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亚麻
亚麻科亚麻属植物
野亚麻(Linum stelleroides Planch.)是亚麻科亚麻属的草本植物。茎直立,基部木质化;叶互生,线形,线状披针形或窄倒披针形,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渐窄,两面无毛;单花或多花组成聚伞花序;蒴果球形或扁球形,室间开裂;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名称由来
野亚麻(学名:Linum stelleroides Planch),是植物界中的一种。在拉丁语中,“linum”指亚麻、绳和线。其种加词“stelleroides”源自德国博物学家Georg Steller的名字,他曾探索了从西伯利亚到阿拉斯加的自然环境。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直立,圆柱形,基部木质化,有凋落的叶痕点,不分枝或自中部以上多分枝,无毛。叶互生,线形、线状披针形或狭倒披针形,长1-4厘米,宽1-4毫米,顶部钝、锐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无柄,全缘,两面无毛,6脉3基出。单花或多花组成聚伞花序;花梗长3-15毫米,花直径约1厘米;萼片5,绿色,长椭圆形或阔卵形,长3-4毫米,顶部锐尖,基部有不明显的3脉,边缘稍为膜质并有易脱落的黑色头状带柄的腺点,宿存;花瓣5,倒卵形,长达9毫米,顶端啮蚀状,基部渐狭,淡红色、淡紫色或蓝紫色;雄蕊5枚,与花柱等长,基部合生,通常有退化雄蕊5枚;子房5室,有5棱;花柱5枚,中下部结合或分离,柱头头状,干后黑褐色。蒴果球形或扁球形,直径3-5毫米,有纵沟5条,室间开裂。种子长圆形,长2-2.5毫米。花期6-9月,果期8-10月。
近种区别
野亚麻与其他亚麻属成员存在显著差异。野亚麻的萼片边缘为膜质,并具有大型黑色腺体,以及具有12个孔的泛花粉粒。相比之下,其他亚麻属成员除了少数多倍体物种具有多孔花粉外,皆具有三孔花粉。亚麻分为野生亚麻和栽培亚麻两个类别。
生长环境
野亚麻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山地,地中海区较为集中,生于平坦沙地、固定沙丘、干燥山坡及草原上。
分布范围
中国分布
野亚麻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北、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南、宁夏、甘肃、青海、江苏、广西北部等地。
世界分布
野亚麻在俄罗斯(西伯利亚)、日本和朝鲜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野亚麻喜光,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等特性,有利于抗旱及越冬,适宜在疏松土壤。
栽植技术
在人工环境下,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生殖。可对无菌苗进行茎尖、下胚轴段和子叶的切割,并分别进行不定芽和愈伤组织的诱导。随后,将获得的愈伤组织进行转接,并继续在分化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的诱导。对不定芽进行壮苗培养后,待苗长至大约3cm时,我们将其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当小苗发出数条根且长度达2cm左右时,即可进行移栽。
在一年内,使用2株无菌苗进行培养,最终成功获得了600多株再生植株,繁殖倍数高达300倍。并且,移栽成活的再生植株已经开花结实。相较于种子繁殖的方式,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扩繁具有明显优势,成为野生亚麻保存和利用的一种快捷便利途径。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野亚麻的全草及种子可作为中药材入药,其全草及种子味甘、性平,其全草具有解毒消肿等功效,主治疮疖痈肿等病症,其种子具有养血润燥、祛风解毒等功效,主治血虚便秘、荨麻疹等病症。
《全国中草药汇编》:“解毒消肿。适用于疔疮肿毒。”
野亚麻有养血润燥、祛风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便秘、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经济价值
野亚麻还可饲用,其茎皮纤维可作人造棉、麻布及造纸原料,种子可榨油。
相关研究
初步研究了野亚麻与栽培亚麻之间的杂交,将野亚麻的DNA导入吉亚1号的D1代植株。后代农艺性状发生了多种类型的变异,其中植株的结实能力变异较为突出。有些材料不结实,有些则能结出完整的种子,还有一些结出的是瘪种子。这一研究为后续利用野生资源的优良基因改良栽培种的特性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31 18:51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