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汉是朝鲜平壤医科大学
教授。曾任
平壤医科大学教研组主任。宣称找到了
经络,又由于拿不出具体证据而自杀。
人物简介
金凤汉从1954年起研究经络系统,认为经络学说必有客观的物质基础,当时的朝鲜学术界对此认识并不一致。数年后,朝鲜学术界普遍认为他的工作不科学,要把他赶出学术界,但由于领导支持,他不但没被清除,而且迅速发迹,研究团队也迅速扩充,当他在1960年底完成第一篇关于穴位“小体”的研究报告后,朝鲜便建立了经络研究所。1963年金凤汉在《北韩医学科学院学报》第5期上发表了长达41页、题为〈关于经络系统〉的论文,宣布他发现了与中国古代经络穴位相对应的解剖结构。同年11月,在平壤举行的经络研究所成果报告会中,金凤汉报告了自1961年以来,他们在经络系统方面取得的新成就。此时的他已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与会者一致同意把新发现的结构命名为“凤汉管”、“凤汉液”和“凤汉小体”。
金凤汉的研究主要结论有如下五点:
一、经络系统包括凤汉小体,和将它们连接起来的凤汉管。凤汉小体就是穴位所处的位置,它不仅存在于皮肤底下,并且广泛地散布在人体组织的深层。
二、凤汉管的存在形式之一是在血管或淋巴管内走行,另一形式是在血管和淋巴管外走行。脉管内外之凤汉管的方向彼此不同,但它们的结构没有区别。
三、凤汉液在经络系统中呈循环状循环。
四、凤汉小体有独特的生物电活性。
五、凤汉小体和凤汉管内含有大量的核酸,特别是脱氧核糖核酸。
金凤汉说他们已经基本阐明了凤汉系统的全部面貌。它是一个新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系统,同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不同。他们新的研究成果,相信对于经络系统的广泛说明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现代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问题和原则问题,并且已经在这方面开辟了新的道路。
争议事件
由于金凤汉的研究工作以保密为名,他发表的论文没有严格按照论文规范的写作要求详细报告实验方法,因此其它实验室在进行验证时,始终无法重复出他的结果,从而引起很大的争议。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部副教授藤原知领导的研究小组,和奥地利的组织学权威凯尔勒(Kellner)所做的追溯性实验,均否定了金凤汉的结论。
1964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组建了“经络研究所”,也对金凤汉的工作进行了验证,发现一些“凤汉小体”与动物退行性组织(脐部)的形态学特征类似,而“凤汉管”则很可能是一些实验过程中人工造成的假象(如取材时采用的试剂造成蛋白质与组织脱落细胞凝固所形成的含有细胞成分的伪管状结构)。否定了金风汉的结论。
人物自杀
最终金凤汉由于拿不出具体证据,而跳楼自杀。
金凤汉经络系统
2005年,韩国首尔大学苏光燮在日本东京电机大学召开的“第19届国际生命信息大会”上,发表了“金凤汉经络系统”的报告,沉寂40年的“金凤汉学说”再次引起国际学术界关注。谨慎起见,苏光燮将凤汉经络系统改称为“原始管道系统”(primo-vascular system,PVS)。一些实验室开始重复这项工作,没有得到确切的共识性结论,但已经有了三种意见:这些新线状结构出现在大鼠、家兔的内脏表面、淋巴管内、血管内和脑脊液内以及皮肤下;这些结构的出现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与生理条件的变化有关;这些结构与经络的功能之间的关系尚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