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子国建于
战国时,春秋时属
鲁国,西汉武帝时置厚丘县,北周武帝建德七年(公元578年)置沭阳县,因县治位于沭水之阳(沭河)而得名。沭阳县地处江苏北部,辖 6街道,25镇,8乡,县域面积2298平方公里,耕地204万亩,人口186万,是全省人口最多、陆域面积最大的县。沭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历史沿革
夏商时属徐州,周时属青州,春秋末期为鲁国南境,战国时属楚国,秦初属薛郡,后属郯。西汉置厚丘县,隶属东海郡,立阴平、建陵两侯国。三国时立东海国,领厚丘、阴平、建陵等11县。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并入襄贲,另置僮县。 梁武帝天监五年,废僮县,置僮阳郡。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改僮阳郡为沭阳郡。北周建德七年(578)始定沭阳县名。隋文帝开皇年间隶属海州,唐高宗总章元年(668)改属泗州,咸亨五年还属海州,明洪武年间隶属淮安府,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改属海州府,民国2年属徐海道,民国17年至37年属东海专员公署、徐海行政公署;民国29年秋,中共淮海地委对境内区划作了较大调整,分设泗沭县抗日民主政府、潼阳县抗日民主政府、东海县抗日民主政府、灌云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淮海区专员公署。
1949年5月,撤销东海、潼阳、泗沭县,原辖区划归沭阳县,宿迁部分辖区划给沭阳,隶属淮阴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实行市管县,属淮阴市。1996年8月苏北区划调整,属新设地级宿迁市。
地理位置
沭阳交通发达。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245、324、326省道在县城交汇。东去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40分钟,西到徐州观音机场1个小时。沭阳县水路畅通,新沂河横贯东西,淮沭新河纵穿南北。我省20大内河港口之一的沭阳港,年吞吐量在300万吨以上,过淮沭河与长江联接,经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达连云港港口。
自然资源
沭阳资源十分丰富。沭阳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商品猪基地县和科技先进县。年产粮食100万吨、油料6.23万吨、棉花0.51万吨,年出栏商品猪近200万头。沭阳花木名扬天下,全县花木总面积31万亩,
花卉苗木品种3000余种,各类盆景83余万盆,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有“东方花都”、“花木之乡”之誉。2005年,全县实现花卉销售收入22亿元。被誉为全省花卉销售龙头的苏北花卉盆景公司具有国家一级园林设计资质,县内新河镇2000年被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颜集镇2001年被中国花木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沭阳是传统的林业大县,全县杨树成片林达61.56万亩,林网总面积达232万亩,
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6.5%。沭阳水产资源优势明显,全县水域面积62.2万亩,可利用养殖水面12万亩,盛产青鱼、鲤鱼、鲢鱼等淡水鱼类。沭阳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非金属矿9种,能源矿1种,其中蓝晶石、水晶、磷、云母矿以及黄砂、陶土等都具有较高开采价值。
下属乡镇
沭城街道 十字街道 七雄街道 章集街道 马厂 扎下 汤涧 李恒 沂涛 塘沟
胡集 东小店 周集 钱集 张圩 陇集 耿圩 悦来 北丁集 刘集
华冲 桑墟 万匹 青伊湖 龙庙 韩山 吴集 西圩 高墟 湖东
官墩 庙头 新河 颜集 茆圩 潼阳 贤官 青伊湖农场
传统文化
沭阳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但明朝以前文化建树已湮没。明代以来,沭阳在文学创作、戏剧、音乐、曲艺、绘画、书法、摄影、雕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沭阳方言属北方方言中江淮次方言, 是过渡方言区,但受北方话影响,故县内各地语言、语调有所差异,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如淮海戏、僮戏等,还有琴书、快板、鼓锣等曲艺品种。沭阳的民间文艺繁荣,花船、高跷、舞龙、舞狮、跳财神、秧歌、腰鼓、跑驴等艺术形式为群众喜闻乐见。长期以来形成的礼仪风俗也很多,如祭灶、新年、二月二、六月六等,婚丧嫁娶、来客接待、生育寿庆上的仪式和席面也别有一番程式。
文化生活
自然环境
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县域介于北纬33°53′至34°25′,东经118°30′至119°10′之间,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全县地形呈不规则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县内最高峰韩山海拔70米,除潼阳、茆圩、刘集、悦来等乡镇有些岗岭外,土地平衍,河网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条河流纵横境内。
沭阳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最高气温14.3℃,最低13.3℃。历年最高气温一般在35℃~38℃之间,最低气温在-4℃~-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3.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年平均风速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