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
花灯是重庆武陵山地区花灯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是集宗教、民俗、歌舞、戏剧、打耍杂技、
舞狮于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及重庆市第四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起源
仪式
酉阳花灯的表演时间一般是每年正月初一前扎好各种花灯,从正月初二开始到各村寨表演,至正月十五结束。酉阳花灯的表演具有仪式性,
主要程式有:设香案——请灯——出灯——跳灯——完灯。
乐器
酉阳花灯表演道具有鼓、锣、钹、马锣、二胡、折扇、蒲扇、桌子、盆子、服饰、文刷、帕子、草帽等。
步法
酉阳花灯基本步法有:踩线跋子、矮桩步、丁字步、颤步、碎步、十字步、跳蹲步等。基本动作有:蜘蛛穿丝、天鹅抱蛋、挂苞谷种、金鸡吃水、犀牛望月、黄鹰闪翅、狮子滚绣球、白鹤亮翅、雪花盖顶、飞蛾闪翅、金盆打水、双蝴蝶、鲤鱼飚滩、切角、翻六寸等。
曲目
花灯其表演曲目有:《开门调》、《开财门》、《祭财神》、《仲状元》、《五更明月》、《五更调》、《闹五更》、《洛阳桥》、《十绣》、《十送》、《十唱》、《十字》、《十爱》、《十许》、《闹红灯》、《花儿七字句》、《梳妆台》、《扫五瘟》、《高位禄客官贺》、《情歌调》、《上茶山》、《谢主辞神》、《辞神调》《一把菜籽》、《美女梳头》、《贺新年》、《二十四节气》、《唱十字》、《大十字》、《谢主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
表演形式
酉阳花灯演出形式有平地花灯和高台花灯两种。平地花灯,场地不限,院坝、堂屋、街头巷尾皆可;高台花灯,则需要传统的木方桌两至三张,首先由丑、旦二人或旦角一人在重叠的桌子上进行表演,其他角色在下面配合。
花灯文化
花灯文化在武陵山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舞蹈性、歌唱性、戏剧性、模拟性、民族性、地域性、程序性、群众性等特征,深受土家苗乡儿女喜爱。抢救、保护花灯文化,丰富民众文化生活,促进土家族民俗音乐舞蹈艺术及其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国家非常重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家坪花灯
花灯简介
张家坪花灯在酉阳
铜鼓乡境内铜西、
车坝村内广为流传,是本土民族民间歌舞艺术,是土家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主要分为跳花灯、舞狮子及武术打耍、猜灯谜、祭财神等民俗艺术表演形式。
老屋灯堂
张家坪花灯堂设于张家坪半坡老屋堂内。
香堂设四方桌,桌上存放一箱子装置演出到及锣鼓。年初一将将由本会传人或组织者挂钱祭祀,供奉关圣帝君、风火院老郎太子、姜郎相公、庞氏夫人、合朋戏子、昊耍郎君、钟馗老祖、降魔老旦、金宵小姐、银宵小姐、金豪狮子、长耳大仙、唐朝启教历代戏官、锣钹先师鼓板先人及陈法灵、冉法兴、张法胜及本门先师等,并在桌上设纸钱香烛、刀头。
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许愿将快乐和幸福送给许愿人,让主东家庭喜气、才气、运气带给看灯人及来客。
花灯仪式
张家坪花灯也许有出灯仪式,分请灯、出灯、完灯。
请灯:启灯仪式在年初一,由本会传人或组织者在老堂屋焚香烧烛,挂钱祭祀。
出灯:立春过后按照请灯情况落实出灯日程及行程,在灯堂祭祀请神安位,开光点献,醒狮点睛,并将要演出的曲调唱一遍后,在走寨入户到接灯人家的堂屋、院坝进行演出。
完灯:正月十五日或十六辞灯或辞神,完成各家各户,花灯后班子成员回归齐聚灯堂,将所用灯笼、神位、纸钱在屋外焚化。并将跳花灯的道具、服饰从火上绕过,以求跳灯人及观灯人来年平安大吉。
历史渊源
花灯相传起源唐朝,兴盛于宋朝,发展于明代,流行与黔北、川南滇北等地,清朝至民国盛行花灯,期间惨遭文革,大量经书戏曲文本、乐器遭遇焚烧洗劫,七八十年代再次复兴。曾出现正月出灯村村有请,户户相迎的繁华景象。鉴于改革开放以来,本门年轻人外出务工,花灯艺术人才也相继缺乏, 2015年在张共祥等倡导组织下,收集歌词。张家花灯20年后再次呈现。以此发扬化等文化,传承本门艺术。
传承发展
张家坪花灯具有平地花灯、高台花灯、杂技打耍、舞狮子等为一体的民间文化活动,乡亲户老喜闻乐见,故擅演花灯的艺人甚多,仅老一辈出类拔萃的花灯艺人就有数十名。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张尽元、张尽兴、张义成、张义和(医生)、张义元、张尽端、张民华等以上花灯艺人均已辞世.
现代唱腔张义清、张共恒、张义芹;花旦丑角兼唱腔张尽祥、张华明、张共祥、张义司、张尽英、张义伦、张共华及武打杂耍舞狮由张义儒、张尽平、张义军、张玲珑等。他们对花灯编织、表演、演唱、响器及打耍等发挥积极传承作用。
花灯曲目
解放后,从五十年代起,花灯歌舞,曾多次外出参加汇演活动,著名曲调《开门调》、《开财门》、《祭财神》、《仲状元》、《五更明月》、《五更调》、《闹五更》、《洛阳桥》、《十绣》、《十送》、《十唱》、《十字》、《十爱》、《十许》、《闹红灯》、《花儿七字句》、《梳妆台》、《扫五瘟》、《高位禄客官贺》、《情歌调》、《上茶山》、《谢主辞神》、《辞神调》、《黄杨扁担》等上百首,而今留下也仅有30余首。
表演形式
酉阳车坝张家坪花灯的特点,演员(一丑一旦)或两丑两旦;道具:戏服、扇子、手帕等乐器:小锣、大锣、钵一对、鼓、二胡等响器.
地方特色花灯
铜西荆竹坨花灯
传承人:樊绪华
楠木宁家坡花灯
传承人:宁清勇 宁清武 宁清凡 宁清碧
宜居花灯
传承人:冉余光 冉俊光 冉海扬 冉景扬
李溪天台花灯
传承人:李洪江 李大亮 李大安 李大力 李 玲 李建会 李 兴 石邦兴
天馆魏市花灯
传承人:董永高 陈代华 杨薄江
小岗罗家花灯
罗家花灯起源于1890年左右。当时,每逢过年,无以为乐的许多年轻人就成群结队打牌赌钱甚至惹是生非。为帮助他们改掉恶习,小岗村的罗世元和秦义君从贵州引进花灯,组织村民编写花灯唱词,创新花灯唱腔,形成了“单双车推灯”、“马马灯”、“梳妆记”等
九腔十八调,力图借此充实青年人的精神世界,戒掉恶习。
从此,每年正月初三,村里的灯会会员就会张灯结彩,编织凤凰灯、鲤鱼灯、飞蛾灯、梅花灯、元角灯、猴儿灯、走马灯等开展演出。罗家花灯就此流传下来。
小岗桃坡花灯传承人
罗喜昌 罗忠庭 秦志仁 左国太 罗育昌 罗国昌
王武坝花灯
丁市镇集镇约3公里的土家寨子王武坝,村民们跳起传统花灯,吹起唢呐,用欢乐的形式庆祝元宵佳节的到来。这种形式,既丰富了节日氛围,也吸引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更好地将花灯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