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水管网
建筑学领域术语
配水管网是担任输送沿线流量,并将水送到分配管以至用户的管系(有时还输送转输流量)。它是给水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水管与其他构筑物(如水泵站、水塔等)组成。配水管网的布置应满足如下要求:(1)管线遍布在整个给水区内,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2)必须安全可靠,当局部管网发生事故时,仍能不间断供水;(3)力求沿最短距离敷设管线,供水到用户,以降低管网造价和经营管理费用;(4)按照城市规划,留有充分发展余地。配水管网布置形式,一般分为树枝形和环形两种。从经济和供水安全比较,在一定范围内树枝形管网总长度较短,但断水的可能性较大,不够安全。环形管网则相反。因此,在实际运用时,可二者结合布置,或采用树枝形管网,将来再发展成环形管网。在大城市多采用环形,中小城市和一些工业区多采用树枝形管网。整个给水工程投资中,管网费用约占50~80%,因此必须进行各种方案的计算和比较,以达到经济合理地满足近期和远期用水的目的。
组成
按照在管网中所起作用不同,可将配水管道分为干管、连接管、分配管、接户管
干管的作用是将水输送给各用水区域,同时也向沿途用户供水。干管对各用水区的用水起着控制作用。
连接管用于连接各干管,以均衡各干管的水量和水压。当某一干管发生故障时,用阀门隔离故障点,通过连接管重新分配各干管流量,保证事故点下游的用水。
分配管的作用是从干管取水分配到各街坊或某小的用水区域以及向消火栓供水,大中城市的分配管管径不宜小于150mm,小城镇分配管管径不宜小于100mm,以防消防时管网水压太低。
接户管是从分配管或直接从干管、连接管引水到用户去的管线,用户可以是一个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一座独立的建筑。
管网布置指的是干管和连接管的布置。
形式
管网有树状、环状、树状和环状结合三种布置形式。
树状网管道从供水点向用户呈树枝状延伸,各管道间只有惟一的通道相连。树状网供水直接,构造简单,管道总长度短,投资省,但当管线发生故障时,故障点以后的管线均要停水,供水安全性差。当管网末端用户用水量小或停止用水时,水流在管道中停留的时间太长,会引起水质恶化。树状网一般适用于小城镇和小型企业。
环状网的各干管间没置了连接管,形成了闭合环,管道间的连接有多条通路,某一点的用水可以从多条途径获得,因而供水的安全可靠性高。但管线总长度长,投资大。
城市配水管网往往采用环状和树状相结合的布置形式,即在城市的中心区采用环状网,提高供水安全性,而采用树状网向周边卫星城镇供水,节约投资;或采用近期树状网远期环状网的建设形式。
定线
管网定线时要充分了解各供水点位置及其供水能力、用户的组成及其分布、用户的用水量、城市的地形地貌、城市规划等资料,进行多方案分析比较,选择合理管线布置方式。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1)符合城镇规划,近远期结合,留有发展余地。
(2)管线覆盖整个供水区,供水均匀,保证水量、水压。
(3)合理选择管网形式,保证供水可靠,事故影响范围小。
(4)力求管线短,交叉少,施工维护方便。
管网定线时首先要确定干管的走向、条数、位置。一般以最短的距离从水厂向用水区敷设几条平行的干管,干管的间距一般为500~800m。干管应尽量沿规划道路布置,埋设在人行道或慢车道下,避免在高级路面下通过。干管尽量从用水量大、两侧均用水的地区通过,避免沿河、广场、公园等不用水的地区通过。干管还应从地势较高处通过,以减小管中压力。管道应避开地质不良的地区,以利于施工维护。
干管间的连接管间距一般在800——1000m左右。
工作流量
一天中管网用水量是随时变化的,夜间用水量小,白天用水量大,且在早晨、中午、晚间出现三个用水高峰。一般夜间各小时用水量小于平均时用水量,白天各时用水量大于平均时用水量。给水系统越小、生活用水用户越多,用水就越不均匀,变化就越大。所有供水点的总供水量应随着用水量的变化做相应调整,可通过调节水泵的开启台数、采用变频调速泵或调节重力供水管上阀门的开启度进行调整。规模较小的城镇还可采用间断供水的形式,即集中在需水量大的时段供水,其他时段停止供水以节约能耗和减少漏水。
设计要求
(1)城镇配水管网宜设计成环状,当允许间断供水时,可设计为枝状,但应考虑将来连成环状管网的可能。
(2)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严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管网连接。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严禁与自备水源供水系统直接连接。
(3)配水管网应按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及设计水压进行水力平差计算,并应分别按下列3种工况和要求进行校核:
①发生消防时的流量和消防水压的要求;
②最大转输时的流量和水压的要求;
③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时的事故用水量和设计水压要求。
(4)配水管网应进行优化设计,在保证设计水量、水压、水质和安全供水的条件下,进行不同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0 22:16
目录
概述
组成
形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