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理论
理论学术语
金融创新理论,金融创新是一种需求诱发的利润驱动的金融现象的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新的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发明与创造,更重要的是它的产生能给人们带来丰厚的利润。正因如此,金融创新受到人们普遍的认同、欢迎,是国际界锲而不舍的追求。然而,迄今为止金融创新在实践中仍没有创造出一套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金融经济学家多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微观经济学理论,来分析新金融工具的诞生和金融企业努力创新的进程。1983年,W.L. 西尔伯就指出,金融创新是为了抵御抑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的外部因素而产生的。而金融活动各种制约因素,又依据其来源和形式可以划分为:政府管制和税收政策的变化; 消费品价格和金融资产价格水平等外部环境的变化;由于供给和需求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市场的变化。其中供给要素的变化,多是指技术进步和竞争加剧对金融机构风险和成本的影响; 需求要素的变化,则是指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性、风险的态度、交易成本及融资渠道的变化等。
理论介绍
在诸多对金融创新产生与发展有所建树的金融经济学家中,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注重分析推动金融创新进程的制约因素,而不是研究金融创新的经济学原理。其主要代表人物和论述有: E. J·凯恩1984年对管制与技术的论述、M. H·米勒1986年对税收与技术的论述以及S. L·格林鲍姆和B·希金斯1983年对提高实际收入与周期利率的论述等。另一学派则侧重对金融创新过程决定因素及发展动力的研究。这方面的主要代表论著有: M·贝霍尔曼和西伯尔1977年、A.W·萨姆兹在1986年对创新的产生的原因及结果的分析,西伯尔1983年、克罗斯1986年和J.D·芬纳蒂1988年对新金融工具、市场和技术的分类研究及其产生渊源、目的、意义等方面的分析。以上这些分析研究表明,金融管制在金融创新的初始阶段是至关重要的,技术进步则是创新的推动器,其重要性贯穿金融创新的全过程。尽管税收对创新也相当重要,但具有选择性和暂时性的特点。总之,金融创新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而许多在金融创新初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对其后期的发展常常并不很重要。
按照上述理论,金融创新在美国的产生与发展,可以按其产生的渊源及主要贡献划分为三个阶段:①1965~1972年,美国出现金融创新的第一次浪潮。在此期间,美国消费品价格急剧上升,利率的剧烈波动,加之严格的利率管制使巨额储蓄和金融交易的收益锐减,甚至出现亏损。金融机构和证券业都急需用一种易变现的、反映市场利率的债权形式,来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上涨所带来的风险。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新的金融产品应运而生了。纽约的花旗银行率先推出了 “可转让存单”(CD),接着美国证券业推出了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Money Market MutualFunds),为广大储蓄者购买国库券提供了便利,其收益率还高于可转让存单。为了与银行和证券业展开竞争,美国的保险业也大力开设了新的保险品种,如 “综合人寿保险” (Universal Life Policy) 和 “可变寿险保单” (Variable Life Policy) 等。与此同时,这一浪潮不久又波及欧洲大陆,伦敦的欧洲货币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②1973~1982年,是金融创新的第二次浪潮。在70年代,石油危机的冲击、战后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前所未有的高利率及利率波动等,使美国的经济和股票市场陷入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停滞状态。然而,金融创新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停止,金融市场的剧烈变动反而促进了新金融产品的诞生。金融资产期货和期权就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创新品种。随着各种国债期货和股票期权的发展,金融期货市场就像商品期货市场一样迅速发展起来,而个人储蓄的增加和共同基金的建立,是促进新兴市场的发展不可忽略的力量。美国监管当局面对证券市场的资金争夺,为改变银行业务下降、利率下降的状况,于1982年取消了对银行利率的限制。紧接着各种与存款相匹配的 “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和“浮动利率票据”相继问世。此外,银行界还开始涉足证券业,凭借证券市场来发行次级债券,并对抵押贷款开始证券化的偿试。而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更为银行扩展信用卡业务、现金管理业务、联通账户业务和自动取款业务等,开辟了广阔的天地。③1982年至今是金融创新的第三次浪。美国自1982年以来,技术革新、通货膨胀压力和规避金融管制等,已不再是金融创新的决定因素,新的动力来自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和产业收购兼并的浪潮。1983~1987年,美国股票市场价格暴涨,促使证券业推出了 “股票指数期货”等新品种,以消除价格波动风险,实现套期保值获取利润的目的。伴随着80年代以收购为主的企业兼并收购浪潮,发行高收益高风险的债券成为收购活动的主要融资渠道,这种运作方式即人们所熟知的杠杆收购 (LBO) 和垃圾债券 (junk bonds)。而这些新金融产品也促进了投资银行的发展和壮大。
美国一些大的银行,如摩根银行已成功地转向投资银行业务,而摆脱管制对银行业务范围和地域等多种限制。然而,对一些区域性中小银行来说,存款工具的创新成本过高,抵押贷款证券化虽节省了资本金但收益微薄,因此这类银行的创新的产品不多。由于美国投资银行开辟了许多新的金融市场工具,如商业票据、垃圾债券等,与商业银行在短期和定期资产组合上层开激烈的竞争,迫使商业银行涉足自己以前不熟悉的非银行业务,结果导致银行在整个金融市场的份额和利润呈下降趋势。而一些大的国民银行,则开始凭借证券化来改善自己的资产组合和资本结构,并走上了兼并改组的道路。较著名的银行并购活动有: 汉华与制造银行、汉诺佛与美国太平洋证券、美国国民银行与美洲银行兼并等。因此,在第三次浪潮中,金融创新正从金融工具、市场和服务的创新,转向金融制度和金融调控的创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4 12:3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