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竹兰,
中药名。为兰科
植物小花火烧兰Epipactishelleborine (L. ) Crantz的根。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具有清肺止咳,活血,解毒之功效。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牙痛,目赤肿痛,胸胁满闷,腹泻,腰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地生草本,高20-70厘米;
根状茎粗短。茎上部被短柔毛,下部无毛,具2-3枚鳞片状鞘。叶4-7枚,互生;叶片卵圆形、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罕有披针形,长3-13厘米,宽1-6厘米,先端通常渐尖至长渐尖;向上叶逐渐变窄而成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总状花序长10-30厘米,通常具3-40朵花;花苞片叶状,线状披针形,下部的长于花2-3倍或更多,向上逐渐变短;花梗和子房长1-1.5厘米,具黄褐色绒毛;花绿色或淡紫色,下垂,较小;中萼片卵状披针形,较少椭圆形,舟状,长8-13毫米,宽4-5毫米,先端渐尖;侧萼片斜卵状披针形,长9-13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渐尖;花瓣椭圆形,长6-8毫米,宽3-4毫米,先端急尖或钝;唇瓣长6-8毫米,中部明显缢缩;下唇兜状,长3-4毫米;上唇近三角形或近扁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3-4毫米,先端锐尖,在近基部两侧各有一枚长约1毫米的半圆形褶片,近先端有时脉稍呈龙骨状;
蕊柱长约2-5毫米(不包括花药)。
蒴果倒卵状椭圆状,长约1厘米,具极疏的短柔毛。花期7月,果期9月。
本品根状茎短而粗,棕褐色,顶端具茎残基或茎痕,其中下部密生肉质根,弯曲,长3-8cm,直径1-2mm,外表皮棕褐色。表面具纵皱纹及须根或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稍不平整,白色,中央具黄色髓心。气微,味苦。以根条粗壮,均匀,色棕褐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