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环胡蜂
胡蜂科胡蜂属昆虫
金环胡蜂(学名:Vespa mandarinia)是胡蜂科、胡蜂属昆虫。雌蜂体长约40毫米,工蜂体长25毫米,雌蜂体黑褐色,头部橙黄色,额片前缘弓形,中央凹,两边突出;触角12节,膝状,暗褐色;中胸背部中央有很细纵沟;翅膜质半透明,前缘脉和亚前缘脉黑褐色;腹部黑褐色,第一、二腹节中央及后缘黄色;雄蜂较小,与雌蜂相似,体上被有较密棕色毛和棕色斑。
动物学史
历史上已识别出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的四个亚种:V. m. japonica、V. m. magnifica、V. m. mandarinia和V. m. nobilis。V. m. japonica在1997年沦为同义词,2020年修订的胡蜂属(Vespa)删除了其他三个亚种。2022年7月,美国昆虫学会在其《昆虫和相关生物通用名称列表》(Common Names of Insects and Related Organisms List)中采用“northern giant hornet”作为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物种的通用英文名称。
形态特征
雌蜂
体长约30至40毫米。职蜂较小。
头部:宽较胸部窄,但略宽于前胸背板前缘。两触角窝之间三角状平面隆起,隆起端部伸达唇基基部,额沟明显,整个头部桔黄色,额部及颊部较稀的布有浅刻点,仅沿后头边缘布有棕色毛,颊部宽,棕色单眼呈倒三角形排列于两复眼顶部之间,每个单眼周围略呈黑色。触角支角突深棕色,柄节棕黄色,鞭节黑色,唯基部数节的腹面及端部数节呈锈色。唇基略隆起,宽大于高,全呈桔黄色,密布刻点,沿端部布有棕色毛,基部中央凹陷,端部两侧齿状突起。上颚基部宽,近三角形,桔黄色,端部处呈黑色,端部下半部有3个齿,上半部刃状,最上端有1短齿,上颚布有刻点和极短的毛。颊部明显超过复限宽。
胸部前胸背板前缘中央略隆起,被中胸背板端部分开,肩角明显,前缘两侧黄棕色,其余均呈黑褐色,但有的个体肩角处各有1棕色斑,刻点几无,但布有棕色毛。中胸背板略隆起,中央有细纵隆线,刻点细浅而稀,布有稀的棕色毛,全呈黑褐色,但有些个体于前缘两侧及近翅基片处各有l条状棕色斑。小盾片矩形,略隆起,光滑,稀布棕色毛,全呈黑褐色,或棕色。后小盾片向下垂直,五边形,端部突出,光滑、无刻点,稀布棕色毛,全呈黑褐色,有时于两侧各有1点状棕色斑。并胸腹节全呈黑褐色,稀布浅刻点,布有棕色毛,中央自浅沟,背面平。中胸侧板黑褐色,布有浅刻点及棕色毛。后胸侧板黑褐色,光滑、无毛及刻点。翅基片棕色,内缘色暗,光滑,后缘稀布短毛。翅呈棕色,前翅前缘色略深。前、中、后足之各节均呈黑褐色,仅膝部及前足胫节背面呈棕色。爪光滑无齿。
腹部:除第6节背、腹板全呈橙黄色外,其余各节背板均为棕黄色与黑褐色相间。第1节腹板全呈黑褐色,第2至5节腹板均为黑褐色,仅于端部确1棕黄色窄带。第1节背板与第2节背板两端橙色,中间黑褐色。第3至5节背板仅于端部边缘为橙色,基部为黑褐色,两色横带相间之宽窄,个体间常略有差异。各节均较光滑,仅能略见浅细的刻点,均布有棕色毛。
雄蜂
雄蜂体长34毫米。近似于雌蜂。棕色毛较密,体上常有些棕色斑。
栖息环境
金环胡蜂往往生活在低山或森林地区。它在平原和高海拔地区明显不存在。该物种通过挖掘、利用小型啮齿动物挖的空洞或在腐烂的松树根附近寻找合适的空间来建造地下巢穴。它们的巢深在6-60厘米之间。
分布范围
世界
金环胡蜂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热带以北。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印度北部各邦、不丹、日本、朝鲜和韩国、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和泰国。它在日本各地被广泛记录,在南部的温带和热带地区之间更为常见。它很少在中国香港出现。在越南西北部和俄罗斯远东的滨海边疆区有单一的记录。2019年起,在美国华盛顿州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也有发现金环胡蜂。
中国
在中国分布于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江苏、辽宁、吉林、山东、河北等省、自治区。
生活习性
出勤
金环胡蜂多出现在晴天的早晚,阴天、多云或雨后天晴则整天在蜂场活动。经几次往返后,它得手后,会在蜂箱巢门释放信息素进行标记,以召唤同伴,中蜂则会用粪便等污垢进行遮盖;在江西上饶地区,秋季每天出勤通常都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以日出日落出勤率为最高;23-30℃是金环胡蜂室外活动最适宜温度,在不足18℃、超过35℃时则活动减少。
捕食
春夏季蜂量稀少,以在松林中采食毛毛虫为主,秋季蜂量也急剧增加,而山上食源紧缺,便下山危害蜜蜂群。秋季是金环胡蜂的繁殖高峰,需要大量蛋白质。食物压力迫使金环胡蜂冒险攻击蜂巢。金环胡蜂常盘旋于蜂场上空,发现目标,追逐猎捕蜜蜂,捕获蜜蜂后停在附近树叶上咬下蜜蜂胸肌带回巢穴哺育幼虫。几只金环胡蜂就可以将蜂箱巢门守闭,使出勤蜂销声匿迹。金环胡蜂还可以结伙咬开巢门,直接攻入蜜蜂群内捕杀工蜂,杀死蜂王,咬掉子脾,搬空巢蜜。来自同一蜂巢的金环胡蜂聚集在标记的蜜蜂巢门前咬杀工蜂,1只金环胡蜂1分钟内能咬死多达40只蜜蜂。占据蜜蜂巢穴后,会迅速地把幼虫、蛹搬回自己的巢穴喂养幼虫。
生长繁殖
金环胡蜂一般选择在冬暖夏凉、温湿度适宜的场所营巢,如隐蔽的屋檐下、树技上,蜂巢呈球形。
金环胡蜂营社会性生活,以受精的蜂后在树洞、墙缝或岩缝等处越冬。第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蛰活动。每头蜂后各筑1个蜂巢,同时将卵产于蜂室棱角处,每室1粒,卵期7天左右,以7-8月繁殖最快。蜂后主要任务是产卵,繁殖后代;工蜂的任务是筑巢和喂饲幼虫。
亚种分行
近种区别
金环胡蜂与其独特的体型不同,可以与大多数其他大型大黄蜂区分开来;大而黄色至橙色的头部,有深色的眼睛和明显的裂隙。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下图左侧)也可能与黄纹大胡蜂(Vespa soror,中)和墨胸胡蜂(Vespa velutina,右)混淆。
主要价值
金环胡蜂捕食多种昆虫,在生物防治上有较大利用价值。金环胡蜂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金环胡蜂泡酒可治疗膝关节炎。此外,金环胡蜂含有丰富的钾、磷、硫、镁、钙等常量元素,特别是钾的含量很高;微量元素铁、锌、硒,而硒具有可解重金属砷的毒性和抑癌抗癌等生理作用。
危害与防治
物种危害
金环胡蜂凶猛,触动蜂巢,常群集蜇人,疼痛难忍,如不及时抢救,常致人命。金环胡蜂主要危害葡萄、苹果、桃、梨、山楂及柑橘等果树。在松林地区,每到秋季是金环胡蜂十分猖獗。金环胡蜂是蜜蜂的主要敌害之一,秋季危害蜂群可使外勤蜂损失达20-30%,1只金环胡蜂一天能咬死五六十只蜜蜂;严重时全场受害,迫使蜜蜂举群外逃。
防治方法
在金环胡蜂猖獗为害的季节,一定要组织适当人力,守候在蜂场,用一小块细目铁丝网固定在木棍上做成简易的胡蜂拍进行扑打,可以减轻对蜂群的危害。也可以在蜂巢门口安上塑料或金属隔王片,以防金环胡蜂侵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21:33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