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文江,笔名:梅寒、若智寒。出生于四川泸县。广东省作协会员,第八届
鲁迅文艺奖得主,江门文艺杂志社副社长,江门文艺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
江门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
工作经历
1981.10——1986.1 西藏军区司令部服兵役,任公务员、副班长、班长;
1986.2——1988.10,在家务农,任村团支部书记;
1988.11——1995.8珠三角洲工厂,打工;
1995.9——1996.12中山市中区文化站外来工俱乐部,担任俱乐部主任、团支部书记;
1997.1——1997.10,《江门文艺》杂志社,担任编辑;
1997.11——1998.12,《佛山文艺》杂志社,担任编辑;
1999.4至2011年8月,先后担任编辑、编辑主任、副社长;
2011年9月至今,潜心创作长篇打工小说《无字碑》……
写作概况
198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有作品被《杂文选刊》、《财富月刊》、《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新智慧》等刊物选载,并入选多种年度选本;曾在江门日报连载系列打工纪实散文《我的打工故事》,曾在某刊连载打工题材长篇小说《贞洁无价》。
个人专著
打工题材中篇小说集《路在何方》(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
打工题材长篇小说《南国泪》(珠海出版社2002年)
打工题材短篇小说集《灵魂撕裂的声音》(
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年11月)
中国第一部打工文学评论专著《触摸泣血的灵魂――周崇贤打工小说赏析》(
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年12月)
散文集《烈火中舞蹈的凤凰》
打工题材长篇小说《无字碑》(2012年,待出)
主要奖项
2009年,评论专著《触摸泣血的灵魂》荣获第八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2009年,荣获蓬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优秀文艺工作者一等奖。
结缘佛山文艺
1997年国庆节前夕,鄢文江应《佛山文艺》杂志社邀请,走进了佛山发展大厦这座大楼,坐进了《佛山文艺》杂志社气派的办公室。
与《佛山文艺》结缘,是他发表在1993年5月“打工文学专号”上的中篇小说《彷徨在三叉路口》牵的线。没想到时隔四五年,他就进了这家心仪的杂志社做编辑,着实让他激动了一阵子。他负责编辑过这家杂志的名牌栏目《打工OK》和三本杂志(《佛山文艺》半月刊、《外来工》半月刊、《佛山青年》月刊)的诗歌栏目。
情定江门文艺
初次结缘
鄢文江1993年开始向《江门文艺》投稿,并发表《明天不是梦》等有分量的作品。
参加座谈会
一九九六年国庆节,他和同单位《打工报》的记者林灵一起,被谢继贤老师邀请,参加了《江门文艺》作者座谈会。座谈会是在当时的江门
大厦会议室里开的,晚上唱了卡拉OK,第二天还游了半天
古猿洲,小岛上有一些猴子,他是生平第一次近距离见它们。同时参加座谈会的三四十人,有狂子、雪月、吴路、陆章健等。
柳暗花明
他正为前途堪忧时,突然接到《江门文艺》主编谢老师的电话,问他想不想到《江门文艺》来做编辑。一九九七年一月份到江门来见工的,也就是一九九七年的春节前。春节后的正月初八早上,他把行李和电脑搬上一辆中山牌照的小四轮,一车拉到了江门。
小插曲
一九九七年十月,他暂别了《江门文艺》,直到一九九九年四月才回来。
情定江门
在江门文艺的十三年,鄢文江全心投入工作,培养了大量文学新人,也编发了大量优秀作品。
再次离开
2011年8月31日,因编制问题等诸多因素,鄢文江再次选择了离开,开始潜心创作长篇打工小说《无字碑》,生活进入了新了旅程。
难忘童年
1963年,泸州市泸县
百和镇喻家村,在一个鄢姓家庭里,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了。这个小男孩,便是后来的鄢文江。
喻家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子,但这个村子,也实在是太穷了。以至于40多年时间过去,关于童年的记忆,鄢文江总会和贫穷联系到一起。当时,鄢文江共有六兄妹。鄢文江记得,有一次,为了给爷爷改善生活,父亲用10斤麦子,换回来了半斤猪耳朵。由于肉太少,孩子们太多。父亲规定,猪耳朵只能爷爷一个人吃。然而,看着香喷喷的猪耳朵,鄢文江一个劲的把口水往肚子里咽。趁着大人不注意,鄢文江偷偷捞了一小块猪耳朵,塞进嘴里。父亲看到鄢文江偷嘴,随手拿起一把竹丫叉,整整追了鄢文江半里地。
1977年,因为“
根正苗红”,鄢文江被保送进了高中。但由于家里实在拿不出钱,鄢文江连一天高中的大门都没有跨进,辍了学。另外,更恼火的还有,由于鄢文江读书期间,正好遇到
文化大革命。课堂内天天抓革命、促生产,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离开课堂时,鄢文江连基本的拼音都拼不全。这以至于很多年后,鄢文江还对朋友们自嘲:“我当年的文学功底,也就是个‘半文盲’水平。”
离开学校后,14岁的鄢文江成为了一名小小的庄稼汉子,天天和生产队里面的大人们一起栽秧打谷,薅草锄地。繁重的农活,常常压得鄢文江喘不过气来。幸运的是,4年之后,转机突然降临了。1981年,鄢文江参军入了伍,并随后跟随部队,驻扎西藏。5年多时间的军旅生涯,让鄢文江获益良多。在部队里,鄢文江不仅通过函授,系统学习了文化知识。与此同时,部队里面严格的组织纪律,也养成了鄢文江正直善良、坚忍不拔的性格。事实上,正是这种性格,最终决定了鄢文江后来整个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