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路,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展陈面积1600平方米。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历史沿革
1996年,开始创建鄂温克博物馆。
1998年,鄂温克博物馆建成并投入使用。
场馆布局
综述
鄂温克博物馆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展陈面积1600平方米,展出文物690件(套),单层现代建筑,整体建筑坐西朝东,共四个展厅,每个展厅面积400平方米。
展厅
鄂温克博物馆基本陈列有《兴安骄子—鄂温克族历史与风情陈列》《草原明珠─鄂温克族自治旗建设成就展览》《自然展厅》。
《兴安骄子—鄂温克族历史与风情陈列》:展现鄂温克族的历史、风俗。分三个单元:“民族历史,悠远壮阔”“民族风情绚丽多彩”“民族盛世——生机勃勃”。第一单元:展示了从石器时代到元明时期鄂温克人的历史溯源、清朝时期鄂温克族的历史贡献,以及民国日伪时期鄂温克族反击叛匪乱国、坚持抗日战争、投身解放战争;第二单元:展示了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狩猎、游牧和农业鄂温克人的民族风貌;第三单元:展示了21世纪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俄罗斯的鄂温克族。
馆藏文物
综述
鄂温克博物馆藏品来源主要有考古发掘,搜集等,对流散于民间的民族文物采取有偿征集,民族人士无偿捐赠的方法积极征集入藏;藏品类别为反映全国各地及俄罗斯的鄂温克族人的生产、生活、历史、文化的民族文物;截至2019年末,该馆藏品有1266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07件(套)。
重要藏品
火枪及火药囊:清末鄂温克猎人所用,木枪托、铁枪管、铁板机、红铜枪箍、火药囊为犴皮制成,骨盖下面连铁管,铁管是量器。
清口弦琴:鄂温克族民间乐器,铁质。
卷云纹桦皮盒:近代,桦树皮制成,盖面用黑布做底衬托花纹,用犴筋制成的线来缝制。
墨绘动植物纹桦木盒:民国时期,盒身桦木制成,盒盖桦树皮制成,墨绘有花、鸟等动植物纹饰。
清光绪帝赐骑都尉杜精山父母诏书:光绪帝于光绪拾伍年贰月拾染日赐给杜精山父母的诏书,纸的表面有布纹,用黄色及黑色墨水书写,开头用汉字后头用满文书写,中间盖两方印,杜精山为布特哈镶白旗骑都尉,鄂温克族人,立有战功。
元独木舟:鄂温克旗锡尼河东岸出土,舟头尖利于分水,舟尾在下半部分弄平保持平衡,内挖腔,质地为松木。
驯鹿驮筐:近代,鄂温克人游猎搬迁时用来驮运物品的容器,内层用桦树皮制作,外包裹鹿皮。两只连在一起,搭在驯鹿背上,多用来盛装粮食。
文化活动
合作交流
1999年1月27日—4月25日,鄂温克博物馆应香港方面邀请,香港临时区域市政局与呼伦贝尔盟民族博物馆联合在香港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题为《森林民族—中国北方狩猎文化》的展览,鄂温克博物馆为此次展览提供参展文物30余件。
2005年10月27日—31日,鄂温克博物馆选派两名职工携带30余件文物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主办的“中国首届民族自治地方民族文化博览会”。
2015年11月22日—24日,鄂温克博物馆一行7人与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进行馆际交流。
学术研究
鄂温克博物重视对鄂温克民族的研究,拥有中国国内对鄂温克民族研究的各类资料,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影像、图片资料。
所获荣誉
2013年9月,鄂温克博物馆被评为第五批全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9年7月16日,鄂温克博物馆被评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机构设置
鄂温克博物馆是国营事业单位。
鄂温克博物馆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
鄂温克博物馆设有展览组、保管保卫组、后勤组三个组。
鄂温克博物馆共有工作人员18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8人,初级以上职称10人,专业技术人员10人。
鄂温克博物馆服务观众项目有停车场(全天免费)、纪念品销售(8:30—11:30,14:30一17:00自定价)、参观讲解(8:30一11:30,14:30—17:00兔费)、游客休息区(8:30—11:30,14:30—17:00免费)。
鄂温克博物馆年均观众4万余人次。
参观信息
鄂温克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路。
鄂温克族自治旗政府——伊敏路——鄂温克博物馆。
8:30—11:30,14:30—17:00。
成人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