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天气报告
气象学名词
重要天气报告是对现有定时天气报告的重要补充,对更好开展短时天气、特别是短时灾害性天气预报和专业气象预报服务有重要意义。
概念
重要天气报告具有不定时性,不定时发报项目的相关技术规定,是编发报规定中的难点,掌握不准容易出错。
不定时重要天气报告常见编发错情分析
通过对2010—2011年全省重要天气报告编发过程中常见错情、致错原因进行整理分析,找出提高编发报质量的针对性改进措施,为有效提高重要天气报告编发质量、减少发报错情提供借鉴。
重要天气报告常见错情及致错原因分析
对雾、霾、雷暴、冰雹、大风等常见重要天气现象(以下统称发报项目)分别进行发报次数、错情数统计,并按照致错原因进行错情分类。结果表明,雾、霾、雷暴等新增发报项目出错频率较高,冰雹、大风等发报项目出错频率较小(表1);基本编报技术规定掌握不准和0SSM0软件操作不正确是致错主要原因。
(1)基本编报技术规定掌握不准类错情重要天气报告编发技术规定主要依据《重要天气报告(GD.11Ⅱ)》~H2008年山东省气象局监测网络处印发的《重要天气报电码(GD一11Ⅱ)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
①时间类错情在实际观测工作中,台站因对重要天气报告中GGgg、发报时限等理解错误造成的发报错情比较多,占到总错情数的17.6%。主要表现为:重要天气报告中GGgg比观测簿中记录的该现象达到发报标准的时间不一致或超出发报时限(不包含因责任心不强而明显迟、漏发报等);重要天气现象跨日界(含夜间持续到白天08时之后,下同)后GGgg编发错误等。
这类错情主要是因为对重要天气报告中GGgg的编发规定、发报时限、重要天气现象跨日界后不同现象GGgg编发规定掌握不准造成的。如:把重要天气现象GGgg解为重要天气现象达到发报标准后的任意时间;对应在10分钟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告的规定理解为从本站实际开始编发报后延10分钟;现象跨日界后的GGgg随意编发为“2000”、“2022”等,如下面例1。
例1:12日:雾18:11一20:0[300]
13日:雾20:00—21:07[400]
依据上述致错原因,台站常见的编发错情是:12日重要天气现象GGgg为18:11后的任意时间,比如18:18编发,继而理解为18:28前发出就符合规定,13日编发时间为“2000”等。
②发报标准类错情对于各类重要天气现象发报标准、不同强度级别的能见度标准、重要天气现象跨日界编发(或续发)标准的相关规定掌握不准,造成错发、多发、漏发重要天气报告,也是台站编发重要天气报告的常见错情,其错情占到总错情数的37.1%。
此类错情主要在对霾、沙尘暴、雾等视程障碍现象发报标准的应用错误,特别是沙尘暴、雾等需要区分强度级别的现象,更易出现能见度标准的混淆或错用现象。如,台站始发雾重要天气报告,所发能见度经常<500m,该现象持续到次曰(出现时问肯定可确定),次日却漏编发;另外,因霾的发报标准为能见度<5.0km,而霾又不记录起止时间,实际工作中,台站没有注意连续观测能见度变化,造成漏发霾重要天气报告的情况比较多,统计时段中霾重要天气报告漏发率达到26.7%。
(2)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以下简称OSSMO软件)操作不正确类错情
此类错情主要表现为重要天气报告中编发的现象达到发报标准的时间(以下简称GGgg)比观测簿中记录的该现象达到发报标准的时间滞后约1~5分钟(为OSSMO软件启动重要天气报告功能菜单时默认的计算机系统时间)、数据项目录入不完整而缺报文组等错误。
在0SSM0软件中,因重要天气报可在任何时间编发,故可在任何时间启动该功能菜单。编发重要天气报告时,必须先选择是“定时”还是“不定时”,对于不定时重要天气报告,首先人工修改发报项目达到发报标准时间,再依次输入其它编报数据项,才能形成正确的报文。而有些台站没能按照操作要求修改时问,导致了重要天气报告OOGGgg编写错误。此外,还存在漏输入其它数据项造成的缺组错误。软件操作不正确且对软件编成的报文不进行检查,是产生此类错情的主要原因。该类错情占到总错情数的35.8%(表2)。
(3)合并编发类错情
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重要天气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或多种报类重叠时的合并编发规定,是重要天气报告编发规定中的难点。实际工作中因对此部分编报规定理解不准确而致错占到总错情数的3.8%,几种常见错误如例2、例3。
例2:雾11:12—15:37;雷暴11:15一12:27;冰雹11:18一11:23。
该例中(11:12能见度为950m,12:15能见度为450m,13:37能见度为460m),台站编发重要天气报告常见以下几种错误:
①发报时,有两种或以上重要天气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或同一种现象始发前又达到较强级别,符合合并编发规定而不合并编发;
②合并编发,但编发时间不是最后一种现象达到发报标准的时间;
③多种现象重叠不知如何合并编发,而只任选其中两种合并编发;
例3:雾13:02—15:37;雷暴13:14—14:17;冰雹13:51—13:56。
该例中(14时定时观测能见度为0.9km,13:57能见度为490m),台站若有航空天气报告、危险天气报告、天气报任务时,编发重要天气报告常见以下几种错误:
①与天气报、危险天气报告、航空天气报告等多种报类重叠,编发先后顺序错误;
②没有按规定将冰雹重要天气报告与天气报合并编发;
③续发雾重要天气报告,重要天气报告中所发能见度与14时定时观测能见度矛盾(相差太大)。
(4)其它类错情
除上述几类常见错情外,还偶见粗心大意致错、记录和发报不符合客观实际等致错情况。
出现较多的是编报要素值输入错误、漏发报,把冰粒误当做冰雹编发重要天气报告等现象,均属于粗心大意致错。
另一种错情是记录和发报不符合客观情况致错。如:某平原台站始发雾重要天气报告,能见度经常编发为600~700m(或直接始发浓雾、强浓雾)。因平原台站多见辐射雾,能见度由1000m持续减小到600~700m需要一定时间(往往要多于10分钟),其重要天气报告始发能见度经常编发为600~700m,与能见度小于1000m即拍发的要求不符。又如,某站20:00定时观测能见度为0.8km,而20:01编发重要天气报告(次日编发),所编发能见度为50m,这种能见度的跳变也不符合客观规律(高山、海岛站除外)。
重要天气报告常见错情统计特征
(1)重要天气报告2008年新增发报项目发报错情占到总错情数的98%,其中雾、雷暴两种最常见现象发报错占到总错情数的85.4%,沙尘暴、浮尘等现象因出现几率较小,发报次数少,统计中错情较少。与冰雹、大风等发报项目比较可知,重要天气报告错情明显集中在2008年后新增发报项目编发上。
(2)错情主要是因对基本编报技术规定掌握不准,特别是对补充规定理解不正确,以及对OSSMO软件操作不正确而造成。
(3)编发霾的重要天气报告易错、易漏特征明显。霾出现时,只有能见度<5.0km时,才编发重要天气报告,如果不连续观测能见度变化,当达到发报标准时往往造成漏发重要天气报告;统计还发现,当在没有编发霾重要天气报告且只有霾一种视程障碍现象的情况下,定时观测能见度记录经常<5.0km,造成记录与发报的矛盾。
几点建议
(1)对2008年后新增重要天气报告发报项目相关编报技术规定进行系统学习,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关键性规定,工作中牢记各重要天气现象编发标准。
(2)对技术难点逐条梳理,深入理解,正确掌握,加强与其他观测员的交流、讨论,提高重要天气报告编发质量。
(3)熟练掌握并正确操作OSSMO软件相关功能。
(4)根据天气实况,对OSSMO软件编写的重要天气报告报文进行译码校对,这不但有利于熟练掌握电码型式及编报规定,且可大大减少因错输、漏输等造成的编报错情。
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系统
评定预报质量是考核预报水平及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报业务达标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每月评定一次。现行的是1990年中国气象局下发的《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办法》,该办法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技巧水平”的评分体系,考虑了不同地区天气气候的差异而影响预报质量的气候因素,评出的预报质量具有较好的客观性、代表性和可比较性。但是评定较为复杂,特别是汛期,天气过程多,业务繁重,每到月底月初势必给预报员增加工作量。为减轻预报员、预报管理员的重复劳动,开发了本系统。系统采用VB6.0编程,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界面较为友好,操作简单。
系统采用的评定办法
(1)评定项目
评定项目山东省气象局统一要求评定及上报的本地天气预报、电视天气预报、区域天气预报。本地天气预报指在当地媒体发布的天气预报,电视天气预报指在上一级电视台发布的当地天气预报,区域天气预报指本行政区域内分片天气预报。评定的预报项目包括一般降水、暴雨雪、大风(预报及实况≥6级)、高低温(高温预报及实况≥36C、低温预报及实况≥-10C)和省评4项天气(霜冻、冰雹、雨凇、大雾)。各类天气级别的标准全国统一(省评4项天气除外)。评定各个项目的定量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值,空、漏报次数,空、漏报占预报总次数的百分比,定性预报正确率(Ts),定性技巧百分数(SS1),定量技巧百分数(SS2)。
(2)预报用语
以24、48h为一时段评定预报,预报用语是台站对外发布的各类天气现象,如降水一般用小雨、大~暴雨、暴雨、雪、雨夹雪等21种;大风预报一般用5~6级、6~7级,上跨一级;高温预报一般用35~36C、36~37C,上跨一度;低温预报一般用-9~-10C、-10~-11C,下跨一度。
系统结构
系统采用分块设计,电视预报、区域预报和单站预报项目相同。各模块结构如附图所示。
主要技术措施和实现方法
(1)设计原则
模块相对独立,把参数设置、实况输入、预报结论、输出质量、查寻质量,设计成不同的界面。在界面中,雨、雪、暴雨、暴雪、高温、低温、大风、4项天气(霜冻、冰雹、雨凇、雾),其菜单各对应一个文本框。界面中使用了菜单、标签、按钮、文本框、图片框,根据中文名字单击相应的功能按钮即可。各项目独立,利于软件的开发、单独运行以及系统的总体运行。
(2)数据存取方式
系统采取数据文件存取数据,简单易行,便于存取、查询。本系统采用顺序文件,文本格式,可以直接到文件中察看数据准确与否。文件名取年月和项目的汉语拼音,有利于识别和查询。按年月形成文件,一月当中一个项目评定多次只形成一个最终文件。
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参数的设置,实况的输入,预报结论的录入,预报质量的评定和输出,预报质量的查询,打印输出质量,直接查看天气现象的等级。
(1)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为评定台站的名称、评定项目的气候平均值和气候概率,经确认正确,系统运行后,不再输入、更改。点击菜单项的项目既可打开所选项目的文件,输入一个数据回车确认即可录入文件。
(2)输入实况
点击菜单项的项目既可打开所选项目的文件,输入每月的天气实况(包括雨雪、暴雨暴雪、大风、高低温4项天气),除大风按风力等级输入外,其他项目按实况的数值输入,符合手工评定的习惯。输入一个数据回车确认即可录入文件,不输入日期,连续地输入天气实况即可。
(3)输入预报
预报用语显示在界面的文本框中,点击菜单项的项目既可打开所选项目的文件,在文本框中用鼠标选择预报项目的用语,所选项目的预报用语直接录入到文件中,不输入日期,连续地输入预报用语即可。
(4)输出质量
在界面中直接点击所评定的项目,所评定项目的预报质量即显示在界面的图像框中。
(5)查询质量
输入查询时段的起止日期,可查询各项目各时段预报质量,所查质量显示在界面的图像框中。
研究结论
系统实现预报质量评定的微机化,减轻了部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操作简单,性能稳定可靠,评定准确,适用于各级台站的预报质量评定。本系统尚不能自动从预报值班日记读取预报结论、从地面观测报表中读取实况,自动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8:50
目录
概述
概念
不定时重要天气报告常见编发错情分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