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是
南唐词人冯延巳的词作。这首词写的是“欢会”之情,却并非缠绵悱恻,而是俊朗高远。上片四句全写景,描绘了早春时节“小园”中的勃勃生机。这四句写景虽仅局限在小园中,却也写得上下连贯、层次清楚,既清新自然又深邃含蓄。下片六句,既有写景,又有言情。前三句在赞美江南一带山川风景的同时,发出山川不老,而人生易老的感叹。正因如此,才引出下面一气呵成的三句:人生总是欢会太少而离别太多,所以相聚时就不要怕醉,而应畅饮才是。后三句与前三句是互为因果:人生易逝,便要珍惜大好时光。
作品原文
醉花间
晴雪1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2,斜月明3寒草4。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5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6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晴雪:雪后晴天。
2、衔巢:衔树枝做巢。
3、明:照亮。
4、寒草:枯草。
6、莫厌:莫辞。
白话译文
雪晴后的小园白雪皑皑,春天还未到,池边的梅树却早已悄悄地绽开。高高的树梢上喜鹊在衔泥筑巢,斜挂天边的月儿照着充满寒意的小草。
江南金陵的风景山川,自古以来都是那么美丽娇娆。风光依旧可少年人转眼就见苍老。相逢不易请让我们痛饮开怀,因为人生总是别离时节多而欢乐机会少。
创作背景
冯延巳作为位极人臣的南唐宰相,虽生活优裕,但国况日下、宦海沉浮,使他对人生有着深沉的思考。纵情歌酒之馀,也产生淡淡的哀愁,也有光阴如电的慨叹。这首《醉花间》是其士大夫闲逸生活的写照。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春词,主题是咏春惜别,伤年华之易逝,叹良会之难得。
此词全用仄韵,全词十句八韵,除下片第四句和第五句分用平韵外。余均一韵到底。
上片四句每句有韵,第三四句构成对偶句。起句突出一个“春”字。以下即围绕“春未到”而展开写景。“晴雪”犹在,表明春意尚薄。小园里雪压冰欺,百卉仍沉睡未醒,故曰“春未到”。虽是如此,但报春的早梅却在池边探头探脑了。第二句承前而有转折,“梅自早”,有梅得春先,冒寒一枝独放之意。第三四句仍照应首句而作了有力的渲染。“鹊衔巢”是说鸟类在衔草筑巢。主语“鹊”之前,有个作为修饰语的名词“高树”,即高高的树上。因为树高风大。故鸟类仍然需要在春天将到未到之际修筑好自己的巢,以抵御寒气的侵袭。“斜月明寒草”中“斜月”与首句,“晴”字相应。“寒”字与“雪”字相应。既然有月,当是夜间。天是放晴了,草上还带有残雪,这就使得月光下的白草显得格外晶莹皎洁。这上片四句纯属写景,从“小园晴雪”开始,写到“池边早梅”,再写到“高树鹊巢”,最后到“斜月寒草”收住。这四句上下连贯,紧凑而又层次井然。随着作者的移步换形,虽在小园,却能一句一个景、一步一个境地引人人胜。尽管春尚未到,嫩寒犹甚,读来仍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三、四两句,构思精巧,意境深邃而造语自然,堪称佳制。
下片六句,写景言情兼而有之。按其顺序,前三句可分两段,前两句写景物,后一句写入事。前两句正面歌颂,后一句意在转折,深致感叹。这三句意思简明,在于赞美江南一带的山川风物。不过,在赞美之余,亦发出感叹,山河不老,而人物却在不断变换,“昨日少年今白头”,人生原是十分短暂的。此句反跌前句“风景好”,并为引起下文提供依据。有联系上下文、穿针引线的功用,极见关键。“相逢”以下三句一气呵成,以劝饮、惜别为主旨,又可分为前一句劝酒。后两句惜别。后因前果,脉络分明。这三句又与下片前三句互为因果。正由于金陵道上风光明媚,而人生苦短,青春易逝,嘉会无常,故人们应珍惜这大好时光,利用这短暂的相聚,杯酒联欢,畅叙衷情。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也是这首词的主题。当然,作为封建士大夫代表人物的冯延巳,他的思想境界,只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他的感叹人生离多会少,虽有普遍性,总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尽管如此,这首词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技巧,仍有其独到的一面,尤其是他以平易之笔写纷纭复杂心事的手法,于后人不无启迪。
名家评论
清·
王国维《
人间词话》:“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茧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960),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
扬州)人。少随父在南唐烈祖
李昪军营,及长,为
李璟帅府掌书记。中主李璟即位,拜
谏议大夫、
翰林学士,迁
户部侍郎。次年拜翰林学士承旨。保大四年(946)拜集贤殿大学士同
平章事。五年,以伐闽兵败,罢为
太子少傅,出为昭武军
节度使。后改冠军大将军,太弟太保,领潞州节度。保大十年(952)拜左仆射同平章事,为李璟所信任,悉以庶政委之,后以湖湘地得而复失,自劾,罢相,后复相。保大十五年(957)以周师大入,连败唐军,罢为太子少傅。复相,以南唐称臣,贬损制度。罢左仆射平章事为
太子太傅。卒谥忠肃。《
南唐书》有传。延巳多才艺,有辞学,工诗善书,尤工词,词集名《阳春录》,一名《阳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