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喻定
能破除一切烦恼的禅定
金刚喻定,指能破除一切烦恼禅定,此定如同金刚之能摧断一切物,故称金刚喻定。又,此定能发智,断除烦恼,故亦称金刚无间道、金刚三昧或金刚心。声闻、菩萨在修行究竟断灭最后烦恼时生起此定。
基本简介
(梵vajropama^-sama^dhi,藏rdo-rje-s/es-bya-bah!I tin-n%e h!dsin),于‘定起惑了’之时,声闻得阿罗汉果,菩萨得佛果。
诸家各说
关于此定诸家各有异说。兹举俱舍家、唯识家与《大乘义章》所说,略述如下︰
俱舍家所说
此家称破有顶地第九品惑的无间道为金刚喻定。《俱舍论》卷二十四〈贤圣品〉颂云(大正29·126b)︰‘上界修惑中,断初定一品,至有顶八品,皆阿罗汉向。第九无间道,名金刚喻定,尽得俱尽智,成无学应果。’《俱舍论颂疏》卷二十四释云(大正41·951b)︰‘得不还者,从断初定一品为初,至断有顶八品为后,名阿罗汉向,趣阿罗汉果故。即此向中,断有顶地第九品惑无间道,名金刚喻定。此定能破一切烦恼,犹如金刚能摧一切,故名金刚喻定。定虽有力能破一切,余惑先断故,今唯断第九品惑。此定既能断有顶地第九品惑,能引此惑尽得俱行尽智令起,即此尽智是解脱道。此解脱道与漏尽得,最初俱生故名尽智。(中略)尽智生已,成无学果,更无学故。’此金刚喻定虽在未至定、中间定、四根本定、下三无色定等九地定中得起。但是,由于其能缘智、能缘行相与所缘境之异,而有多种之别。对此,《大毗婆沙论》卷二十八及《俱舍论》卷二十四列举三种异说。{1}未至定、中间定、四根本定各有五十二,空处定有二十八,识处定有二十四,无所有处定有二十。{2}未至定、中间定、四根本定各有八十种,空处定有四十,识处定有三十二,无所有处定有二十四。③未至定、中间定、四根本定各有一六四,空处定有五十二,识处定有三十六,无所有处定有二十四。有此异说是因灭道类智缘灭道谛时,有总缘、别缘之别。第一说是灭谛别缘、道谛总缘,第二说属灭、道二谛共别缘,第三说为灭谛总别缘、道谛总缘。对此,《俱舍论光记》以第三说为正义,《俱舍论宝疏》以第一说为正义。
唯识家所说
唯识家说菩萨在第十地满心时此定现前。《成唯识论》卷九云(大正31·53c)︰‘此地(第十地)于法虽得自在,而有余障,未名最极。谓有俱生微所知障及有任运烦恼障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彼皆顿断入如来地。’但是,《唯识了义灯》卷七(本)就金刚喻定之所摄,总括为第十地满心时与出第十地满心以后方是等觉等二说。并举取后者之说破斥之,论第十地满心时说(大正43·804b)︰‘此虽离第十地别云等觉,亦第三摄,即属满心,非满心外,若许出十地外,更经多时后方入佛,应出初地等亦经多时方入后地。’又,《百法问答钞》卷七认为金刚无间道的正断惑是十地满心的最后一刹那。其方便是在大自在天宫百劫之间修千三昧,于其间修学佛果功德,其次千劫之间渐学佛的威仪,复次万劫间示现成佛之相,十方诸佛来集以智水灌顶,现授佛位仪式等而至正断惑的金刚心。关于此金刚喻定所断之惑,有若干疑议。如︰此惑若名佛地之障,则断佛地之惑时,究以何者为金刚无间道之因智?此外,明来闇去是大乘断惑之定理,明不来则闇不能破。而佛智之明不来,如何能破佛果之障?
按断惑证理之法,必有无间、解脱二道,无间道属断惑,解脱道属证理,因此,无间道犹未究竟清净,解脱道方是圆满清净。故若谓以佛智断惑,则佛果之初后有胜劣的差别,此堕大过。因佛果是圆净一味,不同于十地有入、住、出三心的优劣差别。是故,第十地满心以最后究竟之智为佛果的无间道,此智法尔引起佛果极圆明之智故,此智生时,佛地之障永远断灭,入究竟圆净的如来地。
《大乘义章》所说
本书卷九分释名、体性、开合辨相、就位分别、有惑无惑等五门,遍及大、小乘而对此定广加说明。在释名方面,金刚三昧出《涅盘经》(北本卷二十四),言金刚者乃借喻名德。谓世间金刚有十四义。菩萨行德具足众义如世之金刚,是故就喻名曰金刚。此三昧之体是慧,在小乘是四谛之慧,缘觉是十二因缘之慧,大乘是了达法界如实之慧。然其所以称为三昧,约有四义,即①诸心数法更相受名,如四念处其体实是慧而名为念,今慧亦名为定。②从伴称,此金刚慧共定相随,故从其伴目说为定。③就能为名,此金刚慧能令诸行正定不动,故从功能名为定。④随义受称,此金刚慧体含多义,于中含有正定安固不动义,故说为三昧。
关于金刚三昧之阶位,《大乘义章》云(大正44·639b)︰‘小乘法中通别有五︰(一)简圣异凡,见道以上无漏圣慧能破难坏,通名金刚。(二)简修异见,唯取修道对治无碍以为金刚,余者皆非。(三)简上异下,如杂心说,唯非想地见修无碍是其金刚,余者悉非。(四)简胜异劣,如杂心说,唯非想地修道无碍以为金刚,余者皆非。(五)简终异始,唯非想地修道治中末后一治是其金刚,余者皆非。以此穷终破障毕竟,故偏说之。大乘法中通别有五︰(一)简信异谤,十信以上信心成就,永离谤法同曰金刚。(二)简住异退,习种以上解行成就,坚固难坏齐名金刚。(三)简出世异于世间,初地以上证真无漏,能破惑妄不可破坏悉名金刚。(四)简上异下,第十地中一切智德皆名金刚,故地经中十地菩萨初入地时,得离垢三昧,离垢三昧犹是金刚破障之义。(五)简终异始,其唯最后穷终一念以为金刚。故地持云,于最后身菩提树下得众相离垢障三昧,名金刚三昧,所摄以斯准验局在穷终。’按,金刚三昧以义而论,虽广通诸位,但其究竟则是在最后断惑之时。
杂集论十卷十四页云:金刚喻定者:谓居修道最后断结道位所有三摩地。此复略有二种。谓加行道摄。无间道摄。加行道摄者:谓从此已去,不为一切障所碍,而能破一切障。无间道摄者:谓从此无间,尽智无生智生。又此三摩地,无间,坚固,一味,遍满。云何此金刚喻定名无间?谓此相续流,非世间行所间缺故。坚固者:非一切障所坏;能坏一切障;极坚猛故。一味者:无分别性,纯一味故。遍满者:缘一切所知法共相真如为境故。为显此义,薄伽梵说:如大石山,无缺无隙无穴一段,极善圆满。十方猛风所不动转。
二解 俱舍论二十四卷十页云:即此所说阿罗汉向中,断有顶惑第九无间道,亦说名为金刚喻定。一切随眠,皆能破故。先已破故,不破一切。实有能破一切功能。诸能断惑无间道中,此定相应最为胜故。
三解 大毗婆沙论二十八卷一页云:问:何故名为金刚喻定?答:无有烦恼不断不破不穿不碎。譬如金刚,无有若铁若牙若贝若珠若石等,不断不破不穿不碎。是故此定名金刚喻。假使具缚有情身中,能起此定;尔时即能顿断三界一切烦恼。云何知然;金刚喻定现在前时,顿证三界见修所断烦恼断故。问:此无间道,四蕴五蕴为自性;何故但说定耶?答:定遍增故。如见道,五蕴为自性。见遍增故;但名见道。如现观边世俗智,四蕴五蕴为自性。智遍增故;但说名智。如四通行,四蕴五蕴为自性。通慧偏增故;但名通行。如是此道,虽四蕴五蕴为自性;而定偏增,是故但名金刚喻定。问:何故此道定偏增耶?答:非想非非想处下下烦恼,难断难破,极难越度;须坚固定,为所依止,发大精进,乃能除遣。譬如有人,欲杀香象,先安其足;后发武勇,成其杀事。是故此道,定用偏增。复次非想非非想处下下烦恼,最极微细,不明不显,难可觉知;须依胜定,令心澄细,方能除断。如善射者,欲射毛端;依巧便法,令心澄细,发箭方中。是故此道,定用偏增。如彼卷一页至十一页广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5 09:16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诸家各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