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维映(1904年8月16日-1941年6月),女,原名金爱卿,又名金志诚,俄文名妮达,出生于浙江
舟山群岛岱山高亭镇。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运动的领导之一,
红一方面军参加
长征的30位女战士之一。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04年8月16日,金维映出生于
浙江舟山群岛岱山高亭镇(现属
岱山县)。6岁时,父亲经营的米店倒闭,迫于生计,父母送金维映到老家镇海,跟随叔婶靠扎纸花、制作锡箔等赚钱补贴家用。1912年,父母定居
定海,并将其接回身边,进入当地新开办的一所县立女子小学上学。“
五四运动”及“
五卅惨案”发生时,全校师生在校长
沈毅和创办人沈仁夫的影响下率先声援,游行演说,发动群众拒买日货,这成为影响金维映人生的第一步。金维映善良懂事,口齿伶俐,能歌善舞,甚受沈毅校长器重。小学毕业后,沈毅校长资助其进入宁波女子师范学校继续读书,毕业后回定海女小任教。
金维映在定海女小任教期间,沈校长常利用寒暑假带金维映去上海看望曾在定海女子小学读过书、任过教的
王亚璋。经王亚璋介绍,金维映结识了
瞿秋白、
项英、
杨之华、
林育南、
李求实等共产党人。受到共产党人影响,金维映开始接受
马克思主义。后来,金维映和沈校长秘密地掩护在上海被反动军警刺伤头部的林仲丹(张浩)和患肺结核的李求实在舟山养伤治病。
参加革命
1926年,宁波党组织派人到定海发展党员;同年11月,金维映加入
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金维映成为
舟山群岛第一个党组织一一中共定海独立支部的领导成员之一。这时,正是大革命高潮时期,金维映按照党的指示,参与国民党定海县党部的筹建工作,并担任县党部宣传部长。金维映利用自己公开合法的身份,首先在定海万润锅厂的工人中进行革命宣传,并帮助该厂建立国民党分部。金维映向工人宣传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起来进行北伐的意义,号召工人团结起来,为争取自身的利益而奋斗。金维映帮助万润锅厂成立工会以后,各行各业也纷纷成立工会或伙友联合会。不久,在此基础上,又成立定海县总工会。工人们在工会的组织领导下,向资方展开要求增加工资的斗争,并取得胜利,这给工人们以极大的鼓舞。同年,受党组织指派,金维映把平日备受煎熬的盐民发动起来,在群众基础较好的岱西茶前山建立第一盐民协会分会,提出了“组织起来,打倒官吏”“打倒土豪劣绅,提高盐价”等有关盐民切身利益的口号,随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成立了10个村的盐民协会分会,围攻盐公署,揭开了大革命时期浙江盐民反盐霸运动的序幕。
转战上海
1927年,
国民党发动“4·12”反革命政变,金维映不幸被捕,后经组织和家人积极营救,辗转来到
上海继续参与革命斗争。到上海后,金维映利用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展党的秘密工作。为培养革命者,积蓄
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力量,金维映与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潘梓年等同志一起,创办了党的
华南大学。后经时任中共沪西区委书记的林育英报告江苏省委和上海市委,金维映被调到中共沪西区委担任妇女工作部部长,负责组织上海丝织厂最为集中的沪西地区丝织女工运动的组织发动工作。
1930年初,党在闸北开办了一个平民夜校,来校读书的多数是丝厂的女工。金维映在这个夜校通过讲课,宣传革命道理,启发和帮助工友们提高阶级觉悟。这所夜校实际上就是发动和组织女工进行革命的活动场所,在夜校里吸收了不少丝厂女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7月,金维映被任命为上海丝织业党团工会联合行动委员会书记,负责领导上海104家丝厂工人的罢工斗争。当时,党中央领导人
李立三仿照
十月革命的模式,把
上海作为中国的
彼得格勒,实行中心城市总罢工,准备进而组织武装暴动,夺取全国政权。渴望革命早日成功的金维映,日夜奔走于各丝厂之间,了解工人疾苦,鼓动和组织工人罢工。
苏区工作
1931年7月,党组织调金维映到
中央苏区工作;10月,担任中共
江西省委妇女工作部部长。1932年2月,金维映被派往
于都,担任县委书记,是当时中央苏区仅有的两位女县委书记之一。后来又担任胜利县委书记。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在反“围剿”斗争最激烈的时刻,金维映领导县委积极动员群众参军,保卫家园,筹集粮草,支战拥军,为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3年10月,在四次“围剿”
中央苏区失利的情况下,
蒋介石改变过去主要由国民党地方军参战“围剿”的战略,调集国民党中央军精锐部队,在
帝国主义援助下,采取步步为营的“堡垒战”对中央苏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企图一举摧毁中央苏区根据地。1933年冬,金维映作为中央组织部组织科长,兼任中央苏区(
瑞金)扩红突击队总队长,担负起突击扩大红军、补充兵源、筹粮备草以备不测的艰难重任。
参加长征
1934年8月,金维映任中央组织部组织科长,兼任中央军委动员武装部副部长。由于金维映在反“围剿”斗争和扩红工作中成绩卓著,在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受到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毛泽东的表扬。10月10日,金维映随中央机关从瑞金云石山出发,踏上长征路。金维映和红一方面军的29位女战士一起编入
中央纵队(代号“红章纵队”)地方工作部。该部是纵队司令部直属的一个工作部门,其主要任务是沿途发动群众,扩大
红军,打倒土豪,征集粮食。工作虽艰苦,但金维映总是积极、踏实地干,加上有经验、有办法,工作得十分出色。
陕北工作
金维映到达
陕北后担任中央组织部组织科长。1935年11月,金维映随中央机关到达
瓦窑堡镇,仍担任中央组织部组织科科长。1936年,金维映在保安生下第一个男孩,尽管十分疼爱这个孩子,但为了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和学习,就把出生不久的孩子寄放在老乡家抚养。1937年,金维映在
延安杨家岭定居后,经常和
蔡畅、
邓颖超、
康克清等许多长征到达延安的女干部一起,在
红军大学听
毛泽东讲课。不久,到延安的革命青年日益增多,党中央决定将红军大学改为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金维映被派到抗大第四大队担任女生区队的区队长。后来,党中央在
延安创办了
陕北公学。1938年春,金维映调任陕北公学任生活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在陕北公学工作,金维映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提高文化素养。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的战斗环境,生活又十分艰苦,金维映的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
不幸离世
1938年,党派金维映到
苏联学习、治病,后因病重入院。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战火很快燃烧到
莫斯科。这时金维映正住在莫斯科近郊的一家医院里,因该院未及时撤退,金维映不幸牺牲在战乱中。
人物贡献
金维映是中共定海独立支部的发起人之一,在岱山盐民运动中表现出色,被时宁波地委称为“定海女将”。在
上海、
江苏,金维映深入纱厂,组织女工,期望通过工会斗争,改善妇女劳动条件,壮大革命力量。在中央革命根据地,金维映担任
于都、胜利两地苏维埃政府的县委书记,武装割据,组织“扩红”,成为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一个闪亮标杆,受到毛泽东的称赞。
长征路上,金维映跟随
中央红军浴血湘江,
四渡赤水,翻越雪山,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是
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30位女红军之一,浙江舟山群岛的第一批共产党员、中共于都县和胜利县的第一任县委书记、中央红军中唯一一支女红军队伍的政治委员。
个人生活
家庭情况
金维映父亲金荣贵是城市贫民,母亲虞阿英是家庭妇女。
感情生活
1931年7月中旬,担任上海丝织业工会中共党团书记兼上海工会行动委员会负责人的金维映,与原红七军政委
邓小平一起被派往江西
中央苏区工作,一路同行,后来二人结为夫妻。邓小平和金维映一起生活的时间很短,前后不到两年。1933年5月,邓小平由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受到王明的打击,这就是“邓、毛、谢、古事件”。邓小平受到不公正的打击和批判后,金维映和邓小平离了婚。
1933年,
李维汉担任党中央组织部长。此时金维映调到中央组织部任组织科科长。在共同的工作中,金维映爱上了李维汉,并于该年冬结为伴侣。两人结婚后,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仍然聚少离多。直到1937年,随中央机关迁到
延安时,才和李维汉团聚在
杨家岭山坡上窑洞里,结束了两人长期漂泊不定的生活。1936年9月,长征即将结束,金维映在保安(今陕西志丹县)生下一个男孩,取乳名小金,即
李铁映。
人物轶事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央红军被迫开始了
长征。金维映随部队从
瑞金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6年7月抵达陕西省志丹县。中央红军仅有30位红军女战士走完长征,金维映便是其中之一。当年,金维映在
志丹县顺利产下一子,因工作原因,经组织决定,孩子出生后第七天,被送到了离县城南二里地的麻地坪村一农户家抚养,同时带去了一只红木箱子。当时,箱子里大半装的是金维映穿过的旧衣物,还有一盏马灯。1995年,岱山县委史志研究室退休干部吴依芳和同事受中共岱山县委委派,在
志丹县找到了这只红木箱,并将其带回金维映故里,马灯则被陕西文物局收藏。吴依芳还从那农户后人处了解了红木箱子背后的故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志丹县还是贫困县,农户一家人生活拮据。有人想以重金买下红木箱,但农户始终不肯卖掉。这只红木箱代表着金维映夫妇沉甸甸的嘱托和希望,无论再穷再苦,也要将它保护好,传承下去。
后世纪念
纪念活动
2004年10月31日,
岱山社会各界一万多人举行了金维映烈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专程前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李铁映和夫人
秦新华女士,在岱山文化广场东侧种下了6株香樟树苗,以寄托怀念之情。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
习近平也发来书面致词。
2014年,金维映烈士诞辰110周年之际,
岱山县专门组建了金维映史料(家谱)征集组,赴各地搜集整理有关金维映革命活动的史料(家谱);充实编写金维映年谱;撰写金维映传记,出版《沧海狂涛天赋金舟》;金维映史迹陈列展集中介绍金维映烈士的生平事迹。
2024年,金维映烈士诞辰120周年,岱山县史志研究室为进一步深化党史研究,丰富和完善金维映烈士专题档案,于4月、8月份两次前往
福建、
江西、
陕西、
甘肃等地,开展“循着金维映的足迹”史料征集活动。
人物故居
金维映故居位于
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高亭镇安澜社区清泰路14号,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金维映的居住旧址,民国时期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49平方米,建筑面积158.54平方米。
故居原为两间,面阔6.0米,进深5.30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剩一间。1991年7月,修整一新的金维映故居正式对外开放,供各界人士参观。1994年10月,县委、县政府再次对金维映故居进行了修善。1995年3月,
江泽民同志亲自为金维映故居题写了室名。2006年经修缮并扩建为五间,现正房五间,砖木结构,7檩7柱,单檐硬山顶。
1988年,金维映故居公布为岱山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金维映故居列入全市红色旅游基地。2014年公布为舟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公布为浙江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相关作品
所获荣誉
人物评价
金维映是一个坚定、忠贞的女革命者,她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在金维映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风貌。(于都县人民政府 评)
金维映烈士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浙江人民的好儿女。她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金维映烈士的革命业绩和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时任浙江省省委副书记乔传秀 评)
金维映被誉为“定海女将”的女革命家,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她传奇的一生,也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程。(定海新闻网 评)
金维映一生忠诚于党、忠于人民,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以自己的忠诚、智慧和果敢,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私奉献了年轻的生命。她和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生命筑起的中华民族伟业的根基,将辉煌长存。(《中华魂》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