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会计是金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愈发展,会计愈重要。金融会计的重要性,要求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活动的核算监督及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必须绝对准确,符合客观实际。但是,金融会计也面临着复杂的外围环境和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各种风险。 所谓风险,可以根据人们的不同理解而多种多样,如风险为可测定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对特定情况下未来结果的客观疑虑,风险是损失出现的机会或概率等。
基本介绍
但是,目前最被人们接受的风险定义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因此,所谓金融会计风险,就是金融机构在
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
会计核算错误或
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
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金融机构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产生原因
1、1993年的财会制度改革在我国确立了
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原则。权责发生制未将
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不采用会计谨慎性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
金融业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其次,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监管缺少经验,监管力度不够,很难在风险处于萌芽状态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第三,金融改革开放以后,对金融会计在金融机构中的作用从上到下认识不够,有关法规不够健全,管理制度滞后,直接制约着
会计职能的发挥。
2、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在缺乏健全的市场准入标准情况下,各地金融机构剧增,大量增加的金融机构,虽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和社会性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但违规经营,从事非法活动的可能性增加了,一方面行为主体为金融机构,
会计人员被迫执行或共同舞弊,其违法违纪金额巨大,涉及面宽,影响较大;另一方面行为主体为个人,或是会计人员与其他人员同谋共犯,或是会计人员钻制度的漏洞,违法违纪,从而银行风险日趋增大。
3、不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管理模式,仍有一些欠缺,
内部控制薄弱,表现在制度建设滞后,内控体制不顺,权利制约失衡,
会计信息失真等。
类型
1、信息失真风险
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信息进行反映,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少银行违反
金融政策和上级银行有关要求,在会计信息处理上大做文章,致使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充分,真账假表、假账假表、任意调整收支科目等,掩盖了
信贷资产的质量和风险,影响对银行
经营状况的客观评价,因而带来更大的风险。
2、监督乏力风险
虽说我国《人民银行法》、
《商业银行法》均要求
商业银行必须依法经营,但在不正当利益的驱动下,违规
贷款、违章拆借、账外投资、私设
小金库、越权
承兑、贴现银行汇票等情况屡禁不止,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凶就是会计核算监督检查不力,会计惩罚制度未跟上,从而变相地助长了违规经营情况的蔓延,加大了经营风险。
3、财务成本风险
存款对于增强银行资金实力、奠定在
同业竞争中的地位无疑是必需的,但需要注意的足存款既是立行之本,也是支出之本。不顾效益擅自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盲目增设网点机构,草率开办各项新业务不计算
资金成本,不搞
盈亏临界点分析等非正常现象,加大了
财务风险。同时筹集来的资金如果运用不充分,造成资金在银行内的积压和闲置。无效益资产的增加也会直接影响银行损益风险。
4、操作管理风险
这类风险是指在银行组织内,由于会计操作上的失误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会计、
储蓄或经办员责任心不强和法制观念淡薄而造成的
财产损失。银行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而风险性又大的部门会计,而对大量结算票据、现金资产,以至密押、印章、
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等,一旦发生工作疏漏和制度不健全造成的
资产损失是巨大的,同时还会造成银行信誉受损。
通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会计结算制度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
《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的颁布为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细节问题尚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大额提现是
结算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基层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越权办理大额支付情况突出。对大额提现市核不严,极易产生支付结算风险。
6、金融案件风险
目前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将银行作为其猎击的主要目标,各类案件居高不下、手段花样层出不穷,无论是假汇票、利用
信用卡恶意透支,明目张胆地抢劫,还是监守自盗、贪污盗窃、索贿受贿,任何一个案件必然会多少涉及作为整个经营核算部门的会计部门,一旦会计部门放松管制、降低核算水平,那就会为罪犯作案客观上开了绿灯,加大了经营风险。
7、误导决策风险
会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未能及时向领导层提供决策需要的反馈信息,甚至未能通过核算分析及时发现 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得领导层决策失误,这是会计人员的失职。目前,会计部门普遍没有制定风险量化监测指标体系,参与
决策职能形同虚设,无助于决策的科学化、周密化,一旦决策失误则损失无法弥补。
8、会计创新风险
无论是从
市场竞争的需要、
金融国际化趋势的需要、摆脱当前困境的需要来看,还是从银行所经营的
货币和信用实质内容上来看,银行都必须创新。从会计的角度看,会计创新也是必须的。特别是在各行的
财务管理方而,待挖掘的领域尚大。
但如果不顾及适应这种开拓性行为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盲目照搬先进经验,就会造成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落后的经管水平、客观条件相违背的情况,如目前对企业全面推行的“权责发生制”,对于我国银行业经营水平来说,尚属超前,造成的虚盈实亏、用信贷资金垫支利税,使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潜在效益风险。
防范措施
从金融会计风险的种种表现可以说明,现代金融会计风险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风险点,承受着各种各样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防范金融会计风险,已经成为搞好商业银行经营,保持我国金融稳定的重大问题。防范金融会计风险应从五个方面来规避防范会计风险。
1、加强健全银行治理结构
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所有者主体虚拟,往往使得企业的利益,会计风险防范等至关重要的问题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保证国家控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将国有银行推向资本市场,从而优化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使会计金融风险防范获得强劲的原动力。
另外,各商业银行还可以考虑采用基层领导轮换制、会计人员委派制、稽核特派员制度等方法,从人员上保证全行集中统一的会计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防范、化解“本位主义”引发的银行会计风险。
2、强化内部控制,实行集中核算
(1)改革现行银行分级分散的会计核算制度,在建立全行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
(2)内控制度的主要目标就是防范风险。只有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减少银行会计风险,及早采取措施防范风险,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3、发展现代会计运作手段
推行责任会计是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有效手段,完善计算机系统开发、运行、维护、管理控制;同时不定期对计算机业务进行监督检查,清除计算机操作与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和隐患。
4、重视会计违法行为的治理
会计行为风险是由会计行为违规引起的。因此,回避和防范会计行为风险的有效途径,一是要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二是建立约束有力监管环境。
保障系统
随着会计行为风险日益增加,有必要在网络的基础上开发预警系统软件,将预警与核算建立在一个平台上,在核算数据录入的同时,预警系统能够及时跟踪分析。跟踪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结算票据的处理是否符合内控制度、要素是否齐全合规,有无压票行为;账证、账账、账表、表表是否钩稽一致;往来类科目是否配对相符等。通过会计定出预测技术和方法,对会计核算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研究分析,对带苗头性、有疑点的问题适时报警,实现有效监测。
金融会计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应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个部分。事前监督,主要应包括对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与考核。即反映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如备付金比率等;反映资本不足风险指标体系,如资本充足率等;反映资产风险指标体系,如逾期贷款率等;反映金融市场风险指标体系,如利率风险率等;反映损益状况指标体系,如资产盈利率等;反映贷款对象财务状况指标体系,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销率、资产收益率等。
事中监督,主要应包括对银行稳健经营的动态监控。银行的决策部门应将上述反映金融风险的一系列指标,作为需要考核的责任指标落实到各有关责任部门。会计部门要与其它职能部门一道建立起对金融风险实施动态监控的机制,随时将来自各方面反映金融风险的各项指标与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警戒值相对比,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反馈信号,敦促并监督各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修正措施,以确保银行经营始终遵循稳健与安全的原则,尽量避免与减少金融风险所带来的损害。此外,事中监督还应包括对银行业务规范和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以维护法规制度的统一性与严厉性,防止违规违法行为带来的风险损失。
事后监督,主要应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各种报表的检查分析,对银行稳健经营的结果进行全面复审检查,考核各单位有关控制金融风险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与措施,以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此外,在银行内部还应建立和健全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以便在银行经营的各个工作环节上有效地堵住金融风险的漏洞,形成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有效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