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1).铜铸的人像。(2).指
佛像。(3).指以金箔或彩纸刻剪成的人。(4).指 金国 。
《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 咸阳 ,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袁郊《三辅旧事》:“聚天下兵器,铸铜人十二,各重二十四万斤。”
唐
卢照邻 《五悲·悲昔游》:“ 灞池 则金人列岸, 太华 则玉女临峰。”
清
赵翼 《大石佛歌》:“粤稽象教本西来, 休屠 金人著史策。”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视此金人桃梗,以为有无上之灵……则其自诬实甚。”
宋
苏轼 《雅安人日次旧韵》之二:“屏间带日金人活,头上迎风彩胜翻。” 冯应榴 合注:“
《艺文类聚》引《荆楚岁时记》:人日剪彩为人,或缕金薄帖屏风上,或戴之,像人入新年,形容改新。”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在吞并六国、统一天下之后,鉴于春秋以来,列国纷争,战火迭起的历史教训,为息灭割据战火,同时也为防止人民的反抗,曾颁布诏令“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古人常将铜称作“金”,“金人”其实便是
铜人。
中国古代青铜铸造业很发达,著名的
后母戊鼎(曾称“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832.84千克,举世称奇。然而,与秦“金人”相比,可就小巫见大巫了。据《
汉书·五行志》和《史记正义》记,金人长5丈,足6尺余。《三辅旧事》说每个金人重24万斤,可谓庞然大物了。
秦始皇为什么要铸此
铜人十二个呢?传说,秦始皇二十六年,他向西巡游,在临洮看见十二个神人。这些神人个个身高5丈,足长6尺。他认为能与神人相见,这是自己功德超“
三皇五帝”的缘故。为纪念此事,回宫后他便依照所梦见的神人模样铸造金人十二,又命书法高手
李斯刻写“皇帝初兼天下”等文于其背上。
不久,
陈胜揭举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大旗,天下响应,秦王朝倾刻覆灭。
项羽入咸阳,火烧
阿房宫,大火三月不熄。在那场大火中,金人并未损破,它仍然留在原地,与阿房宫的灰烬为伴。又过几年,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西汉政府将它由咸阳移至首都长安,排列于“长乐宫”大门前。
新莽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群雄四起,绝望中的王莽梦见金人向他哭诉,他觉得不祥,心甚厌恶,想毁掉它。又念这是前代遗物,毁之臣民不服,于是派工匠镌灭金人身上的铭文。
东汉末年,阉宦专权,大将军
何进、
司隶校尉袁绍私招并州刺史董卓入京。董卓入洛阳不久,便为粮草所困。他于是放纵部下四出剽掠,还将这一举动美之曰“搜牢”。国人怨声载道,纷纷起兵反抗,他觉得在洛阳无法再呆下去,于是“徙天子都长安”,并盗掘汉灵帝陵墓,将墓中
珍宝洗劫一空。在抢完死人财宝后,他又把目光盯在金人身上。汉代钱币,以铜质为主。他想:把这些硕大的
铜人熔铸成钱,不就解决了粮草吗?主意一定,便下令将铜人熔毁。据《
后汉书·董卓传》和《魏书·董卓传》记,董卓“椎破
铜人”,将它铸成小钱。这些小钱,“大五分,肉好无轮郭,不磨炉”。一个
铜人重24万斤,将之改铸成五分大的小钱,其数将以亿计。这些小钱投入市场后,即刻引起市场混乱,物价暴涨,“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百姓恨之入骨。当
铜人熔至十个时,残暴的董卓便被部将杀死了,熔铜人铸钱之事亦告结束。剩下的两个
铜人,被徙移到清门外,无人理睬,任凭风吹雨淋日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