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场战役
1943年1月19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在罗荣桓、陈光指挥下,发起郯城战役,攻克郯城,粉碎了日军的“堡垒封锁”。
战役背景
1942年冬,日伪军对滨海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后,打通了临(沂)、郯(城)、新(安镇)公路,在沿线重要村镇筑碉堡,设据点,企图切断滨海与鲁南、华中根据地的联系。临沂、郯城之敌,则集中2000余兵力,乘机完成由重沟到郯城的“堡垒封锁”。这时,处于敌后的郯城,仅有1个日军小队和一部分伪军守城。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决定攻克日军在鲁南推行“治安强化”的重要堡垒——郯城。郯城居临沂至新安镇之间,是鲁南入苏北的交通要冲。日军侵占郯城后,加筑了城墙,并开挖外壕、修筑碉堡等,易守难攻。攻城之前,为了牵制和迷惑敌人,数千民兵配合八路军少数主力,对醋大庄据点展开了夜以继日的围攻,吸引住日军。同时,组织群众对临郯公路进行了破毁,断敌交通。
战役经过
1943年1月18日夜,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在代师长陈光、旅长曾国华、政委符竹庭的指挥下,一夜急行军40多公里,隐蔽挺进到郯城东面的马陵山区。19日深夜,攻城部队直扑郯城。六团迅速占领城南关,炸开了第一层城门。不料里面仍有一层门挡住了攻城部队的进路,攻城部队受阻。
两天两夜过去了,战斗进展迟缓,马头镇增援之敌出动,守城之敌施放毒气弹。在紧急关头,曾国华、符竹庭决定集中轻重火力,从南门和东门的大炮楼之间实行重点突破。各团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集中射击,掩护六团八连在外壕上架起木桥,接着竖梯登城。4名登城战士被打下来,第5名战士张桂林机智地先向城内连投了几颗手榴弹,乘着浓烟飞身登城,其他突击队员紧跟着登上城头。与此同时,四团三营突破北门,向纵深发展。残敌被压迫到城中心的县府院内,顽抗待援。21日,固守县府院内的200多名伪军和伪政府人员在我强攻下投降。此时,只剩1座被日军盘踞的炮楼尚未攻下。工兵在竹竿上绑上炸药,送上敌人碉堡,堡内大部日军毙命,余者7人就擒。至上午10时,攻城战斗胜利结束。八路军又乘胜连克了马头、红花埠、大圩沟等18处日伪据点。“蚕食”临沭地区的日军被迫全部撤退。
战役结果
郯城战役,毙伤日伪军l03人,俘日军7人、伪军419人,缴获机枪2挺、掷弹筒2个、长短枪579支、汽车4辆及其他一大批军用物资。战斗中,教导二旅和地方武装共伤亡91人。郯城战役首创八路军在山东敌后运用“敌进我进”的“翻边战术”攻占城池的范例。25日,《大众日报》为此发表了《庆祝我军新年大捷》的社论。
参考资料
郯城战役.临沂文明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4 16:32
目录
概述
战役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