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木瓜
木通科野木瓜属植物
野木瓜(Stauntonia chinensis DC.)是木通科野木瓜属的常绿木质藤本植物。茎干时呈灰褐色或褐色;小叶呈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总花梗纤细,花淡黄或乳白色,内面有紫斑,雄蕊退化花瓣椭圆形,雌蕊圆锥形,柱头乳头状;果椭圆形,呈橙黄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绿色,具线纹,老茎皮厚,粗糙,浅灰褐色,纵裂。掌状复叶有小叶5~7片;叶柄长5~10厘米;小叶革质,长圆形、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9(11.5)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圆或楔形,边缘略加厚,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浅绿色,嫩时常密布更线色的斑点;中脉在上面凹入,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明显凸起;小叶柄长6~25毫米。
雌雄同株,通常3~4朵组成伞房花序式的总状花序;总花梗纤细,基部为大型的芽鳞片所包托;花梗长2~3厘米;苞片和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15~18毫米。雄花:萼片外面淡黄色或乳白色,内面紫红色,外轮的披针形,长约18毫米,宽约6毫米,内轮的线状披针形,长约16毫米,宽约3毫米;蜜腺状花瓣6枚,舌状,长约1.5毫米,顶端稍呈紫红色;花丝合生为管状,长约4毫米,花药长约3.5毫米,药隔突出所成之尖角状附属体与药室近等长,退化心皮小,锥尖。雌花:萼片与雄花的相似但稍大,外轮的长可达22~25毫米;退化雄蕊长约1毫米;心皮卵状棒形,柱头偏斜的头状;蜜腺状花瓣与雄花的相似。果长圆形,长7~10厘米,直径3~5厘米;种子近三角形,长约1厘米,压扁,种皮深褐色至近黑色,有光泽。花期3~4月,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
野木瓜喜阴湿环境,对外界环境有着较强的适应性,多生长于海拔500~1300米的山地密林、山地灌丛或山谷溪边疏林中。
分布范围
野木瓜为中国特有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香港、湖南、贵州、云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一般为播种、扦插和压条繁殖
早春在温室播种。种子需要18个月才能发芽。一旦幼苗足够大,可以在温室中处理并生长至少一个冬天,再把它们移入单独的花盆中。在初夏的时候,把它们种在固定的位置上,并考虑在第一个或两个冬天户外给它们一些防寒措施。
栽培技术
选地
如前言所述,野木瓜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整体适应能力强,所以中国南方地区将其作为商品化水果产品大面积生产栽培。在种植园址选地方面,多以通风、朝阳的阳坡或半阳坡为最佳场合,在土壤要求方面则以相对深厚、肥沃、疏松及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为主,而且要求地下水位较低,这样能保证不积水,整体排水良好,土壤性质则要定性为微酸性。如果没有微酸性土壤,而是土质相对瘠薄的荒山荒坡,则必须要多使用能够起到土壤改良作用的有机肥,一方面做到合理节约利用土地,一方面也能满足地区果粮作物栽培过程中的野木瓜间作。
栽植
一般来说,在中国南方地区野木瓜的最佳栽植时间为秋季,当然某些地区会在春天尚未发芽之前就进行定植,通常情况定植的株行距会控制在2.2米×3.0米范围内。如果是平地栽培要采用三角形栽培,而如果是山地栽培则采用高线栽培,野木瓜的梯土部分则在土中心定植。在田边、土坎位置会选择向外延伸1米位置定植,再围绕定植点挖定植坑(80厘米×80厘米×80厘米)。坑内施肥部分选择腐熟牛粪15~20千克,普钙磷肥1千克,将熟土与肥料均匀拌和以后再填土压实,最后堆成丘陵状,再在上方填铺一层10厘米厚度的薄土,保证树苗在坑中能够舒展根系,满足均匀分布基本要求,最后回填土。在栽植过程中,要保证野木瓜的根茎与嫁接口高出地面5~7厘米左右,可在苗木的四周围直径为1米的土埂,并配合足量定根水,做到浇水充足。当定根水全部下渗入土壤后再考虑构筑树盘位置,提高野木瓜根系的成活效率。此时可选择每5~6天浇水一次,边浇水边疏松土壤,保持土壤始终处于湿润足水状态。
管理
野木瓜的土壤管理必须做到土壤疏松,水分被充分挥发,一般来说在大雨后、结籽前对野木瓜进行中耕,中耕深度控制在7~9厘米左右,并保证表土足够疏松。同时,南方地区的野木瓜栽培可与某些矮杆粮果作物共同进行,即间作。主要的间作料果作物就包括了各种蔬菜、薯类等等,结合这些粮果作物的间作过程要保证每年除草翻地两次左右。同时还要严守果园间作基本原则,第一,间作物一定要选择那些有利于野木瓜生长发育的品种,比如红薯、花生、绿豆、油菜等粮油作物,而小麦、玉米等高杆作物则不能作为野木瓜间作物,因为它们会与野木瓜争水、争肥;第二,间作物要与野木瓜之间保持一定的间作距离,一般来说保持在30~40厘米左右,避免野木瓜根系与间作物根系相互交叉产生争水争肥矛盾。总体来说,间作物必须选择矮杆高经济价值、高适应性且生育周期较短的作物,且要保证所选择间作物也没有与野木瓜的共同病虫害。
在野木瓜秋季定植以后,它的基肥施肥也要在秋季落叶前结合果园深耕共同完成,如果秋季未能施肥基肥,则要在冬季封冻之前补施,一般情况下比较适宜用作基肥的肥料就包括了厩肥、土杂肥等有机肥,也可配合化肥共同使用。这里以单株施肥方法为例,由于野木瓜幼树的根系分布范围非常之窄,且它的树冠垂直投影存在外缘问题,所以应该在野木瓜幼树周围挖宽度为20厘米,深度为30厘米左右的环状沟,在沟中进行施肥。农家肥的用量大约在25千克/株,而普钙的用量在1千克/株,施肥后要做到及时盖土,如果遇到干旱情况则必须在施肥后再次灌水,保证土壤被灌透,这样做可有效加速肥料分解。
追肥环节则要在野木瓜的生长季节进行,例如冬季追肥,所选择肥料可为速效肥,比如普钙、尿素、清粪等等,除春天以外,幼树的追肥要保证1年3次。第一次追肥在野木瓜幼树萌芽期(1月下旬~2月上旬),施腐熟有机肥5~10千克/株左右;第二次追肥为每年春梢停止生长以后(5月下旬~6月),施化肥50克/株;第三次追肥在每年的7~9月,施普钙及硫酸钾(150克/株),保证幼树芽条饱满且枝条充实。
野木瓜整形修剪的目的是为使它树体健壮,达到丰产稳产目标。考虑到它灌木状的生长特性,所以在整体的整形要求上并不严格,一般采用自然丛状形修剪即可,每穴保留3~5株根蘖植株。由于野木瓜一般生长较为旺盛,株丛经常出现过密现象,所以对野木瓜植株的修剪必须重视起来。从幼树结果开始,就必须对其进行适当重剪,着重培养距离骨干枝最近的紧凑枝组,剪掉基部的萌蘖、枯枝、病虫枝和衰老枝部分,总体上掌握未衰老先更新的基本原则,保证野木瓜幼树生长量稳定。再者,利用健壮的发育枝对树冠进行更新,最后稳定骨架,始终稳定骨干枝的生长优势。另一点,对野木瓜植株的修剪目的要以改善株丛内部的通风透光条件为主,避免枝干密聚影响幼树整体生长。一般来说,修剪过后的幼树其剪口芽生长长势会具有一定优势,萌发大量长枝部分,且树冠也能得到扩展,并很快在第二年开花结果。而在开花结果的当年夏季还要对生长过长的枝条进行摘心处理,保证下部芽生长充实,一般来说修剪时间选择在每年野木瓜植株落叶后到再次萌芽前。
野木瓜植株的花果管理遵循“疏花疏果”基本原则,即要疏去多余的花果部分,通过这种花果数量合理调整来维持它的生长与结果平衡关系,即合理平衡果树负载。合理的花果管理能够保证其树体健壮、果实在树上分布合理、达到最后的优质丰产目标。通常情况下疏花疏果必须根据它的树枝、花量等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在花后20天左右实施首次疏果,并在花后50天左右实施第二次疏果。如果有条件需要在疏果后对其进行套装,避免病虫害对果树进行侵害。总结来讲,疏果的基本原则就是去掉向上果,留下向下果;去掉小果,留下大果;去掉弱果,留下强果;去掉密果,留下稀果;去掉畸形病虫害果,留下健康果。
病虫防治
野木瓜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是很强的,平时对其进行合理整枝修剪、施肥就能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但针对比较常见的皮枯病、叶枯病、干腐病等等还是要进行相应防治措施,做到集中处理。每年6月以后是野木瓜病虫害高发期,此时可为野木瓜植株采用1:1:100倍的波尔多液,配合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的液喷雾对轮斑病、蚜虫等等进行防治。同时配合做好对植株的摘心工作,通过人工剪除枝梢卷叶来消灭一切越冬虫卵。
主要价值
药用
野木瓜果实和干燥带叶茎枝均具有药用价值,据《国药的药理学》和《福建药物志》等医药典籍记载,野木瓜具有敛肠益胃、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等功效,可以用于医治急性肠胃炎、痛经、腰腿疼痛、头痛等。据《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记载野木瓜:“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各种神经性疼痛,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
食用
野木瓜营养价值丰富,味甘,常被用来制作成果汁,果酒等。浆果多汁味甜,也可鲜食、制作果酱或酿酒。种子含油,还可用于榨取食用油。
观赏
其植株形态优美,花朵芳香宜人,具有很高的园林观赏价值。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参考资料
野木瓜.植物智.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3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