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贯真(1902—1930),原名家济,
永嘉岩头人。少时就读于岩头小学,1919年春入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
五四运动爆发,和蔡雄等组织血波社、宏文会。1923年,又和李得钊等组织青年策进会、溪山学友会,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和新文化运动。1924年,任十师附小教师,由谢文锦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成为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的主要成员。
1925年,“温独支”组织五卅惨案后援会,发动募捐、游行、罢工、罢市、罢课,支持上海工人斗争,贯真是领导人之一。同年9月,进上海大学听课。不久被党派遣参加国民革命军军事训练;1926年秋,被委为北伐军东路军总指挥部秘书兼党团书记。1927年秋,被选派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8月归国,被任命为
浙南温台地区巡视员。1930年1月回到家乡,巡视各地,进行考察,先后在永嘉、
瑞安、平阳、玉环、黄岩、
温岭等地召开中心县委会议和各类大小支部会议,并在瑞安肇平垟主持召开了温属各县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六届二中全会精神,决定在
浙南广泛发动闹荒斗争,组建红军,开展游击战争。3月上旬,与
胡公冕、陈文杰等以永嘉西楠溪农民武装为基本队伍,建立了
浙南红军游击队。后经中央军委批准在永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贯真任政委,
胡公冕任军长,陈文杰任政治部主任。为贯彻中央指示,搞好建军工作,纠正小股农民武装中存在的不良倾向,主持召开中共
浙南特委第五次扩大会议,对红十三军的军事、政治等工作作出了几项重要决定。
一九二四年,他受聘在十师附小任教。这年秋天,谢文锦和
胡公冕浙南一九三○年一月中旬,金贯真受命到达
浙南,在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他不怕艰险,忘我工作,深入各地进行巡视考察。他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观点,调查研究了温州、台州等城乡的社会情况。从一月中旬到二月底的四十多天时间里,行程达数千里。在温州地区三十多天,先后在永嘉、
瑞安、平阳等地召开大小会议二十一次。在台州地区十二天,在
海门一九三○年一月下旬,金贯真在
瑞安肇平洋主持召开了温属七县干部会议,传达党中央六届二中全会精神,研究了党组织的整顿和发展工作,并作出了发动闹荒斗争和建立红军、发展游击战争等重要决定。会后,举办了县区负责人参加的政治训练班。在会上金贯真深入浅出地宣传讲解共产主义理想与当前斗争任务以及路线、策略、工作方法,使大家受到深刻教育。
浙南浙南浙南特委和建立红十三军之使命,从沪返温。四月上旬,他和中央军委派来的
胡公冕、陈文杰等,以永嘉楠溪的五尺为据点,以楠溪的农民武装为基本队伍,并汇合
瑞安、温玲、永康、缙云等县的农民武装,经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胡公冕任军长,金贯真任政委,陈文杰任政治部主任。
为了贯彻中央指示,搞好建军工作,金贯真主持召开会议,对红军的军事、政治工作作了重要决定,一是建立永嘉、
台州、永康三个独立团,在扩大红军方面,计划将红军向有群众组织的地方发展;二是发扬军事民主,建立士兵委员会,三是加强党务工作,每分队建立党小组,每中队建立党支部,一星期开一次党员大会,四是提出政治纲领,主要内容是,1、杀豪绅、地主,2、没收土地,实行土地革命,3、焚烧契据及土地陈报单,4、分殷户米谷财产给贫民,5、推倒村里制,6、建立苏维埃政权,7、组织工农纠察队、赤卫队。但由于金贯真同志会后不久被捕牺牲,加上立三路线的影响,红十三军成立后,集中出击中心城镇,上述各点未能完全付诸实施。
红十三军这支人民武装的崛起,有力地打击了当时浙南国民党反动政权和封建势力。他们攻处州、打平阳、克缙云、夺瓯渠、战乌岩,活动于温、台、处三州的永嘉、
乐清、
瑞安、平阳、文成、玉环、黄岩、仙居、缙云、永康、
丽水、青田等县,后来还影响
浙西浙北地区,队伍最多时曾发展到六千人,影响深远。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报一九三○年四月二十六日苏维埃特号《全国红军概况》一文中,把红十三军列入当时全国十四支红军序列之一。苏联《真理报》还报道了红十三军攻打平阳的消息。
金贯真烈士墓位于
岩头镇屿山南麓。始建于1973年,1985年重修。墓坐北朝南,进深15.8米,面宽12.7米,占地200平方米。墓前山麓北侧有74级石阶通往墓陵。墓室后靠正中上方竖立墓碑,高7.55米,原先体正面青石板上镌刻原国防部长张爱萍题署“金贯真烈士永垂不朽”9大字。1984年列为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金贯真(1902-1930),又名家济,岩头人,1925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为温州独立支部主要成员。北伐时任东路军总指挥部秘书兼党团书记。1927年秋赴苏联中共大学深造。1929年8月回国任中央巡视员,浙南特委书记,红十三军政委,1930年5月18日返温时被捕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