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甲乡,隶属于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地处
蓬安县北部,东与幸福乡相接,南与
相如镇为邻,西与
金溪镇接壤,北与
徐家镇毗连,距蓬安县城13千米,区域总面积58.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金甲乡户籍人口为23813人。
建置沿革
原金甲乡
周朝时,属巴国地。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初,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
明朝建立后,相继属蓬州、蓬安县。
民国二年(1913年),设金甲乡。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0月,红军建立金甲乡苏维埃。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金甲乡与骑龙乡合并为金龙乡。
1950年3月,金龙乡改为金甲乡。
1958年10月,金甲乡改为战斗公社。
1961年,战斗公社更名金甲公社。
1967年10月,金甲公社更名战斗公社。
1969年10月,战斗公社更名前进公社。
1980年10月,前进公社更名金甲公社。
1983年6月,由金甲公社改为金甲乡。
2006年6月,金马乡并入金甲乡。
原骑龙乡
周朝时,属巴国地。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初,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
明朝建立后,相继属蓬州、蓬安县。
民国二年(1913年),设骑龙乡。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骑龙乡苏维埃。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与金城乡合并为金龙乡。
1950年5月,设骑龙乡。
1958年5月,与金城乡合并为和平公社。
1961年8月,析置骑龙公社。
1967年10月,骑龙公社更名金龙公社。
1969年10月,金龙公社更名永红公社。
1980年10月,永红公社更名骑龙公社。
1983年10月,由骑龙公社改为骑龙乡。
1992年9月,析骑龙乡置徐家、金溪2乡。
撤并后
2019年10月29日,撤销
骑龙乡,划归金甲乡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金甲乡下辖杉树沟、大屋基、定顺、迎龙桥、麻秀沟、上唐、观音桥、下唐、芋河桥、果山、葫芦、仙鹅、星火、长河、焰山15个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骑龙乡下辖骑龙、补巴桥、关鹿山、五童梁、白鹤嘴、白石包、河半街、母家坝、黄金桥9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金甲乡下辖2个社区、10个行政村:丁家坪社区、金龙社区、杉树沟村、定顺村、观音桥村、星火村、焰山村、果山村、关鹿山村、白鹤嘴村、白石包村、黄金桥村,乡人民政府驻向阳街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金甲乡地处
蓬安县北部,东与幸福乡相接,南与
相如镇为邻,西与
金溪镇接壤,北与
徐家镇毗连,距蓬安县城13千米,区域总面积58.6平方千米。金甲乡位于蓬安县北部,东邻营山县丰窦乡、幸福乡,西与金溪镇接壤,南连周口街道,北接徐家镇。
地形地貌
金甲乡地势北高南低,以丘陵为主;境内最高点位于狮子岩,海拔422米;最低点位于下唐村溪边,海拔298米。
气候
金甲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冬暖夏热,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2℃,1月平均气温6.3℃,极端最低气温-4.3℃(1991年12月28日);极端最高气温41.6℃(2006年8月12日);最低月均气温1.9℃(1984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6.2℃(1972年8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1.2℃,最大日较差19℃(1997年8月20日);生长期年平均263天,无霜期年平均29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57.6小时;0℃以上持续期362.3天;年平均降水量1018.6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1天。
水文
金甲乡境内河道属嘉陵江流域;有二级河2条,长18千米;河网密度0.5千米/平方千米。
土壤
金甲乡土壤类型主要为红石谷子土和水稻土;砂壤土、红石谷子土、水稻土在金甲乡各村均有分布,尤以水稻土、红石谷子土分布最广,面积最大。
自然灾害
金甲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等。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2006年,连续干旱98天,110口山坪塘干裂,1.2万人饮水困难,5条溪流断水,6000亩农田干死,经济损失1000万元。
自然资源
2001年,在金甲乡定顺村勘查发现石油,储量不详。金甲乡有耕地12894亩,非耕地7600亩,林地面积6800亩。境内植被丰富,有以柏树为主的针叶林和其它各类阔叶林。2001年在定顺村发现石油,储量不详。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金甲乡总人口有15814人。总人口中,男性8449人,占53.4%;女性7365人,占46.6%;14岁以下2043人,占13%;15—64岁11961人,占75.6%;65岁以上1810人,占11.4%;以汉族为主,达15786人;有土家、壮、苗、彝、回5个少数民族,共28人。2011年,原金甲乡人口出生率8.1‰,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率1.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27人。
截至2011年末,原骑龙乡总人口有10280人。总人口中,男性5449人,占53%;女性4831人,占47%;14岁以下1269人,占12.3%;15—64岁7268人,占70.7%;65岁以上1743人,占17%;以汉族为主,达10261人;有壮、彝、苗、藏、土家5个少数民族,共19人。2011年,原骑龙乡人口出生率8.39‰,人口死亡率5.67‰,人口自然增长率2.7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98人。
截至2017年末,原金甲乡常住人口为13297人;原骑龙乡常住人口为5072人。
截至2018年末,原金甲乡户籍人口为14558人;原骑龙乡户籍人口为9139人。
截至2019年末,金甲乡户籍人口为23813人。2020年,全乡有10个村民委员会及2个社区居委会,20615人。其中,汉族20587人,占99.9%,有土家族、壮族、苗族、彝族、回族等5个少数民族28人,占总人口的0.01%。
经济
综述
2005年,金甲乡地方生产总值总值43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1693元。
2011年,金甲乡财政总收入1557万元,比2010年增长24.3%;人均财政收入9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84元。
截至2018年末,金甲乡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
截至2019年末,金甲乡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个。
农业
2011年,金甲乡农业总产值4722万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金甲乡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2011年,金甲乡生产粮食9108吨。金甲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金甲乡生猪饲养量7079头,家禽饲养量10.2万羽。2011年,金甲乡畜牧业总产值1416万元。2011年,金甲乡水果种植面积2000亩,产量200吨。2011年,金甲乡渔业总产值83万元。
工业
2011年,金甲乡有工业企业1家,职工12人,工业总产值为80万元,比2010年增长0.8%。
商贸
截至2011年末,金甲乡有商业网点53个,职工101人。2011年,金甲乡社会商品销售总额627万元,比2010年增长6%;有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201万元。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金甲乡有金融机构2家;各类存款余额为0.76亿元,比2010年增长23%;各项贷款余额0.35亿元,比2010年增长23%。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金甲乡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78人,专任教师3人;小学2所,在校生747人,专任教师5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26人,专任教师3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金甲乡教育经费达935万元,比2010年增长16%。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金甲乡有各类科技人才80人,其中农业实用人才43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金甲乡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5个,建筑面积340平方米,图书2万册。截至2011年末,金甲乡有体育场地2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3%。2009年12月开通有线广播站。截至2011年末,金甲乡有广播喇叭210只,通响率95%;有38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765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8%。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金甲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设病床15张。专业医卫人员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5348人,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金甲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56户,人数863人,支出67万元,月人均64.7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5人,支出11万元,比2010年增长6%;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37人,支出26.7万元,比2010年增长6%;农村医疗救助12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30人次,共支出4.1万元;农村临时救济80人次,支出3.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2万元,比2010年增长3%。截至2011年末,金甲乡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135人;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8人;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45人;参加生育保险97人。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金甲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2千米,乡村通邮率100%;有固定电话用户639户,电话普及率16%,比2010年提高0.7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3800户,比2010年增加600户。
交通
金甲乡有省道仪北路穿乡而过,境内长10千米。截至2011年末,金甲乡有乡村道路24条,总长76千米。
风景名胜
得胜碑 蓬安县骑龙场(今金甲乡)最热闹繁华的场镇中心长有一棵高大茂盛的黄桷树,树下立有两块高约1米左右的石碑,石碑正面镌刻着鲜红的碑文,一块书有“苏维埃”3字,另一块书有“得胜碑”3字,石碑是为纪念20世纪30年代红四方面军红九军某部曾在此战斗而立。
接引塔 大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建,位于骑龙乡(今金甲乡)补巴桥村境内的龙神垭山上,共5层加一个塔顶,高约6米,全部用石头打磨、堆砌而成,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代久远,下面两层已嵌土中,塔顶被盗,现只有约4米高。相传只要有人在山脚瓦庵寺(由于种种原因已被毁,现只存有一处后人搭建的简易寺庙)中拜神烧纸,此接引塔与周围的山顶都会冒出青烟。
清代古墓群 蓬安县金甲乡黄金桥村6组有5座古墓,占地200余平方米;黄金桥村10组有一座,高约5米,宽约10米,占地40余平方米;五童梁村6组有2座,一座为大清光绪七年(1881)立、一座为大清光绪十一年(1885)立;五童梁村7组有1座。
名人乡贤
魏时珍(1895—1992),名嗣銮,清光绪22年(1895)生,蓬安县金甲乡人。5岁开始识字读书,由其祖父魏鼎(晚清举人)亲自在家教导,接受国学和西方启蒙思想。12岁时,考入成都高等学堂附设中学,两年后,该校并入成都府中学,魏时珍得以与周太玄、蒙文通、郭沫若等人同班。1913年,考入同济大学(时称德文医学堂)德文科,曾与宗白华、郑寿龄等人同班。
历史文化
结婚时,男方要请锣鼓、唢呐队敲打吹奏,要请轿子迎娶新娘,要请人前去女方家抬嫁妆,女方要派送亲队。结婚的头一、二天,女方要请近邻的女子唱歌,俗称“坐歌堂”。结婚的当天晚上,新郎新娘要迎接前来闹洞房的人们,由大家出题,由男女方或唱歌或做各种游戏等,要给客人发喜糖、喜烟、瓜子、花生等。人去逝后,要进行哀悼,要请锣鼓唱孝歌,述说其一生的辛苦功劳,以示后人的思念,后人及亲人要请人把棺材送上山进行埋葬。然后每七天烧一次纸钱,俗称“烧七”,共烧七次,满百天还要烧一次,叫“烧百日”,以后就是在其生日和每年的节日进行烧纸纪念。有的坟垮了,就选每年的除夕或清明节进行修补、上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