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型基因
生物学术语
野生型基因指自然界中占多数的等位基因,在生物学实验中常作为标准对照基因。与之相对应的概念为突变型基因。后者往往由野生型基因突变而来。
定义
基因(Gene,Mendelian factor),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并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在自然群体中往往有一种占多数座位的等位基因,称为野生型基因。与之相对的是突变型基因.
在研究中是把从大自然中获得的个体,也就是非人工诱变的,作为野生型,那么它所携带的就是野生型的基因组。但事实上,自然界本身就发生了很多的突变,然后进行选择,得到的同一个物种会有许多不同的生态型(ecotype),通常是取自不同的产地。对于同一个基因,不同生态型的序列会不一样,但都是野生型的。
那么你要区别的话是在相同的生态型背景下进行的,突变基因在序列上会有单一核苷酸位点突变,或者缺失增多,等。对于已经测序的序列可以通过PCR鉴定,但是对于没有测序的物种可以用比较传统的一些方法,比如酶切长度多态性来区别。
相对基因
与野生型基因相对的是突变型基因
突变型基因:一座位上的其他等位基因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由野生型基因通过突变产生。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称它们为突变型基因。
野生型基因和所有基因一样也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基因能够“突变”,突变绝大多数会导致疾病,另外的一小部分是非致病突变。非致病突变给自然选择带来了原始材料,使生物可以在自然选择中被选择出最适合自然的个体。
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除某些病毒的基因由核糖核酸(RNA)构成以外,多数生物的基因由脱氧核糖核酸(DNA)构成,并在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基因一词通常指染色体基因。在真核生物中,由于染色体都在细胞核内,所以又称为核基因。位于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中的基因则称为染色体外基因、核外基因或细胞质基因,也可以分别称为线粒体基因、质粒和叶绿体基因。
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一个基因组中包含一整套基因。相应的全部细胞质基因构成一个细胞质基因组,其中包括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等。原核生物的基因组是一个单纯的DNA或RNA分子,因此又称为基因带,通常也称为它的染色体。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座位,每个基因都有自己特定的座位。凡是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基因都称为等位基因。在自然群体中往往有一种占多数的(因此常被视为正常的)等位基因,称为野生型基因;同一座位上的其他等位基因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由野生型基因通过突变产生,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称它们为突变型基因。在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内有两个同源染色体,所以每一个座位上有两个等位基因。如果这两个等位基因是相同的,那么就这个基因座位来讲,这种细胞或个体称为纯合体;如果这两个等位基因是不同的,就称为杂合体。在杂合体中,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往往只表现一个基因的性状,这个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另一个基因则称为隐性基因。在二倍体的生物群体中等位基因往往不止两个,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不过有一部分早期认为是属于复等位基因的基因,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等位,而是在功能上密切相关、在位置上又邻接的几个基因,所以把它们另称为拟等位基因。某些表型效应差异极少的复等位基因的存在很容易被忽视,通过特殊的遗传学分析可以分辨出存在于野生群体中的几个等位基因。这种从性状上难以区分的复等位基因称为同等位基因。许多编码同工酶的基因也是同等位基因。
属于同一染色体的基因构成一个连锁群(见连锁和交换)。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般并不反映它们在生理功能上的性质和关系,但它们的位置和排列也不完全是随机的。在细菌中编码同一生物合成途径中有关酶的一系列基因常排列在一起,构成一个操纵子(见基因调控);在人、果蝇和小鼠等不同的生物中,也常发现在作用上有关的几个基因排列在一起,构成一个基因复合体或基因簇或者称为一个拟等位基因系列或复合基因。
60年代初F.雅各布和J.莫诺发现了调节基因。把基因区分为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是着眼于这些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的作用:凡是编码酶蛋白、血红蛋白、胶原蛋白或晶体蛋白等蛋白质的基因都称为结构基因;凡是编码阻遏或激活结构基因转录的蛋白质的基因都称为调节基因。但是从基因的原初功能这一角度来看,它们都是编码蛋白质。根据原初功能(即基因的产物)基因可分为:①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包括编码酶和结构蛋白的结构基因以及编码作用于结构基因的阻遏蛋白或激活蛋白的调节基因。②没有翻译产物的基因。转录成为RNA以后不再翻译成为蛋白质的转移核糖核酸(tRNA)基因和核糖体核酸(rRNA)基因:③不转录的DNA区段。如启动区、操纵基因等等。前者是转录时RNA多聚酶开始和DNA结合的部位;后者是阻遏蛋白或激活蛋白和DNA结合的部位。已经发现在果蝇中有影响发育过程的各种时空关系的突变型,控制时空关系的基因有时序基因 、格局基因 、选择基因等(见发生遗传学)。
一个生物体内的各个基因的作用时间常不相同,有一部分基因在复制前转录,称为早期基因;有一部分基因在复制后转录,称为晚期基因。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而使几种看来没有关系的性状同时改变,这个基因就称为多效基因。
效果和作用
野生型K-ras基因是一个信号传导下面重要的路径,就是说必然要通过这个途径来进行肿瘤信号往下传,传完以后肿瘤细胞才能增值、分化、生存,如果传不下来了信号下不来了,就没有生存能力了,没有繁殖能力了,就要死掉。它在结直肠癌进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也是一个关键的基因,是通过EGFR下传途径的关键基因。
KRAS基因检测可以在患者中通过特殊的基因分析来筛选有效的人群,从而能够更有效的开展个体化治疗。
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血管生成等过程都需要细胞内的传导蛋白进行信号传导, KRAS基因是编码传导蛋白的一个重要基因,也就是在传导通路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能够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KRAS基因可以是没有发生突变的正常状态(称为野生型,占60%左右)或发生突变的异常状态(突变型,占40%左右)。在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中,EGFR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爱必妥)能有效阻止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KRAS基因如果发生突变,就会刺激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并且不受上游EGFR的信号影响,影响西妥昔单抗(爱必妥)的治疗效果。
为观测野生型Kras2基因对于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的生长抑制效应,研究人员构建重组质粒pCI-neo-Kras2与野生型Kras2基因开放阅读框架,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将Caco-2细胞转染pCI-neo或pCI-neo-Kras2,根据Northern blot分析野生型Kras2的表达情况,并根据Western blot分析检测野生型Kras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分析野生型Kras2对于细胞增生的影响,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周期和自发性凋亡率。结果可见,成功建立pCI-neo-Kras质粒。pCI-neo-Kras2转染细胞的增殖率显著低于转染空pCI-neo载体的对照细胞。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0 19:31
目录
概述
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