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王实甫 《
丽春堂》第二折:“怎当他酬酢处两三巡,揭席时五六杯,醉的我将宫锦淋漓。”
《易·系辞上》:“
显道神德行,
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韩康伯 注:“可以应对万物之求,助成神化之功也。酬酢,犹应对也。”
宋·
苏轼 《叙》:“其综理庶务,酬酢事物,虽精练少年有不如。”
清·
谭嗣同 《
仁学》四四:“苟民智大开,方将经天纬地,酬酢万物之不暇,岂暇事此繁缛之衣冠?”
唐·孙揆 《
灵应传》:“余不暇他辞,唯称不敢,酬酢之际,已见聘币罗於堦下。”
清·
田兰芳《云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今世士大夫多鄙内则少仪,为细事不足道,竟以豪侈相尚往来,酬酢无暇晷。”
《
朱子语类》卷五二:“若非烛理洞彻,胸次坦然,即酬酢应对,蹉失多矣。”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国辅》:“有酧酢之歌诗,并集传焉。”
明·
王守仁《
传习录》上卷一〇五:若主宰定时,与天运一般不息,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天君泰然不动,百体遵令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