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山东省巨野县历史名山
金山,位于山东菏泽巨野县东南23公里处,属泰沂山脉的切断余脉残丘,相传与泰山峄山并称为姊妹三山,又有“天下之中第一山”的称呼。山高136米。山间泉洞相间,风光优美。
位置境域
金山,位于巨野县城东南25公里处。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以西的边沿地带,属泰沂山脉的切断余脉。该山南北长2华里,东西宽1.5华里,总面积两平方多公里,海拔133.2米。此山岗峦起伏,蜿蜒东向,连接嘉祥诸山。东与高平山相连,东北与白马山相接,南枕禹梁山,北临独山,西北是麟山,群山环抱、岗峦起伏,白马形似卧龙,麟山伏卧如虎。金山矗立其间,向有“镇山”之称。附近的一些村庄和山名多与金山有关,如金查山、金山核桃园、金岭集、金山店子、金山屯等。
地理环境
地质
金山所在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属中朝陆台山东台背斜的西南边沿凹陷带,处于“鲁西断块”华北新断块区(一级)鲁西隆起(二级)地区。地质构造形态为,第四系与上第三系基本呈水平状态覆盖。地质构造发展,距今约24.5亿年前的太古代,便有原始物质堆积,经过泰山运动、五台山和吕梁山等一系列剧烈地壳运动,形成一套深度变质的岩系,并褶皱隆起成山,长期遭受剥蚀。约在5.7亿年前的蓬莱运动之后,地壳相对稳定。在加里东旋迥早期,又下沉接受海浸,沉积了以石灰岩为主的寒武、奥陶系。至3亿年前的中石炭世,海西旋迥,地壳再次平稳下沉,在奥陶系的古风化面上接受新的沉积。形成假整合。此后约在0.4亿年中,有频繁地、小幅度地震荡升降,海陆多次变迁,植物茂密,沉积了含有多个煤层的石炭——二选系海陆交互地层。
金山属鲁南黄河冲积平原上的残丘,属泰沂山切断余脉,多为第四纪黄河冲积物掩埋后残留的孤山,由平缓的单斜岩层构成,基岩多裸露地表。由于长期遭受剥蚀,丘顶浑圆。
气候
金山所在地区,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表现为:冬长干冷,春短多旱,夏热常涝,晚秋又旱,有时伴有低温、霜冻、冰雹、大风、暴雨、雷击、雨雾淞等自然灾害。因受大范围的海陆分布和冬春不同气候的影响,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分布不均。由于鲁中山地的阻挡,海洋调节作用不显著,气温较高。又因处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日年变化较大,下垫面多为沙碱地,夏季植被浓密,冬季有时积雪覆盖,所以气温j殴殊颇大。同时由于太行山和沂蒙山脉的狭道效应影响,风速较大。
矿产
金山所在的巨野县为优质煤田区。以龙固为中心,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13公里,总面积960平方公里,储煤量48亿吨,煤层平均厚度7米。近期又在巨野煤田外围发现五大片总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的新含煤区。巨野至郓城和嘉祥北良保寺一带,为优质炼焦大煤田,面积1500平方公里,储量达50亿吨。
金山多石灰岩石,1976年,巨野县在金山兴建了以生产石料、水泥为主的巨野县建筑材料厂。
植被
金山地区自然植被,主要有旱生落叶、阔叶丛与灌木丛。古代野生桑林较多,后来随着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植被逐渐减少。现代自然植被主要有芦草、三棱草、抓地秧、节节草、蒲公英、车前子、萋萋芽、善苦菜、芙棉秧、臭蒿棵、蒺藜、星星草、灰灰菜、扫帚菜、马峰菜、茅草、泽蒜、虻牛墩、牛舌头棵、狗尿苔、沙打旺、碱蒿棵、抡子棵、葫茄、益母草、掐不齐、马莲墩、葛芭草等。
金山地区的人工植被,主要有栽培农作物和植树造林。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稷黍、豆类等。油料作物主要有大豆、花生、芝麻、油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各种蔬菜、瓜类、薯类和茹麻等。栽培落叶树种主要有杨、柳、榆、桑、槐、椿、桐、楝、枣、杏、桃、李、梨、苹果、核桃、柿、山楂等。灌木类有紫穗槐、白腊条、菠箕柳、茵柳等。
古之金山,林木茂密,登道纡回,殿宇嵯峨,涌泉涓涓。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一场大火把金山所有建筑及满山数百上千年的古松翠柏焚烧殆尽。1980年代,旅游景区建设开始后,逐步对山区进行了绿化。
名称由来
金山原名龟山,秦汉时改称金山,《晋地道汜》载:“县(指巨野县)多山,所治名金山,山北有凿石为冢,深十余丈,隧道长三十丈,傍却入为堂三方,云得白兔不葬、更葬南山。凿而得金,故曰金山。故冢今在,或云汉昌邑所作,或云秦时。”由此得知,金山之名源于开凿金山大洞而得名。
关于金山的来历有两种传说:一说,在二十七亿年前,与泰山同时形成,是泰山西连梁山的余脉;二说,远古时女娲用炼出的五彩石补天,余下三块灵石,后来变幻成三姐妹游历人间,最后化为三山,即泰山峄山和金山,人们尊称她们为三山的圣母。年龄最小的三姑娘金山圣母,特别喜爱牡丹,喜爱牡丹的富丽和异香,就从天宫取来牡丹种子撒在金山上。霎时,漫山遍野长出五彩缤纷的牡丹,散发出沁人肺腑的馨香,所以唐代诗人称牡丹为“国色”、“天香”。
昔日有云:“巨野之名在金山,金山之名在秦皇一洞。现在可说:巨野之名在两仙、一花、一洞。两仙为神农、金山圣母碧霞元君,一花为牡丹,一洞为秦皇避暑洞(又称秦皇避暑宫)。秦洞原为秦始皇东巡时驻跸,但备而未用。西汉末年,只当了二十七天短命皇帝的昌邑王刘贺依势改为墓冢,废而无用。唐初,号称秦王的李世民于戎马倥偬中过此,故又称“秦王避暑洞”。
旅游资源
地质景观
2012年9月,金山获得山东省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资格,批准机构为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为山东省内第八批批准的省级地质公园。公园内保留了完整的寒武-奥陶纪九龙群地层,出露面积大,范围集中,是鲁西南地区最为典型的沉积岩剖面之一。由于地处平原地区,第四系分布广泛,大站组与羊栏河组分界明显,出露面好,其中红土山汉墓顶部的人工封土更是特色鲜明,其厚度之大,保存之完整在省内也较为少有。公园内白云岩溶洞虽然单个发育规模较小,但是数量众多,又多有民间传说流传,赋予了金山溶洞独特的魅力。
冷泉景观
地质公园内共有两处泉水景观,分别为神水泉和圣母泉。
神水泉,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降水沿三山子组白云岩裂隙流动,遇到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出露地表,形成了金山上的泉水,神水泉位于麒麟洞内,流量较小。
圣母泉,位于中华道观东侧,相传金山圣母曾用此泉水救苦救难,该泉也因此得名圣母泉。圣母泉的泉水含大量锌、锶等矿物质,可以养颜美容,延年益寿。
采矿遗迹景观
金山水城,原为金山一采石坑,废弃后经多方努力,对其进行恢复治理。坑底做水泥灌浆防渗处理,在原有采石坑基础建成了金山水城。城内现建有放生池、游泳池和钓鱼池,池内有画舫、神鰲、日月泉,池边有钓台凉亭,崖上有瀑布等人为景观,池旁有弯弯路,路边有曲曲柳,人在路上行、影在水中游,诗情画意,极具江南水乡之神韵。
白云岩溶洞群
蝙蝠洞。位于秦王避暑洞东侧,水平发育,规模较小,宽度不足一米,延伸数米,难以入内,为一干洞。洞口上方岩石由于侵蚀作用,形成一块造型奇特的岩石,状如展翅欲飞的蝙蝠,形神兼备。相传昔日夏夜从里面飞出数百上千只蝙蝠,当地老百姓给它起了蝙蝠洞这个名字。
金牛洞,这里位于秦王避暑洞东侧,蝙蝠洞北侧,呈北东30°方向延伸,上下高约6米,延长约10米,宽0.5米,洞顶可见30厘米宽的断裂破碎带。追至北东端,洞向上变为井状至地表,直径约1米,洞内无水,西南侧与秦王避暑洞相连。当地广为流传的“金山出金牛,金牛拉金墩子”的美丽神话故事就源自此洞,该洞也因此得名金牛洞。
玉兔洞,该洞位于金山寺大雄宝殿北侧,宽约1米,由3个水平发育的相连溶洞组成。洞上方岩石已垮塌,看似三条冲沟,仍有岩石相连,形成一座天生桥。因三洞相连,造型奇特,当地百姓取“狡兔三窟”之意,传说为玉兔下凡所住,该洞也因此得名玉兔洞。洞壁刻有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七绝一首:“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麒麟洞,位于金山西侧,水平发育,面积较大,高2米,洞内宽度3-4米,长10余米,洞内有神水泉,形成小面积的积水。几千年来,对麒麟这一动物的发祥地,缘何为吉祥之物及对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在古籍中多有记载,大年史《春秋》和《左传》、《史记孔子世家》有同样的记载,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麒于大野,以为不祥而杀之,为了纪念获麒,唐武德四年巨野置麒州,万历年间,金山秦王避暑洞洞壁刻的“麟台第一峰”五个大字到今全然无损。相传此洞即为麒麟的发祥地。在洞壁刻有一首诗:金山麒麟出古洞,北行正逢鲁哀公,不幸遇难遭劫获,至圣先师倍伤情。洞内设有小型麒麟雕塑,洞上建有麒麟园,展现了巨野独特的麒麟文化。
龙虎洞,位于金山西侧,北面与麒麟洞相邻,高2米,宽1米,延伸约10米,洞内有少量泉水流出,形成小面积的积水。洞口有一龙一虎,造型逼真,身临其境,如闻虎啸龙吟,该洞也因此得名龙虎洞。
长远洞,洞口高2米,宽0.6米,该洞正在清理之中,难以入内。据当地百姓传说,该洞延伸有1500~2000米长,往北可通至山北侧,得名长远洞。
八仙洞,位于金山东侧,与圣母泉相邻,由多个垂直发育的小型溶洞组成。均为干洞,开口直径小于一米,深度不足两米。由于数量多,当地人取八仙过海的故事,得名八仙洞。
地方性标准剖面。
炒米店组剖面,地质公园内炒米店组主要分布区为金山,是金山出露最早的岩层。以薄层灰岩为主,夹薄层竹叶状砾屑灰岩、鲕状灰岩或黄绿色页岩,顶部区域部分白云岩化。
炒米店组、三山子组界线。炒米店组顶部与三山子组c段底部相连,部分白云岩化。灰岩与褐灰色厚层涡卷状白云岩,形成了典型的岩性分界线,在金山山南出露面积大,分界明显。
三山子组剖面。地质公园内三山子组主要分布于金山的顶部,为公园内出露最晚的岩层。公园内共出露三山子组c段、b段两段。
三山子组b段剖面及其与c段界线。其中c段在金山山南出露面较好,岩性以藻灰岩遭受白云岩化形成的褐灰色厚层涡卷状白云岩为主,中—细晶结构,局部区域分布有虫迹白云岩。其中b段岩性以浅灰色中厚层豹斑状白云岩为主,细晶结构,豹斑灰白色,呈不规则状,径2-3厘米,局部分布有孔洞状白云岩。三山子组b段底部与c段顶部相连,在金山寺大雄宝殿东侧,形成了典型的岩性剖面,分界明显。
大站组与羊栏河组界线。区内第四系主要为大站组及羊栏河组。大站组主要分布于金山山南,岩性为冲洪积相棕黄色含钙质结合粘土、含砾粘土,厚度5米,形成了典型的第四系剖面,下部棕红色土层为中更新统羊栏河组,厚度达5-30米,岩性为棕红色粉砂质粘土,局部夹有砾石及钙质结核。
人文景观
金山自开始(也有资料称始于隋朝),历代都有建筑。到了明代,香火甚盛,建有“神农祠”、“碧霞元君宫”;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巨野县令章弘奉旨按照泰山格局重修金山,建“文昌阁”、“魁星阁”、“书院”、“观稼亭”等,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来金山拜山上香的远及千里之外。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一场大火把金山所有建筑焚烧殆尽,1990年代巨野县及金山旅游开发公司对金山重新开发,按照历史的记载,独资恢复了大部分建筑,同时增建了中华道观、麒麟园等景点,并修建游泳池、宾馆、饭庄等休闲设施。
放生池,位于金山水城内,又称荷花池,亦称日月潭,金山乃佛教圣地,放生池是为各方善士来金山放生所建,池中种植莲藕,每当夏日来临“一池荷花两行柳,千尾红鲤水中游”的景色乃金山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金山古塔,位于中华道观与金山奶奶庙之间,塔高7层,站在塔顶,可俯看整个金山全貌。
栖凤台,此台曾有凤凰小憩,巨野城北有落凤台,记载了凤凰来巨,从落凤台向东南,金山是凤凰的必经之地,仙山胜景,引凤在此逗留。
金山寺。始建于唐朝年间(公元627年),重修的金山寺,屹立在金山南山顶上,形成了南佛北道的宗教格局,展示了金山灿烂的宗教文化。
中华道观,位于金山北山。隋朝年间(公元592年),金山北山创建道教场所金山观,是山东较早的道观,供奉金山圣母。
金山奶奶庙,庙内现存有大清光绪年间和道光年间的石碑各一块。金山奶奶是金山的主人,据说东岳大帝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是泰山奶奶,二女儿是峄山奶奶,最小的女儿便是在金山享受香火的金山奶奶。
秦王避暑洞,系西汉昌邑王刘贺废冢,位于巨野金山。在金山南麓,有一人工开凿的大洞,俗称金山大洞,世传为秦始皇东巡泰山时建造的驻跸行宫,称之为秦始皇避暑宫。当地人又传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带兵征战,曾在此歇马,故又称秦王洞。经考证,实为西汉昌邑王刘贺营而未用的废冢。据《汉书·武王子传》载:贺王昌邑十三年,后征为帝,因行淫乱,被废为海昏侯,就国豫章(今江西南昌)。在汉代,帝王即位之次年,即营作山陵,昌邑王刘贺事多僭越,自治寿域,乃入立被废,客死他乡,不得归葬,营而未用,遂成废冢。
此洞共由明道、侧室、甬道、耳室、主室等九部分组成。总长89.80米,最宽28米,石壁最高处15米,如壁如削。洞室整体结构布局严谨,开凿工整,鬼斧神工,令人惊叹。洞内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涓涓清泉,自石罅中渗出,悬溜不断。“云开山上地,雨滴洞中天,径窄藤萝没,崖高日月悬……”,正是金山洞的真实写照。千古奇观,胜地佳境,吸引着历代众多的游客。有多少文人名士怀着几多感慨,几多赞叹,欣然命笔,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和精辟的考证。明道两壁上现存宋以来的刻石44帧,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宋、金、元时期,这里曾为佛寺,香火旺盛,经久不衰。洞门上方的“敕赐大明禅院”六个大字,为金大定三年所刻,洞内现存石佛像一尊,高约90厘米,为元泰定四年(1327年)所造。雕刻精细,造型美观。
社会经济
建置经济
金山所在地为巨野县核桃园镇(原核桃园乡),1989年12月,从嘉祥县划归巨野县,北靠嘉祥县仲山镇,南邻金乡县羊山镇,西与独山镇接壤。在抗日战争时期,西部属巨野县独山区,东部属嘉祥县第三区(即纸坊区)。1945年日本投降后,全部归嘉祥县第三区。1948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解放核桃园,进行了土地改革。1952年划为核桃园、马山、齐山、尹口、前王庄、范店、沤山等7个乡政府。1953年初,开始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下半年开始创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至1955年发展到38个。1956年合并为19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撤区并乡,取消第三区政府,境内7个乡合并为一个核桃园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时,核桃园乡划入高峰人民公社,同年11月撤销嘉祥县,原核桃园乡所辖27个自然村划归金乡县羊山公社。1961年恢复嘉祥县,划归金乡县的27个自然村同时复归嘉祥县,成为核桃园公社。1984年政社体制改革后,改称核桃园乡。
该镇自然条件,适宜发展农业。境内有金山、青龙山、沤山、红土山、孙山、鲜白山、齐山等7座小山。最高的海拔133.2米,四周地势平坦,多是粘沙土质,耕地3.9万亩。一条蔡河从本镇尹口起源向东流入微山湖,沿河两岸有排灌站6座,可灌溉土地24050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油料作物以花生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还有大葱、大蒜、大白菜等蔬菜,供应当地市场。
旅游开发
1990年代,巨野县成立金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巨野金山旅游景区”进行开发,景区整体规划10平方公里。恢复建设了中华道观、金山寺大型古建筑群、金山水城、钓鱼池、放生池、日月泉、民族风情园、游泳池、瑶池、野生牡丹区、麒麟园、金山阁等景点。金山水系景观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1014公顷,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金水河环金山一周,并与庐山湖、孙山湖、慈云湖、神农湖相连,山因水活,水随山转,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形成一河连四湖的山水二重奏。金山休闲农业观光园占地1100亩,总投资5000万元,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至2012年,金山旅游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市级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
2024年12月13日金山景区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军事
菏泽是历史上铁马金戈必争要地,1917年范炳心和王庚烈(外号白天祖)等,在金山聚众万余人,于次年7月以“替天行道、杀富济贫”为旗号,南征湖团,北破肥城,直至8月,被国民军镇压散失。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曾在金山指挥中原野战军打过著名的羊山战役,指挥部就设在金山大洞里。
诗词
《金山洞诗选》——刘禹锡
闻说秦皇避暑年,万几不事日高眠。
洞深霞碧苔侵座,阁小云凉石逗椽。
白兔走时回王气,黄金凿处流塞泉。
汉家司隶多知事,更有山南种墓田。
祖龙归去入秦中,避暑何年尚有宫。
石洞可如函谷固,山楼何以阿房工。
夜深涧水函明月,日暮溪云逐晚风。
招隐卜居曾此地,青青槐桂满芳丛。
传说
金牛的传说。以前,金山一带地广人稀,勤劳的人们辛勤地耕耘,把这里的荒地都开垦起来了。但是每到秋天种麦季节,经常发生干旱,人们辛勤种上的小麦因牲畜缺乏不能及时砘轧,致使大部分麦地不能出全苗,收成总是不好。后来人们发现晚上会有一头毛色金黄的大牛拉着一个闪闪发光的金砘子不快不慢地砘轧麦地都,天也快亮了,金牛就拉着砘子向山里走去,钻进山洞不见了。人们带着香烛纸马到山上来酬谢降福的金牛。从此人们就把这座山称为金山。
庙会
金山庙会,其起源时间说法不一:一说早在金大定年间(1161年)金山便已形成庙会;一说金山庙会大约兴起于明初,至清代达到鼎盛。每逢阳春三月,来自河北、山西、河南、安徽等地的客人络绎不绝,商贾去集,游人如织,香烟云雾,缭绕于苍松翠柏丛中;欢歌笑语,回荡在山谷沟壑之间。这便是巨野著名的古八景之一的“金山春晓”,是为金山大会辉煌鼎盛之时。刚开始的时候,金山庙会一年两次,分别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和三月初九至十一。随着庙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内容的不断丰富,金山庙会逐渐从单纯的香火会演变为集商贸经济、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庙会。再后来,一年两次的庙会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故又增加了每年的六月初一,九月初九为金山香火庙会。因金山、峄山都是泰山余脉,所以金山、泰山、峄山习惯上又合称“姊妹三山”,并且按照时间顺序,先后前往三地进香赶会。例如,每年春节过后不久,香客首先前往泰山朝山进香,紧接着就去赶金山三月庙会,所以有民间歌谣唱道:“泰山起,金山落,峄山会后把麦割。泰山奶奶心良善,乐善好施赠银钱,金山奶奶灵验高,为民办事不辞劳,峄山奶奶心眼好,有求必应照顾到”、“朝完金山进完香,再去峄山去溜逛。”再后来,二月初二、十一月二十六、十二月十六也成为庙会会期,而且规模都相当大。尤其是每年的三月庙会,盛况空前,为赶上三月初九至十一的正会,在会前半个月里,金山附近的香客信众已经就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了。除附近群众之外,还有来自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地数十万的香客,场面异常壮观。庙会前后,整个金山,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当地流传的俗语便称:“初一、初二占地皮,初三、初四叫贵客,初五、初六作准备,初七、初八过叫花。初九过香头,初十上满人。”庙会上,有牛马羊、农副产品、生活用品的交易,有戏曲、马戏、武术、拉洋片等娱乐活动。每逢会日,济宁州府尹、巨野县县令都亲临金山“震会”。
文物保护
金山大洞(金山崖墓)1990年代时为巨野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16日,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2019〕22号),金山汉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道两边的石刻是菏泽市绝无仅有的大型摩崖石刻,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考古研究价值。
获得荣誉
2024年12月24日,菏泽巨野县金山景区成功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中华道观.巨野金山旅游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8:06
目录
概述
位置境域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