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1946年9月18日,金亚秋出生于上海,籍贯江西婺源。
1970年,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毕业。
1978年,作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公派出国研究生,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
1982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EECS)科学硕士(MS)。
1983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师(EE)学位。
1985年2月,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Ph.D)学位。先后任职于美国AER研究公司、美国纽约城市大学、
英国约克大学、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
香港城市大学、日本东北大学。
2001年,成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复杂自然环境时空定量信息获取与融合处理的理论与应用”首席科学家。
2004年,当选为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
2008年,出任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报》(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TGRS)副主编,负责微波遥感方面工作。
2009年底,被任命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地球科学与遥感学分会(IEEE GRSS)Fellow评选委员会主席。
2010年7月26日,获IEEE GRSS Education Award,是唯一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
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15年7月,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分会(GRSS)年会上,金亚获得IEEE GRSS杰出成就奖,是该奖设立50年来首位获奖的非欧美科学家。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金亚秋提出了自然地表全极化电磁散射的理论建模、数值与成像模拟、特征参数反演与目标重构,形成了“空间微波遥感全极化电磁散射与定量信息”的系统理论;发展了“自然介质矢量辐射传输理论”、及其在地球环境星载微波遥感、探月与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应用;发展了“复杂背景环境与特征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的理论建模、数值模拟的计算电磁新方法。
截至2013年11月,金亚秋在中国国内外已发表650多篇学术论文、14本中英文专著与文集,引用达2000多次。
人才培养
金亚秋秉持认真负责的理念,亲力亲为,每一篇论文都经过精心雕琢,甚至十数次修改,从来没有挂名的文章。金亚秋特别强调自主创新,他们主要科学成果的研究软件都拥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
2013年6月5日,金亚秋应
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强化培养部主任
陈鹤鸣教授的邀请,参加在仙林行政楼报告厅举行的“鼎峰讲坛”第九讲,为强化培养部师生带来了题为《对地对空目标与环境遥感信息的研究》的专场学术报告。
2015年11月5日,金亚秋为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的师生们们做了名为《高分辨率全极化多模式SAR电磁散射成像及其精细信息智能获取理论与方法》的学术报告。
2018年9月25日,金亚秋在
湖南大学南校区工商管理学院报告厅做了名为《四十年征途一回眸》的报告。
荣誉表彰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金亚秋是中国在电磁波物理与空间微波遥感研究领域的著名科学家。长期从事电磁波散射辐射传输与传播、空间微波遥感与对地观测信息技术等研究,推动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民晚报》评)
金亚秋在自然介质极化电磁散射与辐射传输及其空间微波遥感应用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中国科学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