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店窑遗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
金华县琅琊镇铁店村及其周围的山坡上,是婺州窑系代表性窑址之一,其年代上起北宋,下至元代。
历史沿革
东汉及三国时期,婺州窑的堆塑工艺就已成熟。
宋代,铁店窑发展到高浮雕阶段,其乳浊釉瓷器的烧制技艺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一时期的铁店窑,不仅在工艺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风格和市场影响力。乳浊釉瓷器的烧制技艺,成为了铁店窑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之一,也为后来的陶瓷工艺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1年文物普查时,铁店窑遗址被发现。当时,在琅琊镇范围内共发现了16处古窑址,其中多数为北宋时期的窑址。这一发现为铁店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遗址特点
铁店窑遗址位于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土壤资源丰富,低矮的山丘和平面上主要覆盖着红泥土、红砂土和紫砂土,而山地区域的土壤主要是由红壤和黄红壤构成。在窑炉东边的水库周围,还找到了瓷土层,这为取料和制造瓷器提供了较大的方便。另外,铁店窑遗址周边的植被茂密,大片红色土壤也为松木和灌木的生长提供了条件,不仅采取方便,也为瓷器的烧制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因此,遗址地理位置优越,地质资源丰富,水上交通便利,从矿物采集、磨料烧制及运输,为铁店窑产品制造和销售提供了最佳的条件。
铁店窑遗址现存窑址3处。烧造的瓷器品种有青釉瓷器和乳浊釉瓷器,以乳浊釉瓷器为主。铁店窑遗址分布范围集中在铁店村四周1000平方米左右的山坡上,窑址形状中间低、两边高、窑身落在山脊上,由南向北逐步增高,是典型的龙窑结构。这些古窑均为宋代龙窑,烧制时间从北宋延续到元代。
铁店村四周遍布窑群,其中有3座窑炉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这三座窑炉位于铁店村西南200米处。3座窑炉联结在一起,长约500米。现存窑包均南北走向,南高北低,窑头在北、窑尾在南、形如卧龙,故名为龙窑。所烧乳浊釉瓷产品,计有5种规格的花盆;有3种规格的3足鼓钉洗;有3种开关的鬲式炉;还有盂、壶、甁、碗、盘、盏、长腹罐、高足杯等各种产品。这些产品胎骨有厚有薄,装饰手法有控压、模印、划纹等。施釉技术分两次上,第一次浸釉,釉层较薄,待浸釉晒干后,再浸上第二次釉,然后依次烧制成功。经过这样烧制的乳浊釉瓷,釉色滋润,色泽鲜艳,独具特色。
烧制技艺
制作胎料时,铁店窑主要材料为具有可塑性的粉砂土,这使其瓷器胎体具有猪肝色的独特特征,并能够应用于大型器皿和釉料的制作。在使用釉料时,铁店窑通常会施用复涂施釉的工艺手法,首层涂釉以黑釉或褐釉为主以覆盖胎色,再次上釉乳浊釉则能使釉面更显润泽,提升其光泽感。同时,二者釉料的交融为瓷器增添了超卓的装饰功效。窑炉产品主要烧制乳浊釉瓷,同时也有黑釉瓷等其他品种。特别是碗类产品的出产量居首,花盆产品逐次而来,花盆有大小两种,口沿多带花边口造型,盆腔常常有凸起的弦纹装饰,底部可选择平底或圈足的形式。铁店窑烧制的瓷器,种类比较多,有大碗、小盏、鼓钉洗、三足鼎、水罐等。窑址中以釉色分类,乳浊釉是最多的,其次是青釉、褐色釉等。以造型分类,第一是大碗,第二是四系,有嘴水罐、鼓钉洗和小盏等。
工艺传承
铁店窑瓷器的装饰艺术独具特色。器物纹饰以素面为主,也有不少捏压鸡冠花、锯齿纹、模印粘贴兽头足、鼓钉纹以及划纹、弦纹等装饰手法。捏压鸡冠花是铁店窑瓷器中常见的装饰手法之一。匠人们通过捏压和雕刻的手法,在瓷器表面制作出形似鸡冠的花朵图案,使得瓷器更加生动和富有活力。锯齿纹则是一种通过刻画锯齿形线条来装饰瓷器的方法,这种装饰手法简洁明了,却又不失精致和美感。模印粘贴兽头足是铁店窑瓷器中另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匠人们通过模印和粘贴的手法,在瓷器底部制作出形似兽头的足部造型,使得瓷器更加稳固和美观。这种装饰手法不仅体现了匠人们的技艺,也展现了他们对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和敬畏。鼓钉纹和划纹、弦纹等装饰手法也是铁店窑瓷器中常见的装饰元素。鼓钉纹是通过在瓷器表面刻画出鼓钉形状的图案来装饰瓷器的方法,这种装饰手法使得瓷器更加厚重和稳固。划纹和弦纹则是通过在瓷器表面刻画出线条和曲线来装饰瓷器的方法,这种装饰手法简洁流畅,却又不失优雅和美感。铁店窑的部分瓷器还采用了釉下彩装饰技法。这种技法在宋代以前并不多见,但在铁店窑的瓷器中却有所发现。釉下彩装饰使得瓷器色彩更加丰富多样,图案也更加生动,为铁店窑的瓷器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这种技法的运用,不仅体现了匠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也为后来的陶瓷装饰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文物遗存
窑具—垫块
铁店窑遗址中,出现最多的辅助烧窑的窑具,就是实心垫块。它是轮制拉坯而成,形状如纺锤型,腰部内缩,高约8~10厘米不等,底圆直径13厘米不等,上圆略小,底和上口内凹,较厚,厚处可达3~5厘米,用粗陶,中间腰部能清晰地看到,当时制作工匠留在上面较深的手指印,三个、四个不等。这种垫块在遗址中几乎没有完整的。垫块上有的几乎没有釉,有的挂釉较厚,出现流釉状态。因为它不是商品,不会特意去上釉,所以可以明显地知道这个垫块上的釉是反复使用形成的。这样的实心垫块,在反复的使用中,易在高温下炸裂与报废。这个垫块在烧制装时是放在最底下的。一是起到支撑,使上面叠上去的碗能够平稳;二是在烧火升温过程中,火头首先从垫块与垫块之间通过。让窑火可以一直延伸到每个角落,平稳自然地往窑尾延伸,这个纺锤形窑具,是一个实心的陶器,中间的位置实心,最厚的有五厘米左右。陶泥材料虽然较粗,但是在多次烧高温之后炸裂的几率较高。致使垫块上面的瓷器就会发生倾斜,后就会依靠在其他的整状瓷器上。
文物价值
铁店窑遗址不仅见证了铁店窑的历史,也为研究古代陶瓷工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保护开发
铁店村依托铁店窑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铁店村建成了铁店窑展陈馆、手工体验馆等文化设施。
历史文化
乳浊瓷器
乳浊瓷器是铁店窑最具特色的产品,种类不但有碗、盘等日常生活用器,还有三足鼓钉洗、鬲式炉和花盆等。它是二次施釉一次烧成。乳浊釉是一种二液相分相釉,烧成后,呈天青、天蓝、月白色,均具有荧光般幽雅的蓝色光泽,艺术效果颇佳。铁店窑乳浊釉瓷器与北方同时期的乳浊釉瓷器有明显的区别,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还是外销瓷器之一。
历史记载
1976年韩国新安海底沉船中打捞出来的155件铁店窑瓷器中,有花盆、洗、壶等多种日常生活用品。这些瓷器的造型、装饰釉色与铁店窑产品相同,证实了铁店窑瓷器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这些瓷器的外销,不仅为铁店窑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保护措施
2001年6月25日,铁店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铁店窑遗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县琅琊镇铁店村及其周围的山坡上。
交通信息
自驾:自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铁店窑遗址,路程约21.3千米,用时约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