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野(拼音:yě)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由土及地上的树木所组成,表现出野外的风景。说文古文中将树木中加入予形,小篆将土改作田、土,从而成为了形声字。由郊外引申为旷野、田野、偏僻之地、边境等,再引申为质朴、粗鄙、蛮横、不受拘束等,还引申为民间(与“朝”相对)、非正式的等。
文字溯源
“野”最初为会意字。甲骨文(图1)的两侧是“”(指树),中间是“”,这就表明野外之土有山林。金文也是这种形体,只不过“土”上有“林”,意思更确切。战国文字由金文演变而来。《说文解字》古文(图5)在“土”上方增添声符“予”(古代“野”与“予”的声母相同,读音相近)。大约到秦代衍化出从田,从土,予声的结构(图9)。从田从土,表明野外有田有土;右边是个“予”字,这是表读音的,这就组成了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了。现代规范汉字由此发展而来。《说文解字》根据“田”“土”合书之形,故分析为从“里”,而于古文(图5)则分析为“从里省”。大多数情况下,这一结构的古文字“田”“土”是分开写的,如图10、11,因此当分析为从田,从土更为恰当。埜、𡐨、野三字长期并存,现代汉字整理时,以“野”为正体,“埜”“𡐨”作为异体字淘汰。
野的本义指郊外,与居民聚居地相对,如山野、野外、原野的野,都是郊外的意思。在中国古代,郊外除了树林、田地,一般都没有什么高大的建筑,所以郊外的视域都很开阔,由此“野”引申出一定的范围、界限的意思,用于视野、分野等词中。另外,古时老百姓多居住在山野之中,达官贵人则住在城市里,处于山野的人无权无势,是被统治的对象,所以野又指民间,用于野人、朝野、在野等词。
野除了指生活在山野中的人,也指生长于郊野的动植物,如野猪、野鸡、野草、野花。这些动植物与经过人工培养的动植物不同,常常带有野性,由此,野又有粗鲁无礼、蛮横、不开化的意思,用于野心勃勃、撒野、野蛮等词中。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三】【里部】羊者切(yě)
野,郊外也。从里予声。
𡐨,古文野从里省,从林①。
【注释】①从林:此后承前省略“予声”二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从林、从土、予声”。
说文解字注
“野,郊外也”注:《邑部》曰:歫国百里曰郊。冂部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冂。《诗·召南》《邶风》传皆曰:郊外曰野。《郑风》传曰:野,四郊之外也。《论语》:质胜文则野。包咸曰:野如野人。言鄙略也。
“从里,予声”:羊者切。古音在五部。
“𡐨,古文野,从里省,从林”:亦作埜。
广韵
承与切,上语常 ‖予声鱼部(shù)
野,田野。承与切。又与者切。二。
羊者切,上马以 ‖予声鱼部(yě)
野,田野。《说文》云:“郊外也。”羊者切。五。
康熙字典
【酉集下】【里部】野
古文:埜、𡐨
《唐韵》羊者切。《集韵》《韵会》《正韵》以者切,并音也。《说文》:郊外也。《易·同人》:同人于野,亨。疏:野,是广远之处。《诗·鲁颂》:駉駉牡马,在坰之野。传: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又《周礼·地官·遂人》:掌邦之野。注:郊外曰野,此野为甸稍县都。
又《周礼·秋官》:县士掌野。注: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又《韵会》:朴野。《论语》:质胜文则野。《礼·檀弓》:故骚骚尔则野。疏:田野之人,急切无礼。
又官名。《左传·昭十八年》:使野司寇各保其徵。注:野司寇,县士也。《礼·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注:野虞,谓主田及山林之官。
又地名。《书·禹贡》:原隰底绩,至于猪野。传:猪野,地名。《左传·宣十七年》:晋人执晏弱于野王。注:野王县,今属河内。
又《昭二十五年》:齐侯唁公于野井。注:济南祝阿县东有野井亭。
又钜野,县名。见《前汉·地理志》。
又薮名。《书·禹贡》:大野即猪。《周礼·夏官·职方氏》:河东曰兖州,其山镇曰岱山,其泽薮曰大野。
又东野,复姓。《吕氏春秋》:东野稷以御见庄公。
又《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注:野马者,游气也。
又《博雅》:野鸡,雉也。
又《广韵》《正韵》承与切。《集韵》上与切。并与墅同。《集韵》:田庐也。《正韵》:此正古墅字,田下已从土,後人以其借为郊野字,复加土字。
又《集韵》:演女切,音与。郊外也。
又《韵补》:叶赏吕切,音暑。《诗·邶风》: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协上羽下雨。《左传·昭二十五年》:童谣曰:鸐鹆之羽,公在外野,往馈之马。马,音姥。
又叶乌果切,倭上声。《后汉·陇坻歌》:念我所欲,飘然旷野。登高远望,涕泣双堕。
又叶常御切,音树。班固《西都赋》:罘网连紘,笼山络野。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里”的末笔横改提。
【写法】❶“里”窄“予”宽,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予”低。❷“里”,“曰”,上宽下窄,在左上格,框底起笔于横中线。❸“予”,居右半格;第三笔㇖(横钩)从田字格中心左侧起笔,略向右上斜行;亅(竖钩)钩尖抵竖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05:00
目录
概述
文字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