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街道,隶属于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地处韩城市中部,东、北与
新城街道办事处接壤,南连
芝川镇,西接板桥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2千米,总面积39.2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以办事处地处金城而得名。
1964年,改为城关镇公社。
1980年,成立城关镇人民政府。
1984年,撤销城关镇,改设城区街道办事处。
1995年,改名为金城街道办事处。
2001年12月,夏阳镇(原政府驻地夏阳村)并入金城。街道办事处驻地从解家巷移至夏阳村。
2010年,办事处驻地迁至书院街。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金城街道辖书院、文庙、象山、电厂、澽惠5个社区,北涧、南涧、山底、王庄、涧南、东彭、西彭、英村、坡头、张堡、段堡、杜堡、苏村、北苏、夏阳、颜沟、双楼、范村、城古、文庙、庙后、晨钟、莲池、广场、东营、薛曲、竹园村27个行政村;下设114个村民小组。
2023年,金城街道下辖9个社区、17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金城书院街。
地理环境
金城街道地处韩城市中部,东、北与
新城街道办事处接壤,南连
芝川镇,西接
板桥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2千米,总面积39.2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金城街道辖区总人口5457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46万人,城镇化率100%。另有流动人口2504人。总人口中,男性27771,占50.9%;女性26799人,占49.1%。2011年,金城街道人口出生率10.4‰,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长率5.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92人。
截至2017年末,金城街道总人口53605人,其中农业人口35950人,城镇居民17655人。
经济
综述
2017年,金城街道生产总值达到1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84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2256元。
第一产业
2017年,金城街道小麦收获面积153000亩,玉米种植面积8100亩,粮食总产0.69万吨。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80亩,新增设施蔬菜面积280亩,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新增认定家庭农场6家。新创建村级合作社5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80亩,流转面积累计达7350亩。
第三产业
2011年,金城街道辖区有邮政局1处,电信网点1个。
2017年,金城街道招商引资任务25亿元,完成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任务10亿元,争资引项任务2000万元已完成。新增非公有制企业44个,新增个体工商户392个,其中新发展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公企业10个,培育发展服务业企业14家,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6亿元。
交通运输
金城街道交通便利,108国道、西韩铁路横贯南北。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金城街道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20个,农家书屋13个,文化专业户300个。建有村广播站27个,有线电视用户15219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9132户,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金城街道有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1800人,专任教师将近110人;小学9所,在校生2700人,专任教师20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5所,在校生3720人,专任教师46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高级中学1所,在校生3844人,专任教师239人。主要学校有金城一中、涧南中学、矿务局中学。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金城街道有医疗卫生机构5个,公立医院1家,私营医院3家,专科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村级卫生室22个,病床150张。执业医师37人,注册护士18人,2011年,金城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9331人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6.7%。2011年,金城街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8%,报销医疗费用达1100余万元。
社会保障
2011年,金城街道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98户,人数2826人;发放残疾人补助金11.1万元,办理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补助卡660人;实施危房改造33户。城市医疗救助92人次,支出39.1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7人。中心敬老院1家,床位200张。
历史文化
庆善寺大佛殿
庆善寺位于韩城市古城南北大街的东面,俗称“东寺”,是韩城市唐代著名的大寺院之一。据清乾隆县志记载:“在韩城县东南方位,唐贞观二年(628年)皇帝批准、并且出资建造,宋至和元年(1054年)重修,有宋仁宗御赐匾额。”历金、元、明、清各代修葺,规模恢宏,建筑壮观。
庆善寺大佛殿是韩城现存最早、单体最大的一座古代殿宇。清康熙年间解元孙龙竹撰有《重修庆善寺大佛殿记》。大殿梁架题记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修”字样。庆善寺大佛殿大佛殿形体恢宏高大,布甬瓦琉璃脊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八椽袱。斗栱六铺作,双下昂重栱计心造,有补间铺作。殿内前后两排各四根粗大的金柱。
2013年5月3日,庆善寺大佛殿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云观三清殿
紫云观三清殿,位于韩城老城西北的象山脚下的紫云观中,距县城2.5千米,象山中学校内。紫云观俗称薛村庵,坐北向南,殿四座、房九间,占地1768平方米。经鉴定其中的三清殿为元代建筑。1957年8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云观三清殿建于高台上,梁架抬梁式,四椽木伏,用二柱,斗拱外挑四铺作,出单抄,垂拱,计心造,内转为四铺作出单抄。其特点是外跳无昂,转角铺作无角神。灰布筒瓦,琉璃脊、兽吻。正脊为琉璃筒瓦,九脊六兽足姜蹉踏道。
2013年5月3日,紫云观三清殿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营庙
北营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老城北街西侧。始建于元代。韩城旧城历代驻扎兵营之地曾设东、西、南、北、中五个营庙,现存北营庙有献殿、寝殿。坐北朝南。寝殿原有关羽塑像一尊,现已不存。仅存“忠义”牌匾一块。庙内另有明代建的舞台一座,坐南朝北,舞台两侧存有明代壁画数幅,保存完好。庙院占地2460平方米。
2006年5月25日,北营庙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文庙
韩城文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金城街道东学巷东端北侧,是陕西现存最完整的文庙,全国第三大孔庙,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和北京国子监街的孔庙。
韩城文庙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重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总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布局坐北朝南、“前庙后学”,共有四进院落,二十二座建筑。主体建筑大成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具有元代建筑风格,后存建筑为明代在元代旧址上重建而成,形成前庙后学的格局,后多有修缮。文庙坐北朝南,不设南门,共有四进院落。主要建筑以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正谊明道门、明 伦堂、尊经阁等构成一条南北长200 米的中轴线。在轴线两侧设有牌楼、致斋所、更衣室、碑楼、碑亭、东 西庑、东西碑林、掌酒司、典库司、东西书斋等建筑。 庙东西还有名宦祠、文昌阁等附属建筑,并与庙内相通。
2001年6月25日,韩城文庙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城隍庙
韩城城隍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金城街道东北隅,占地1.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76平方米。庙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明万历五年(1577年)扩建,后多次重建。该庙坐北朝南,平面分四道院呈“十”字形,以山门、政教坊、威明门、广荐殿、德馨殿、灵佑殿、含光殿等构成南北中轴线。庙中所有建筑构架均采用彻上明造,梁架仍保留叉手,前后檐多用“大额”,山面用阑额和普拍枋。歇山顶收山较大,形制古朴,反映了当地明初建筑的特征。
2001年6月25日,韩城城隍庙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九郎庙
“九郎庙”的得名源于庙中有“赵氏孤儿纪念馆”,“九郎”就是“赵氏孤儿”。九与救两个字的发音相似,所以此庙又称“救郞庙”。
韩城九郎庙占地面积1720平方米,坐北朝南,还有个三圣殿,供奉关羽,火神,财神等。九郎庙内有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马攀龙的《十祷有应感谢》,还有清咸丰七年(1857年)所立的《奕应候神诞虔设祭礼碑记》。
2013年5月3日,韩城九郎庙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毓秀桥
毓秀桥又称澽水桥,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古城的南端
澽水河上。
毓秀桥南北走向,桥体全部用花岗石条砌筑,共有10个拱形桥孔,毓秀桥身全长180米,毓秀桥面宽4.5米。毓秀桥墩呈梭形,毓秀桥底石铺,桥面呈弓状,石缝间嵌铁锭加固,毓秀桥两旁为石栏,望柱东有101个,西有99个,柱头雕饰瓜果,栏两端各设置象征守护卫的头戴风雪帽的石人坐像。每孔桥孔的正中各有一石雕龙头,雕刻工艺精美生动。桥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由邑人刘荫枢(曾任云贵两省巡抚)捐资修建,历时五年而竣工。
2013年5月3日,毓秀桥韩城九郎庙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市博物馆
韩城市博物馆是国家AAAA级景区,1984年4月建馆伊,馆址设在文庙内,依托此前文化馆文物组所征集的文物,加之博物馆成立后新征集的文物初步形成了馆藏体系,于1988年开始正式布展陈列对外接待游客。最初完成的基本陈列主要有以古代工艺品陈列和韩城地方志历史陈列为内容的第一、二陈列室及“石雕石刻陈列室”、“韩城历代名人轶事陈列室”,陈列室面积1000平方米,陈列各类文物740多件。
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金城街道入选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