒲、山艾、随手香、回手香等。金钱蒲植株丛生状,芳香。叶片质地较厚,线形,绿色,极狭,先端长渐尖,无中肋,平行脉多数;叶基对折,两侧膜质叶鞘棕色,叶鞘会脱落。花为肉穗花序,黄绿色,圆柱形;有花序梗和叶状佛焰苞,花期5-6月。果黄绿色,果序直径达1cm,果7-8月成熟。
植物学史
金钱蒲的中药名为石菖蒲,其作为中国的传统药物,最早以“昌本”之名出现于《周礼》。按照林奈双名法命名,石菖蒲的拉丁学名为Acorus tatarinowi Schott.,而金钱蒲的拉丁学名为Acorus gramineus Aiton.。但是在1963和1977年版《中国药典》中,石菖蒲和金钱蒲的拉丁学名均为“Acorus gramineus Soland.”,后李桓认为石菖蒲正确学名应该是Acorus tatarinowi Schott.,与金钱蒲拉丁名不同。在1963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 ,金钱蒲拉丁名为Acorus gramineus Soland.,1990年版将学名更正为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而《中国植物志》将其修订为Acorus gramineus。现代植物学家通过细胞地理资料分析认为金钱蒲可能属于石菖蒲栽培后变异的物种。故而现在又有学者提出要将石菖蒲和金钱蒲并为同一个种,以“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为药用菖蒲的本品正名。。
形态特征
金钱蒲为多年生草本,高20-30cm,植株丛生状;根茎长5-10cm,芳香。
叶
金钱蒲的叶片质地较厚,线形,绿色,长20-30cm,极狭,宽不足6mm,先端长渐尖,无中肋,平行脉多数;叶基对折,两侧膜质叶鞘棕色,叶鞘会脱落。
花
金钱蒲的花为肉穗花序,黄绿色,圆柱形,长3-9.5cm,直径3-5mm;花序梗长2.5-15cm,叶状佛焰苞长3-14cm,宽1-2mm;花期5-6月。
果实
果黄绿色,果序直径达1cm,果7-8月成熟。
分布范围
金钱蒲原产于亚洲温带、热带地区,从喜马拉雅山到日本和菲律宾均有分布,后引入北欧、北美一些国家栽培;在中国各省均有分布。
生长环境
金钱蒲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常生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水旁湿地或石上。
生长习性
金钱蒲喜冷凉湿润气候,阴湿环境,耐寒,忌干旱。
繁殖方式
金钱蒲的人工繁殖主要为无性繁殖,有根茎繁殖和组织培养两种形式。根茎繁殖:春季挖出根茎,选带有须根和叶片的小根茎作种。组织培养技术:以金钱蒲分蘖茎基部为外植体,对其进行诱导、增殖、生根和炼苗,小苗作种。
栽培技术
整地与栽种
金钱蒲喜冷凉湿润气候,阴湿环境,耐寒,忌干旱;以选沼泽湿地或灌水方便的砂质壤土、富含腐殖质壤土栽培为宜。
春季挖出根茎,选带有须根和叶片的小根茎作种,按行株距30cmx15cm穴栽,每穴栽2-3株,栽后盖土压紧。
田间管理
栽后生长期注意拔除根部杂草,松土和浇水,切忌干旱;并追施人粪尿2次,以氮肥为主,适当增加磷钾肥;在每次收获后,对保留的一小部分植株,稍加管理,2-3年后又可收获。
病虫害防治
金钱蒲病虫害较少,目前发现的主要有叶斑病、黄脊竹蝗、长绿飞虱、螟虫等;其为中药材,在病虫害防治上要符合中药材生产相关要求,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采取化学防治时注意农药交替使用,避免病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金钱蒲的根茎可入药,味甘而苦,性凉;有健胃消食、益智醒神的功能,可治疗消化不良、小儿发育不全、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疾病。
观赏价值
金钱蒲根系发达,适应性较强,在公园、广场、居住区、坡地、道路绿化中常做地被植物应用;同时可应用于假山、置石、景墙石缝间种植,给硬质的山石增添自然的美感,增添了曲折幽深的景观内涵。
生态价值
金钱蒲能去除COD、氨氮、氯化物,抑制藻类生长,可用于水体生态修复,是水面绿化的良好材料。可净化水质和改善水环境,对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有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