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患于未然,当某个或某些金融机构发生一些问题时,动员各种力量,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其危机向其他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扩散和蔓延,这样的保护体系可以形象的比喻为“金融安全网”(financial safety net)。金融安全网在一国的经济金融体系中对于稳定金融秩序、维护公众信心,进而保护实体经济不遭受损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金融安全网的构成有很多种不同见解,一般来说,狭义的金融安全网只包括存款保险制度,或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及央行最后贷款人。广义的金融安全网除上两项外还包括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和破产处置程序。比较受认同的金融安全网的构成一般包括央行最后贷款人、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和存款保险制度三大支柱。
金融安全网,国际上最早是1986年
国际清算银行(BIS)提出来的,但此后很长时间世界各国并未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国内金融安全网的概念相对较新,比较正式提出金融安全网的概念是在央行2005年发布的《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其指出:“目前(2005年)的金融稳定是相对静态的金融稳定,要想保持长期、动态的金融稳定,除了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的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等因素以外,很重要的就是完善金融安全网的建设工作。”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使金融监管对象更多的转移至机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以及银行内和银行间的风险暴露监测,而次贷危机的破坏性冲击更突出了控制系统性风险的战略地位,因此,后危机时代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旨在防范风险的金融安全网建设。对于金融安全网的认识,国内外学者基本达成了一致,即金融安全网是保护金融体系稳定的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是防范金融危机,降低金融机构发生风险的管理措施;是管理金融危机,防止危机蔓延或减轻其破坏性影响的约束机制。
金融安全网的运行机制是设计、安排一系列制度和监测工具,以此来评估和监测金融系统的风险,对金融系统潜在的风险从经济运行周期、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行为之间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并在此基础上对金融机构实施金融监管和金融救助的完整体系。因此,金融安全网是由多种要素组成和共同发挥作用的,但现阶段对于金融安全网的构成要素,不仅理论界尚未达成一致,从各国实践看也不尽相同。国际存款保险机构协会(IADI)认为,金融安全网的构成要件包括:
审慎监管原则、最后贷款人和
存款保险制度;而
国际清算银行(BIS)则认为还应加上货币支付结算系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应概括为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应指出的是,从动态视角看,金融安全网的要件是政策当局根据本国金融形势和发展状况而设计的,当金融系统外部或内部因素变化时,需要运用更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或工具适应新变化。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采取的补救措施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金融安全网构建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多数研究倾向于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安全网应包括审慎监管原则、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