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光塔,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
赤城县新区商业街赤城县龙关镇卫生院南侧约70米。重光塔位于唐代华严寺遗址,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重建并改名普济寺,明万历名将杨洪收复塞北河山后,重修该塔,取光复之意,改名重光塔。
历史沿革
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兴建寺塔。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华严寺重建并改名普济寺。
明万历年间,杨洪收复塞北河山后,重修该塔,改名重光塔。
1952年,普济寺拆毁,仅存重光塔。
建筑格局
结构
重光塔为八角五层、重檐楼阁式砖塔,通高33.67米,占地面积126平方米。塔基边长5.5米,塔座用六层石条砌成,高2.1米,南北对称有石阶直通塔门,塔各层皆辟拱形门两个,一、三、五层为南北向,二四层为东西向。其余各面雕直标盲窗,四、五层各设26个晾望孔。塔刹为铁质覆式,四面辟壶门,内供佛像,刹顶覆莲瓣,上承宝珠。
重光塔塔心为砖砌八棱通天柱,柱面彩绘壁画,柱四周回廊环绕,回廊宽1.5米,每层砌台阶可盘旋而上。向外可凭塔门、晾孔跳望,四面景物一览无余。
特点
重光塔下砖雕仿木结构,雕出重拱重翘五踩斗拱,令拱插出一单昂,上用齐心斗,不做要头,角科做成抹斜拱。各层檐上出平座,以三踩斗拱承托。斗拱雕饰技精料实,逼真美观。塔身逐层高度递减,收分明显,造型挺拔高峻。
文物遗存
重光塔第五层南门上镶嵌有“大明救赐重光宝塔”石匾。
历史文化
据《龙门县志》记载:“龙关城北隅,旧有唐代所建华严寺,明初已毁损,唯存半层残塔,寺院倾颜,掩于荒榛野草中。断壁残垣,见者兴唛。明代后军都督杨洪巡城见后,叹道:“如来所栖之所,何至废于此?待我事毕,必修之。”不久,杨洪肃清边患,为偿威愿,“出私币,购良材,请工师”,在原华严寺遗址上重修宝塔,拓建寺院。工毕,英宗救赐寺名“普济”,塔名“重光”,以记收复塞外失地,山河重光。
据明代刘俊《救赐普济寺记》描述:普济寺规模宏大,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重光塔、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东西对称从南到北建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观音堂、地藏堂。“绘塑庄严,曲尽其妙。蟠幢香花种种俱足,以及僧察、方丈、香积、斋厨、宾客之馆,依次而备。绿瓦朱檐,翠飞鳞次,金壁丹垂,炫目烁日”,可见当日寺院碧丽堂皇之景象。普济寺已不存在,惟存重光塔巍然屹立。
《元宫塔影》
林盛 清朝
浮图高耸梵宫墀,舍利重光影倒垂。
本是天竺清净土,亦做沙场瞭敌台。
文物价值
重光塔造形优美,结构紧奏,做工精细,它反映中国劳动人民超群的建筑才能,对研究明初的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龙关城地处边塞要冲,在修建重光塔时,不但考虑到它的佛事活动,而且还赋予了它军事瞭望功能,使之成为一塔多用的建筑,在京西地区少有,体现了一个军事家的深谋远虑。
保护措施
1993年7月,重光塔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重光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重光塔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新区商业街赤城县龙关镇卫生院南侧约70米。
交通指引
赤城县人民政府距离重光塔38千米,可驾车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