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芭蕉
芭蕉科芭蕉属植物
野芭蕉,又名树头芭蕉,是芭蕉科芭蕉属常绿大型多年生草木植物。野芭蕉茎高,不分枝,丛生;叶大,呈长椭圆形,有粗大的主脉,两侧具有平行脉,叶表面浅绿色,叶背粉白色;花大型,淡黄色;果实细短,成熟后外皮多呈淡红色、红紫色;花期夏、秋季。
形态特征
芭蕉科芭蕉属常绿大型多年生草木植物。植株高6-12米,无蜡粉。茎高,不分枝,丛生;假茎胸径15-25厘米,淡黄色,带紫褐色斑块。叶大,叶片呈长椭圆形,有粗大的主脉,两侧具有平行脉,叶表面浅绿色,叶背粉白色,长1.8-2.5米,宽60-80厘米,基部心形,叶脉于基部弯成心形;叶柄细而长,有张开的窄翼,长40-60厘米。花大型,花序下垂,序轴无毛;苞片外面紫黑色,被白粉,内面浅土黄色,每苞片内有花2列;花被片淡黄色,离生花被片倒卵状长圆形,先端具小尖头,合生花被片长为离生花被片的2倍或以上,先端3齿裂,中裂片两侧具小裂片。浆果几圆柱形,果实细短,长10-13厘米,直径4.4厘米,果身直,成熟后外皮多呈淡红色、红紫色,果柄长3.5-4.5厘米,深绿色,密被白色短毛,果内几乎全是种子。花期夏、秋季。野芭蕉,又名树头芭蕉。
产地生境
野芭蕉分布于中国南岭以南各地。在中国分布在湖南以南的广西、广东、福建、云南、台湾、海南、贵州南部等地,在越南、老挝也有分布。野多生于海拔2700m以下的沟谷潮湿肥沃土中。常见于河沟边,丛林小溪,山谷处。
生长习性
野芭蕉性喜温暖,耐寒力弱,茎分生能力强,喜湿润,耐半荫,生长较快。
繁殖方法
野芭蕉通过种子繁殖。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野芭蕉全株可入药,味甘,性凉。归三焦、胆经。有清热截疟的功效,主治疟疾;芭蕉心。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截疟。主治疟疾。”
药理价值
野芭蕉春、夏季采收,切碎,鲜用或晒干。
治疟疾:野芭蕉全株15-30g,水煎服,每日1剂。孕妇忌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煎汤,15-30g。
《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经济价值
假茎可以作饲料;果实味涩不宜饲喂。
食用价值
野芭蕉的花和果均可食用;花、假茎、根头作菜或当饭吃。
观赏价值
野芭蕉因四季常青,树形美观,也可作为观赏植物。另外,野芭蕉变异类型繁多,对于良种繁育、培育新品种及研究栽培植物的起源和演变规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0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