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汉杰
中国金属学会特种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
郭汉杰,男,1957年5月出生于山西河津市,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钢铁冶金系教授,中国金属学会特种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端金属材料特种熔炼与制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冶金物理化学国家级资源共享课负责人。
人物经历
1978年10月-1982年11月,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冶金物理化学(本科);
1982年12月-1986年8月,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助教;
1986年9月-1992年2月,北京科技大学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浸钒渣提镓工艺优化设计与机理的研究》。
1995年-2000年为冶金学院炼钢研究所副教授
教学科研
课程设置
主讲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本科生课程《钢铁冶金原理》;研究生课程《冶金物理化学》及《近代冶金物理化学研究方法》,《冶金物理化学》课程已连续数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本科课程
自1993年起,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给本科生讲授《冶金物理化学》,并担任冶金物理化学课程负责人;
研究生课程
冶金热力学理论与应用
科研方向: 在科研方面,长期从事于冶金溶体热力学和动力学、冶金新工艺、新流程、冶金能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方向
(1)冶金新技术、新工艺研究;
(2)直接还原冶炼新流程、新工艺及理论研究;
(3)电渣冶金、特钢新技术、新工艺及过程物理化学。
(4)冶金物理化学;冶金能源综合利用;导磁与磁性材料
出版图书
主要成就
论文著作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EI、SCI等收录40余篇。
冶金物理化学教程(第一版)(2004年8月);
冶金物理化学教程(第二版)(2006年8月);
冶金熔体和溶液的计算热力学(合著)(2007年3月);
活性石灰生产理论与工艺(2014年6月);
科研业绩
(1)横向
年产5万吨模具钢及高氮钢项目建议书和年产2000吨模具钢中试线的前期工作
钛铁矿煤基直接还原中试级别工艺参数研究
全省铁矿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用规划研究
凯诺斯冶金熔剂产品在炼钢过程的应用研究
用片状氧化钒制备钒氮合金的工艺、设备研究
D级及DH36级船板用钢轧制工艺优化研究
联轴器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开发
青海省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LF高级别管线钢深脱硫渣系开发和精炼周期适度缩短的工艺优化研究
海滨铁矿砂高效选别生产合格铁精矿的研究开发
(2)纵向
热作模具钢中纳米析出物的析出机理及其对钢的强化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获奖记录
2002年“电炉油氧助熔及二次燃烧集成技术”获教育部科技成果奖;
2006年编著的“冶金物理化学教程”(第一版)获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冶金优秀教材二等奖;2007年合著的“冶金熔体与溶液的计算热力学”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一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2008年讲授的冶金物理化学课程获北京市精品课程、所领导的冶金物理化学教学团队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冶金物理化学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当年度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2009年“一种电炉钢吹氧喷粉氧燃助熔及造泡沫渣工艺”获得北京市发明专利三等奖;2006-2009年度北京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
2010年冶金物理化学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2年讲授的冶金物理化学获得国家级资源共享课;
第七届、第十三届北京科技大学“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老师”称号;
2014年获北京市教学名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2 10:0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学科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