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成立于1993年,2002年成立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于198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和审计四个本科专业,其中,会计学为省部级重点学科,重庆市首批特色专业,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会计学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MBA学位研究生授予权。
学院简介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成立于1993年,会计学专业于198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四个专业方向,其中,会计学专业为重庆市首批特色专业,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科1995年被原兵器工业部评为部级重点学科,1999年转为重庆市市级重点学科,是重庆市“十五、十一五”期间唯一的财会类重点学科,2002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是重庆市唯一的财会类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会计学课程群教学团队”,“会计信息化学课程群教学团队”被评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2008年“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我院“基于差异化战略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2年,我院《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被评为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我院《中级财务会计》、《税法》被评为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重庆理工大学首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会计信息化》在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爱课程网正式上线;2013年,我院会计学专业入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同时入选重庆市“特色专业、特色学科专业群、特色学校”项目建设专业。
会计学院一直致力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模式等为主的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并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财会人才。通过我们的努力,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教学手段等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连续多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会计学院的《创建比较财会学科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一般本科院校培育学科特色的体验》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改革会计教学、培养学生能力》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会计学科产学研一体化改革实践》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实践》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改革会计本科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会计学院通过“教改试点班”、“科教试点班”、“准研究生培养制”、“按大类招生按专业培养的完全学分制”等一系列教改措施,创造性地实施了“三、三”制培养模式和“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CIMA和ACCA)。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等比赛中多次获国家级奖励;在2000年“全国会计知识大赛”中获重庆市第一名,并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2007年全国“用友杯会计知识大赛”获重庆市第二名。会计学院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多次获国家奖学金、“重庆市大学生科技十佳”、“全国优秀班集体”等奖励。每年均有许多学生考取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学院领导
党总支书记:阎建明副教授
副院长:陈旭教授
副院长:何雪峰教授、博士
师资队伍
学院有教职工 5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1人,博士15人,硕士生导师21人,讲师15人,教师队伍中有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名,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还常年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理论实务均有成就的学者为兼职教授。
机构设置
学院下设有:
四个教学系:会计系、财务管理系、会计信息化系、审计系
国际合作部
三个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经济管理仿真实验室、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实验室
两个办公室: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
一个科研机构:重庆市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
三个服务中心:重庆市注册会计师培训中心、重庆市会计人员考试培训中心、重庆市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心
专业介绍
会计学
会计学专业始建于1988年,会计学学科1995年被原兵器工业部评为部级重点学科,1999年转为重庆市市级重点学科,是重庆市唯一的财会类重点学科,2002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会计学”被学校批准为重点建设的品牌学科,“会计学基础”获重庆市精品课程,2008年“会计学课程群教学团队”被评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2009年我校“基于差异化战略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0年“会计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获MPACC(会计学专业硕士)点授予权。
会计学专业是培养具备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管理学、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会计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开设以下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法学。(2)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化、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等。(3)主要实践环节:军训、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会计学专业强调系统学习经济、管理、经济法、会计学等学科专业基本知识,通过比较会计学的学习,拓展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面,通过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突出将计算机运用于会计业务的能力训练,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要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业、事业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1、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和金融企业、事业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和会计信息化维护及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其一,全面、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其二,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及国际会计惯例;其三,熟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会计软件基本原理,能熟练应用主流财务会计软件,以及信息化下的业务流程、操作规范及岗位的设置与要求;其四,熟悉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掌握常用会计软件开发平台,能熟练使用数据库开发工具软件进行会计软件的二次开发和软件的维护;其五,了解会计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其六,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其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其八,熟练掌握英语,达到国家承认的基本学历要求,具备阅读相关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2、主干学科
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
3、主干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化、会计软件开发技术、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EXCEL VBA程序设计、经济法、税法等。
4、主要实践环节
包括军训、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共计30周。
5、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会计学的理论知识与计算机科学的先进技术有机结合的边缘性专业,以会计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开设计算机科学的相关课程,培养能够从事会计业务处理,进行会计信息化软件的使用与维护,进行会计软件二次开发和网页制作,辅助财务经理进行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工商和金融企业、事业及政府部门、会计师事务所、软件公司等从事会计实务和会计信息化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专业从200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财务管理专业下设两个专业方向:公司理财方向和CIMA方向。其中CIMA方向从2009年开始招生,主要是为了适应财务管理工作国际化发展需求,为企业培养高级财务精英人才,专业核心课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
公司理财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管理、经济、金融、理财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其专业特色是:面向微观层面,着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技能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和较强的专业拓展能力。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公司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帮助公司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理财,同时协助公司搞好内部监控。
CIMA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精通财务管理规则以及相关的国际标准, 能在跨国公司、涉外经济部门、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国际化的财务管理、财务咨询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专门人才。其专业特色是: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写、译能力基础上,引入CIMA先进的知识理念,着重对学生进行管理、战略、市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高级财务与管理决策人员的素质,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和较强的专业拓展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度以及职业晋升能力。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主干专业课程包括: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商业经济基础(双语)、管理会计基础(双语)、业绩运营(双语)、财务分析、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税法、证券投资学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基础会计课程实习、财务会计课程实习、财务管理实验、财务管理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
主要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金融企业、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和各类公司等从事会计核算、预算管理、筹资与投资管理、财务分析、财务规划、财务制度设计等工作。
审计学专业
审计学专业为我校2011年新兴专业,其成立充分适应了社会对审计的旺盛需求。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高职称、高学历、良好的社会实践是本专业教师最显著的特征。
审计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定战略眼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具有系统的审计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较全面的审计实践规律,拥有基本的审计实践技能,熟悉有关经济法律法规,掌握宽广的经济管理知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基础、审计学基础、资产评估、注册会计师审计、绩效审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管理咨询、内部控制、风险导向审计、内部审计实务等。
主要毕业去向:可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中介组织从事审计鉴证、纳税筹划,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和会计服务等。
科学研究
科研概况
一、以“重庆市首批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为科研依托,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2003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重庆市首批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心以“提高学术水平,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中心下设会计研究所、审计研究所、财务研究所、信息化研究所;本基地学术依托为我校的会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部级重点学科、会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含MBA、MPACC)、市级教学团队、市级教学示范中心、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平台。 中心以提高学术水平,服务重庆经济为宗旨,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遵照 “两个一”的要求:“一流” 和“唯一”,突出特色、明确方向,积极走发展和创新之路,已逐步形成机构开放、内外联合、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中心积极引进优势资源(人才、信息、资料、成果等),借梯登高,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化等学科的力量,整合资源,对其形成强有力的专家群支撑、学科群支撑,并聚合并形成实力雄厚的学术梯队。同时以研究基地为平台,积极吸引实务界、理论界的专家学者来中心驻所研究。
中心已成为重庆市一流、西部有影响的高水平财会研究基地、高级财会人员培训基地、财会学术交流基地、财会咨询服务基地以及重庆市财会领域的思想库与人才库。
二、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
拥有硕士生导师22名,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近30余人,具有博士(含在读博士)15余人,聘有国内外理论界与实务界高级专家、学者20余人。 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名,市级优秀教师4名、列入重庆市“三二二人才工程”教师1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市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名,高级职称教师占72.4%,具有博士(含在读博士)教师比例为62.1%。师资队伍在比较会计研究、会计信息化研究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优势与特色,在重庆市普通高校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较大影响力。
三、持续不断的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教学改革成果
四、积极推动科研服务于教学,将研究成果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为教学科研相融合走出了一条新路
针对传统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按行业设置学生知识面窄、就业渠道不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等弊端,我们在1997年提出建设比较财会学科体系思想并加以实践,已建成比较财务会计学、会计基本理论比较、比较会计史学、比较财务学等课程,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比较财会学科体系”研究成果推广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凝炼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课程群,优化了课程结构体系。出版专著《比较会计研究》、《中外会计史比较研究》、《会计基本理论比较研究》、《比较会计史学》、《比较财务会计学》、《会计基本理论比较》等,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前四种均获省(直辖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比较财会系列专著的出版填补了国内比较财会学科研究的空白,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 其“专题研究→专著→教材”的学科特色创建模式,对一般本科院校具有推广价值。比较会计教学理念的推行,极大地拓展了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国际化视野。
五、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将“会计学科产学研一体化改革实践”的科研改革成果引入社会实践服务
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如设有重庆市注册会计师培训中心、重庆市会计人员考试培训中心和重庆市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心,重庆市财务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单位。同时积极为重庆市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重庆市18万会计人员中,1/3以上在我校学习和培训过。会计学院教师承担的信息化工程项目均为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并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将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财务软件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国嘉陵、千叶眼镜集团、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开发了管理软件,得到用户好评。为重庆市财政局开发的“会计政务管理系统”已在重庆市财政局及下属42个区县(市)财政局使用,极大地提升了重庆市会计政务管理水平。
积极推进针对“政府、行业、企业”的人才培训、横向课题研究、企业管理咨询等服务工作。中心设有重庆市注册会计师培训中心、重庆市会计人员考试培训中心和重庆市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心,是“重庆市财务信息化工程专家组组长单位”,开展有MBA、MPACC、国际CIMA等培养项目。已累计为重庆市培训会计师、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15000余名。承担横向课题近30多项,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六、学术成果有较大影响,取得较高社会评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赞誉:该比较会计研究项目 “在中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比较研究领域,成果丰硕,颇具见地,享有权威学术地位。我院自1996年起,在会计学专业硕士生全程培养计划中,一直将他们的以下这些著作列为硕士研究生课程教材或指定必读专业名著”。(注:“以下”指《比较会计研究》、《中外会计史比较研究》和《会计基本理论比较研究》、《比较财务会计学》、《会计基本理论比较》)。厦门大学会计系使用《会计基本理论比较》作为研究生指定书目。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教学专业委员会:“重庆理工大学会计系代表作了《创建比较财会学科体系,培育学科特色》的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该校出版的系列专著教材,有几种是国内首见,有几种已经获得省或直辖市政府的成果奖,并被我会会员单位选作本科教材或研究生参考书。通过学科建设,出成果,出人才,为普通院校探索建设学科特色闯出一条新路。”著名会计名家易庭源在核心期刊公开撰文书评认为,李孝林等“主张‘两论’结合,形成‘会计是以处理价值信息为基础的控制系统论’;‘两论’结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可喜可贺”;厦门大学副校长吴水澎教授在核心期刊《四川会计》公开撰文认为,《会计基本理论比较观》“是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学术专著”;西南财经大学毛伯林教授公开撰文认为,《比较财务会计学》是“填补空白的创新之作”。
科研机构
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
中心下设:财务研究所、会计研究所、审计研究所、云会计研究所、信息化研究所、中国简牍会计研究所
研究方向
长期以来,中心坚持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已培育具有鲜明特色,能够形成学科交叉的学科方向。在比较会计研究、信息化研究、资本运作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优势与特色:
(1)比较会计学研究水平在国内处于前沿地位,该领域获奖成果数量和获奖质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系列专著填补了国内比较会计学科研究的空白。
(2)会计信息化研究在西部会计电算化界处于领先地位。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项目在国内高校中并不多见,“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实施方案” 、“重庆市会计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系统”等研究成果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博思”系列财务软件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部分研究成果被三大检索收录。
(3)在资本运作与控制制度设计研究方面,重点研究政府理财、大中型企业及企业集团资本运作及控制制度设计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主持或完成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课题在内一批相关研究课题。
教学改革
改革成果
中心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学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在核心期刊发表300多篇,在《中国软科学》、《会计研究》、《财政研究》、《审计研究》、《改革》等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被SSCI、SCI、ISSHP等三大检索收录 20多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0余项,承担横向科研课题30余项,科研经费500多万元,出版专著教材50部,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奖以上成果奖10多项,其他含中国会计学会、中国审计学会等奖励30余项。 财会研究整体水平在重庆市高校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较大影响力。中心已涌现出一批功底比较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
在会计学院系列政策激励下,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教学研究,五年发表了教研论文30余篇,获得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资助20余项,连续5届(1993年至今)获得省、直辖市级教学成果奖励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教学成果奖涉及的内容包括: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学科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创新会计人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创建比较财会学科体系、会计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课程改革与实践等。通过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与标志性成果辐射效应,有力地带动了学科、专业建设,提升了专业整体水平。
科研成果
一、代表性成果:“比较财会学科体系”研究
以李孝林、孙芳城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多年来致力于培育“比较财会学科体系”精品,1997年撰文“建立比较财会学科探索”(人民大学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1997年7期卷首复印),建议从比较会计学、会计基本理论比较、比较会计史学、比较财务学等进行纵深研究。中心的“比较财会学科体系”已具有明显特色,在国内具有一定地位和优势,产生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并在学科体系建设与社会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本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包括:
1.简牍与会计史的研究达到国内前沿水平。《简牍中经济、管理史料比较研究——商业经济、赋税、统计、审计、会计方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07)。
2.率先在国内形成了比较财会学科较为完整的体系。出版《会计信息丛书——会计热点问题》、《会计基本理论比较研究》、《比较财务会计学》、《费用性质法利润表比较观》、《比较会计史学》、《审计基本理论研究》等12部专著;在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基本理论比较、简牍与会计史、比较会计教育、审计基本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系列代表性精品成果,获得毛柏林、吴水澎等权威专家很高的赞誉。
3.《创建比较财会学科体系的理论与实践》获2004年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比较会计研究》(系列专著) 获2004年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比较会计史学》获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
二、部分获奖成果
项目成果
著作成果
部分专著与教材成果(专著9部,教材21部)
论文
(重要期刊及三大检索论40文39篇,核心期刊300篇)
社会服务
会计学院一直将为重庆市地方经济服务作为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重庆市会计管理及经济发展承担了20余项横向课题。开发的财会软件广泛地应用于大中型企业,为企业设计了内部控制、成本管理等制度和流程等,为近10家企业进行了财务管理、营销、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等策划,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通过CPA考前培训、
会计职称考试培训、应用型自考等为重庆市培养了大批会计专业人才。每年在该院参加CPA培训的人员达2000多人次,每年的会计职称考试培训达3000多人次,每年的应用型自考学生近1000人。同时还为重庆市各大中型企业举办高级会计人员研修班、企业理财研修班等多种社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