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歌》是
唐代诗人
张籍的诗作。这是一首
乐府诗,写一个农家老夫在高额的苛捐杂税的重压之下,最后过着依靠拾橡实填饱肚皮的生活,表现了农民在租税剥削下的悲惨生活,并与富商大贾的奢侈生活对比,反映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全诗语言朴实,感情沉郁,运用
对比手法,揭露了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本质。
作品原文
野老歌⑴
老农家贫在山住⑵,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⑶。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⑷。
西江贾客珠百斛⑸,船中养犬长食肉。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野老歌:一作“山农词”。
⑵农:一作“翁”。
⑶官仓:指各地官员税收,此指贪官。
⑷橡实:橡树的果实,荒年可充饥。
⑸西江:今江西九江一带,唐时属江南西道,故称西江,是商业繁盛的地方。贾(gǔ)客:商人。斛:量器;是容量单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白话译文
老农家中贫困在深山中居住,在山上开垦了田地有三四亩。
苗少税多家人什么也吃不到,粮食都被收入官府腐烂成土。
年终锄犁停放在空空的房间,呼唤儿子上山去拾橡子果实。
西江商人有珍贵的珠宝无数,他们船上养的狗都常常吃肉!
创作背景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八十二。张籍是
新乐府运动的健将之一,“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野老歌》就是一首新乐府,作于新乐府运动时期。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张籍乐府诗之精神与元、白相通,而具体手法略有差异。白居易的讽谕诗往往“意激而言质”,篇幅亦长,故不免有尽、露之疵累。而张籍的乐府,如这首《野老歌》作法就不同。
此诗共八句,很短,但韵脚屡换。诗意可按韵的转换分为三层。前四句开门见山,写山农终年辛劳而不得食。“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山”字两见,强调这是一位山农。山地贫瘠,广种薄收,“三四亩”收成不会很多。而深山为农,本有贫困而思逃租之意。但安史乱后的唐王朝处在多事之秋,财政困难,封建剥削无孔不入。“纵使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苗疏”意味收成少,收成少而“税多”,必然产生劳动者“不得食”的不合理现象。如仅仅写到粮食“输入官仓”那样一种司空见惯的事实为止,深度还不够,而“化为土”三字的写出,方才揭示出一种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是老农终年做牛马,使土地长出粮食;一方面是官家不劳而获,且轻易把粮食“化为土”,这实际上构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好在不但表现出老农被剥夺的痛苦,而且表现出他眼见心血被践踏的痛心。所以,虽然只道事实,语极平易,读来至为沉痛,字字饱含血泪。
五、六句写老农迫于生计不得不采野果充饥,仍是直陈其事:“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可是,这是多么发人深思的事实:辛苦一年到头,赢得的是“空室”——一无所有,真叫人“何以卒岁”!冬来农闲,辛苦一年的农具可以傍墙休息,可辛苦一年的人却不得休息。粮食难收,却“收橡实”。两句内涵尚未尽于此,“呼儿登山”四字又暗示出老农衰老羸弱,不得不叫儿子一齐出动,上山采野果。橡实乃橡树子,状似栗,可以充饥。写“呼儿登山收橡实”,又确有山居生活气息,使人想到
杜甫“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深谷里”(《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的名句,没有生活体验或对生活的深入观察,难以写出。
老农之事,叙犹未已,结尾两句却旁骛一笔,牵入一“西江贾客”。桂、黔、郁三江之水在广西苍梧县合流,东流为西江,亦称上江。“西江贾客”当指广西做珠宝生意的商人,故诗中言“珠百斛”。其地其人与山农野老似全不相干,诗中又没有叙写的语言相联络,跳跃性极显。然而,一边是老小登山攀摘野果,极度贫困;一边是“船中养犬长食肉”,极度奢靡,又构成一种鲜明对比。人不如狗,又揭示出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豢养于船中的狗与猎犬家犬不同,纯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这形象本身也能引起意味深长的联想。作者《
估客乐》一诗结尾“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手法与此略同,但有议论抒情成分,而此诗连这等字面也没有,因而更见含蓄。
全诗似乎只摆一摆事实就不了了之,像一个没有说完的故事,与“卒章显其志”的作法完全相反,但读来发人深思,诗人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揭露现实极其深刻。其主要的手法就在于形象的对比。诗中两次对比,前者较隐,后者较显,运用富于变化。人物选择为一老者,尤见封建剥削之残酷,及世道之不合理,也愈有典型性。篇幅不长而韵脚屡换,给人活泼圆转的印象;至如语言平易近人,又颇有白诗的好处。
名家点评
元·
范梈:乐府篇法,张籍为第一,王建近体次之;长吉虚妄,不必效;岑参有气,惜语硬,又次之。张、王最古。……要诀在于反本题结,如《山农词》,结却用“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多食肉”是也。(《
木天禁语》)
明·
钟惺:语有经国隐忧(“西江贾客”二句下)。(《
唐诗归》)
明·
唐汝询:文昌乐府,就事直赋,意尽而止,绝不于题外立论。如《野老》之哀农,《别离》之感戍,《泗水》之趋利,《樵客》之崇实,《雀飞》之避祸,《乌栖》之微讽,《短歌》之忧生,各有一段微旨可想,语不奥古,实是汉魏乐府正裔。(《
唐诗解》)
明·
周珽:诗以清远为佳,不以苦刻为贵,固矣。然情到真处,事到实处,音不得不哀,调不得不苦者。说者谓文昌、仲初乐府,瘖哑逼侧,每到悲惋,一如儿啼女哭,所为真际虽多,雅道尽丧,不知彼心口手眼各自有精灵不容磨灭光景。如病其欠厚,非善读二家者也。《诗镜》云:“七古欲语语生情,自张、王始为此体,盛唐人只写得大意”,得矣。(《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有《
张司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