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篦术
典故名
金篦术,典故名,典出《周书》卷四十六〈孝义列传·张元〉。金篦,古代治眼病的工具。形如箭头,用来刮眼膜。据说可使盲者复明。
基本信息
【词目】:金篦术
【拼音】:jīn bì shù
【注音】:ㄐㄧㄣ ㄅㄧˋ ㄕㄨˋ
【解释】:治眼病的医术。
详细释义
典源
《周书》卷四十六〈孝义列传·张元〉
及元年十六,其祖丧明三年,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礼拜以祈福祐。后读药师经,见盲者得视之言,遂请七僧,然七灯,七日七夜,转药师经行道。每言:「天人师乎!元为孙不孝,使祖丧明。今以灯光普施法界,愿祖目见明,元求代闇。」如此经七日。其夜,梦见一老公,以金鎞治其祖目。谓元曰:「勿忧悲也,三日之后,汝祖目必差。」元于梦中喜跃,遂即惊觉,乃遍告家人。居三日,祖果目明。
释义
金篦,古代治眼病的工具。形如箭头,用来刮眼膜。据说可使盲者复明。
用典示例
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诗:“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涅槃经》卷八:“如目盲人为治目故,造诣良医,是时良医即以金錍决其眼膜。”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金篦空刮眼,镜象未离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只为金篦能刮眼,更将玉尺付君身。”
相关阅读
金篦术
又称金针拨障术,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对白内障眼病施行的一项手术。白内障患者接受这项手术后,一般都能重见光明。我国医学界在一千多年前已能施行这项手术,这在世界眼科史上不能不说是先进的。唐代其他著名诗人也屡屡提到金针拨障术。如杜甫诗歌中就有“金篦空刮眼,镜象未离铨”的诗句。刘禹锡《赠婆门僧人》诗: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以上均证明金针拨障术在唐代已相当流传了。
从医学历史来看,金针拨白内障术从唐代不绝如缕地流传至今,主要应该归功于佛家与道家医学。在唐以后的文献中,可以发现记载用金篦术治疗白内障使患者复明的案例。例如,元代郭翼在《雪履斋笔记》中记载说,宋代显仁皇后韦氏两目失明,朝廷招募的医生都没能给韦氏治好。这时,有个道士应募,用金针拔白内障术,剥除了韦皇后左眼中的阴翳,使其复明。
参考资料
典故 刮眼膜.搜韵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05 08:16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