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甲子
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学生
郭甲子出生于1985年一个下大雪的午夜,辽宁大连。从小喜轮滑、美术、钢琴,但是最爱惟有读书。初二的夏天遇开第一届新概念。于是开始喜欢高一参赛,未进入复赛,高二B组二等奖;高三A组一等奖。曾参加2002年十省市SK状元榜。很好运地得了年冠军。高三下半学期苦逼高考。郁闷然而快意。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
成功秘诀
郭甲子无疑是成功的。2003年1月,她参加“中华杯”第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这是辽宁省学生在此比赛中迄今为止的一等奖;6月,她以663分的好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元培实验班;而在此之前,她与另一名同学参加SK状元榜大赛获得全国总冠军,每人赢得4万元专项奖学金,为自己上大学解决了学费问题。一个文弱的18岁女孩,何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她的制胜法宝只有三个字:靠自己。她告诉笔者,这是妈妈给她的最珍贵的礼物。
家庭环境的熏陶
1985年1月16日,郭甲子出生在大连市一个军人家庭,爷爷、奶奶、姑姑、爸爸都穿军装,只有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的妈妈刘敏在工厂工作。这个军人之家书香味很浓,小甲子目光所及的地方都有书:大书柜、小书柜里装满了书,沙发上放着书,茶几下面塞着书,梳妆台上摆着书,每个人的床头都有书……只要有空闲,家里的每个人都在看书。在这样的环境里,小甲子自然而然地也喜欢上了书,刚会说话就让大人读书给她听。读书当然是好事,全家人都争着给她读。
读了一天又一天,读了一年又一年,小甲子不但不厌不烦,反而兴趣更浓。一天晚上,加班到9点多才回家的刘敏刚端起饭碗,小甲子就抱着一摞书要妈妈给她读。刘敏实在不想读,就说:“今天不读了,明天再读。”“不行,今天就读,现在就读。”小甲子边说边夺妈妈的筷子。刘敏只好放下饭碗接过书,一本一本地给她读,直到她满意地闭上眼睛睡去。
女儿睡了,刘敏却睡不着,她在考虑如何“摆脱”小甲子的“纠缠”。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教她认字。她识字后就可以自己看书,就不会再缠大人了。
说做就做。刘敏找来一些纸板做成识字卡,每天晚上睡前10分钟,教小甲子认10个字。听说识字就可以自己看书了,小甲子学得非常用功。一年后,她的识字量达到了3000多个,真的可以自己看书了。小甲子高兴极了,天天手不离书,在家里看,在外面也看。那时候,4岁的小甲子给一帮大人读书念报成了部队大院里的一道风景。
教会孩子“靠自己”
女儿能自己看书了,但常常遇到不认识的字,刘敏便又开始教她汉语拼音。聪明好学的小甲子很快掌握了汉语拼音,学会了查字典。可她嫌查字典麻烦,遇到生字还是去问妈妈,刘敏不再告诉她,而是让她自己解决。小甲子只好去查字典。渐渐地,小甲子便养成了查字典的好习惯。这是刘敏对女儿进行“靠自己”教育的开端。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小甲子爱看书是好事,但由于她终日沉湎于书海,其他活动太少,缺乏锻炼,体质下降,小小年纪竞出现了驼背的迹象。刘敏非常着急,天天傍晚强拉着小甲子出去玩。可小甲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心里只惦记着书,玩不上10分钟就拽着妈妈要回家。
这时,刘敏发现院里建了一个旱冰场,许多孩子在滑旱冰,就和丈夫商量让小甲子去学滑旱冰。“不行,甲子太小,还是女孩,你看那里哪有女孩?”丈夫连连摇头。“试试吧,也许她喜欢。”刘敏坚持己见。
小甲子果然喜欢,穿上旱冰鞋就不肯脱下来。滑旱冰可不光是好玩,初学时没有不摔跤的,何况小甲子才4岁多。摔倒了,小甲子趴在地上哭,爸爸要去扶,刘敏一把拉住:“让她自己起来。”然后对小甲子说:“靠自己是英雄,靠别人是孬种,你是靠自己起来,还是靠别人拉你起来?”小甲子当然不想当孬种,自己爬了起来。以后无数次跌倒,小甲子无数次自己爬起来,哪怕膝盖破皮出血,她也不让别人扶。
在摔打中,小甲子成了旱冰场上的佼佼者。与此同时,刘敏和全家人统一认识,强化了对小甲子的“靠自己”教育。吃饭靠自己,没人给剔鱼刺、挑骨头;手绢袜子脏了自己洗,没人代劳;上下学自己走,没人接送;自己完成作业,没人陪着;该带什么学习用具自己头天晚上装进书包,没人提醒。没有惯常人家的唠叨、叮嘱、帮忙,小甲子把什么都做得有条不紊。
上学不久,学校举行滑旱冰比赛,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太小,学校规定二年级以上的同学才有资格参赛。小甲子非常想参加比赛,就央求妈妈去找校长说情。这可是教育女儿的绝好机会。刘敏说:“你自己去找。”“我不敢,校长不答应怎么办?”“那你就别参加比赛了。”“不,我要参加比赛!”“要参加比赛,就自己去找校长。我不是早就告诉你要靠自己吗?你在逐渐长大,以后遇到的事会更多,妈妈不可能永远在你身边,所以,你必须学会靠自己。”见妈妈态度坚决,参赛心切的小甲子只得自己去找校长。
第二天小甲子起了个大早,第一个来到学校,战战兢兢地敲开了校长室的门。“小同学,你是哪个班的,你有什么事?”校长的微笑给了小甲子鼓励,小甲子大大方方地说:“我是一年级三班的,我叫郭甲子,我要求参加旱冰比赛。”“你会滑旱冰?你还这么小,参赛的同学都比你大,你不怕摔倒?你不怕落在最后?”“我不小,我都6岁了,我4岁就会滑旱冰,我不会摔倒,我会滑在最前面。”校长笑了:“那好,我答应你。”“谢谢校长!”小甲子给校长深深地鞠了一躬,跑回教室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班主任老师。
能破格参赛,老师既为小甲子高兴又为小甲子担心,小甲子却只有高兴,没有担心。比赛时,她双手背在身后,身轻如燕,速滑如飞,把比她高的男同学一个一个地甩在了后面。最终,她获得了全校第二名,迎来了一片掌声和赞扬声。
刘敏在祝贺女儿取得佳绩的同时,也不忘引导女儿:“你为什么取得了成功?”“靠自己呗!”“是啊,你靠自己学会了滑旱冰,靠自己争取到了参加比赛的资格,又靠自己取得了好成绩,靠自己是个法宝吧?”“是,靠自己真是个法宝!”
这时的小甲子,对“靠自己”有了不同以往的认识,因为她不仅自己切身体验到了这个法宝的威力,也看到了这个法宝在全家人身上闪光:爷爷靠自己当上了师长,奶奶靠自己当上了处长,爸爸从部队转业后靠自己实现了梦想——考进公安局当上了警察,妈妈靠自己成为港资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靠自己”在小甲子的心田里扎下了根。
学习、生活“靠自己”
“靠自己”的根一旦扎下,就会越扎越深。小甲子没用父母操心,一路领跑念完小学升入初中。大连海事大学附中是一所优秀学校,有优秀的老师,也有优秀的学生,进入这所中学后,小甲子觉得学习不再像小学那么轻松了。尽管她比小学时努力了许多,但成绩一直处在年级30名上下。这样的成绩要想进重点高中可没有把握。刘敏想给小甲子请个家教,小甲子不答应,说要靠自己。刘敏要她少看点课外书,她做不到,书早已成了她一天也离不开的好朋友。刘敏要她停下学了三年的钢琴,她不肯,她没忘记当初的承诺:学就一定要学成。她跟妈妈表态:“你放心,我一定靠自己考上重点高中,还要考过钢琴8级。”女儿有这样的决心,刘敏还能说什么?只有听其言,观其行了。
小甲子说到做到,在学校更加认真更加有效地学习,对回家后的学习时间和内容进行了重新安排。每天晚上吃完饭后,散步10分钟,然后完成家庭作业,接着弹钢琴一小时,预习新课一小时,睡觉前再看一阵课外书。
刘敏的工作单位在开发区,离家远,工作忙;丈夫是警察,上下班没个准点儿,也没精力管女儿。有时连学校的家长会他们都不能去开,小甲子就自己给自己开。就这样,小甲子真的完全靠自己考上了省重点高中——育明高中。全家人非常高兴,老师更高兴。要知道,仅仅4个月,小甲子的成绩就从年级30名一跃到了年级第7名!
由于初升高的考试成绩好,进高中后,郭甲子被分在了实验班。大连育明高中聚集了全市的优秀学子,优秀生比比皆是。在激烈的角逐中,郭甲子没能进入奥赛班,成绩排名下滑,到了平行班。这对一个16岁的女孩儿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打击。但谁也没看出郭甲子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只看到她比以前学习更用功了。刘敏知道女儿物理学得比较吃力,就请了一个有名的物理老师准备给女儿补一补。但郭甲子还是那句话:“不用,我要靠自己。”“这是我通过朋友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的好老师,我都跟人家说好了,你就听几课吧。”“谢谢妈妈,真的不用,请你相信我,我自己一定能学好。”
果然,一年后,郭甲子不但物理成绩赶了上来,还在奥林匹克生物竞赛中获得辽宁省二等奖,其他学科也全面进入年级前列。学校让她回实验班,她不回,仍留在平行班,她坚信在平行班也一样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成就学业
从小养成的爱读书的好习惯一直伴随着郭甲子,也成就了郭甲子。无论学习多累,时间多紧,她没有一天不看书。在无垠的书海里,她尽情遨游,从世界名著到名人传记,从武侠小说到散文随笔,从厚如砖头的大部头到每月两期的杂志,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不涉猎。她把家里500多本藏书看完后,每月用妈妈给的100元零花钱买书、订杂志,像一条贪婪的鱼,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琼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古语在郭甲子身上得到了验证,她的写作水平远远超过了同龄人。即便如此,她仍不骄不躁,不声不响地坚持每周至少写一篇作文,而且从不拿出去发表,也不给任何人看,包括妈妈。
2002年8月,郭甲子在杂志上看到了由北大、清华、复旦等10所著名高校和萌芽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华杯”第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启动,便利用两个晚上的时间,写了一篇题为《不关风月》的5000字小说寄给了大赛组委会。
2002年末,郭甲子收到了组委会的通知:她的作品入围,请她到上海去参加现场复赛。此时,学校和家里才知道郭甲子参加了这项轰动全国的赛事。刘敏非常高兴,要陪女儿前往。已经习惯了靠自己的郭甲子考虑到费用问题,不让妈妈陪。可刘敏对第一次单独出远门的女儿哪能放心,最后谎称到上海出公差才得到了“陪同权”。
三个小时的限时比赛,郭甲子发挥正常,一篇精彩的文章赢得了评委们满堂喝彩,她获得了一等奖。
消息一传出,著名大学纷纷找上门来,提出以优惠条件招郭甲子入学,有的还要当场签协议。郭甲子理想的大学是北京大学,她不要优惠,她要靠真实的分数考进去。北京大学得知后对她进行了全面考核,通过6科笔试、4位老师一个下午的面试,郭甲子成为北大自主招生对象,和辽宁省4名、全国50名优秀应届毕业生一起,可以在高考中享受加20分的优待。
郭甲子没把这一优待当回事,仍然一如既往地备考,并最终以663分、全校第一名的佳绩轻松考入北大,根本没用那20分。
郭甲子靠自己不断地创奇迹。能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能高分考上北大,已经令人瞩目了,然而,还有更让人称奇的——早在半年前,她就把自己读大学的费用准备好了。
进入高二后,郭甲子常常思考一个问题:自己快满18岁了,满18岁就是成年人,就不应该再让父母养活了。可一个学生如何赚钱,靠什么赚钱?
天赐良机。2002年初,由韩国SK集团和北京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全国10省市中学生百科知识状元榜大赛拉开了帷幕。这是一个高难度比赛,参赛不仅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一旦获胜,还可以得到巨额奖金。郭甲子岂肯放过这个大好机会?凭着多年积累的知识,郭甲子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了周赛、月赛、季赛冠军。11月,年赛在北京举行,郭甲子和另一名同学一起,夺得了大赛的总冠军,每人得到4万元奖金。这4万元钱,差不多够她上大学的费用了。郭甲子终于实现了自己供自己读大学的愿望,这是郭甲子给自己18岁生日的礼物,也是对父母“靠自己”教育的最好回报。
作品
二十几岁读红楼(1)
内容简介
《二十几岁读红楼(1)》讲述了:人情世故,爱恨情仇,明争暗斗……在危机时代,作者结合职场深刻体验,为你讲述红楼里的人生智慧……读命运大起大落,读男女大爱大恨,读人间大慈大悲,读人生大幻大灭,读职场大有谋略,读世事大有学问。
光之暗面
内容简介
片断
第一章光之暗面
遇到申冶是在那个自由到空虚的二月。那时我是一个逃家的十七岁女孩,无所事事地游荡在这座南部海滨小城的海岸上,并且打算继续走向南方。那个二月是如此的明亮澄澈,以至于我感到自己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被抽空,换成某种更为洁净的物质,可能是海边自由自在的空气,也可能是南方冬日的阳光。身体变得陌生而轻松,思维却更加混乱。在我不知道的时候,填充我身体的物质在不断的改变着我的体质、精神,乃至一切。
初次见到申冶的那个傍晚我正在为自己是该继续沿着绵长海岸线远离我位于北方内陆的家还是乖乖回去充当住宿制学校里呆滞冷漠的乖小孩而犹豫不决。继续走下去的钱是不成问题。我惊诧但并不愤怒甚至毫不担忧的父母一边在我的信用卡上更频繁地存钱,一边全天候他骚扰我的手机试图劝说我迷途知返。为此我不得不忍痛割爱废掉我的爱机猫咪。我担忧的是,在向南方进发的路上我真切地感到从前的自我在逐渐消失,我的改变就像我超过的纬线一样频繁。我那北大粗犷的城市与我渐渐陌生,我担心有朝一日我会无家可归。这可不是我逃家的初衷。
我不是抱有绝对信念逃家的孩子,我只想远离再远离,同时放纵思念。我不能够抛弃。
然后我遇到了申冶。坐在海岸上眺望西沉夕阳的他一身黑衣,戴着耳机,沉默得好像天空下一道不可磨灭的伤疤。但是黑色的他却拥有比一万颗星光更明亮的眼睛,刹那间照彻我的整个灵魂。在他用那样的眼睛望向我时,我想我听到我心沉沦的声音。一朵花开放,一只蝶破茧,一颗星坠落,一场梦揭幕,不过如此。
我走到他的身边坐下。我们彼此打量,就像离别了几个世纪而再重逢一样。看上去只有十八岁的他身材纤细,皮肤苍白,柔软的黑色头发,微微低头便自然而然地遮住那双眼睛。难以想象这样单薄的身体刚刚射出了那样惊心动魄的眼光。我甚至怀疑那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觉,或者是黄昏时分上演的梦幻。直到很久之后我才从他的话里知道,他一直以来是在以怎样的坚强在掩饰他无与伦比的光彩……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1 19:50
目录
概述
成功秘诀
家庭环境的熏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