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福山(1900-1960),东营区史口镇于林村人。幼时学唱京剧,少年师承商秀岭学唱琴书,后又以
谭明伦为师学唱化妆扬琴,改唱化妆扬琴后,善博采众家之长,将所学的京剧、琴书与化妆扬琴融会贯通,形成独特风格。而且还精通三弦、琵琶、坠琴、扬琴、二胡、板胡等多种乐器,特别是在三弦演奏上具有惊人之功。1960年不幸病故,终年60岁。
郭福山(1900-1960),东营区史口镇于林村人。幼时学唱京剧,少年师承商秀岭学唱琴书,后又以
谭明伦为师学唱化妆扬琴。
郭福山聪敏过人,在商秀岭的徒弟中数较有成就和影响者,在艺术上有很多“绝活”,享有“大将郭福山”之美誉。他演唱的琴书中,除一般艺人都会唱的段子外,还有许多根据《三国演义》和《水浒》改编的书目,如《古城会》、《华容道》、《草船借箭》、《十字坡》、《狮子楼》等。
郭福山改唱化妆扬琴后,善博采众家之长,将所学的京剧、琴书与化妆扬琴融会贯通,形成独特风格。他的嗓音高亢有力,音韵讲究.吐词清晰,板头灵活多变,新鲜别致。他扮相俊秀,表演挺拔潇洒,生动逼真,在《秦雪梅观画》一剧中,他扮演的商林真实动人,非常叫响,故有“活商林”之称。
1934年春,郭福山与其女儿等数人,由家乡出发,路经临淄、益都、潍县、高密、即墨、青岛、莱阳、黄县、蓬莱、烟台,然后渡海北上经大连、抚顺、沈阳、长春,最后到达哈尔滨;后又回经北京、天津、德州、济南、章丘、张店、临淄抵家乡。他这一被后人称为“艺术长征”的壮举,历时两年有余,演出近两千场次.为吕戏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一路上他边演唱边学艺,结识了众多的民间艺人,学习了多种民间演唱艺术,其演唱技艺也日趋精深。
郭福山在早期曾与
高安礼等人搭班演出化妆扬琴,经常活动在广饶、博兴、临淄、博山等地。后又和
李同山、
田寿山跨班到黄家班,活动在济南以东的小清河流域和胶东各地,在群众中很有影响。1940年前后,他随“黄家班”进济南新市场演出,“久战济南而负盛名”。
郭福山不仅在演唱艺术上有较深造诣,而且还精通三弦、琵琶、坠琴、扬琴、二胡、板胡等多种乐器,特别是在三弦演奏上具有惊人之功。有一次,他和一民间艺人对桌演奏,比赛技艺。起初他左右手并用,右手弹、拨、抡、搓,声清音脆;左手揉拈自如,走把灵活,指音准确。奏至高潮,他运用“搬粘”技巧,只用左手抓拨,巧音百出,其效果与双手并用无丝毫逊色,听众惊叹不已。这在三弦演奏中堪称一绝。
建国后,郭福山因女儿早逝,又加体弱多病,遂隐居故里不再从艺,致使许多同行艺人误以为他已去世。直到1957年春,他由家乡到博山煤矿看望侄儿时,人们才知他仍在世,很快就被淄博专区
吕剧团聘请。是年夏,他随团巡回演出.又重走了当年北上演出的路线,使其感慨万千。在大连时,他曾激动地说:“没有共产党,我做梦也想不到今生又能来大连啊!”在此期间,他曾应邀到大连
吕剧团传授演唱技艺。郭福山在淄博
吕剧团期间,曾帮助发掘整理了
吕剧早期使用的二十余个鲜为人知的曲牌,成为研究
吕剧发展演变情况的宝贵资料。不久,他又回到家乡。山东省
吕剧团闻讯后,决定请其再次出山,但他却在此间不幸病故,终年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