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福(1736—1796),清乾隆年间人,祖籍本系
洪洞大槐树下迁至河南,后在
温县犯事才于1770年又返回故里,被历代习拳宗师认为是洪洞
通背缠拳的祖师。
斯人武功高强,忠厚仗义,好抱打不平,在温县是名声显赫的镖师,常杀富济贫,除暴安良。一次失手,打死恶霸后,才隐姓埋名返洪而来,至平阳府小住一吉家旅店藏身,正巧旅店店主吉书升是个摆弄拳脚之人,每天起早贪黑有40余青壮年下教场随吉习武,吉书升爱武如命,痴迷有加。郭永福更是如鱼得水,渴临等露,时间一长二人便一拍即合,成为知己,渐渐郭永福擅武实情被吉书升所觉察,得了数招,学了几路武术后,深感郭大侠武功非凡,随拜郭为师。朝夕好生招待,也换了上等客房,像家里长辈一样关照。吉店拳业随之大振,习武之人也多达百人,很是红火,名噪一时。数年后,郭大侠在温县犯事的情况也稍有披漏,大家都觉得事过境迁不可能再会有追究,并不在意。有一天,突然平阳府去了二差役找到吉书升谎说想叫郭大侠去一下官府,问问以前的情况便可放回继续教拳。吉为人正直,厚道老实,没有多想,在平阳府很有名望。人财俱兴,自以为凭自己的威望,不会有事,便听从差役送郭大侠一同前往,哪知只是一大骗局,好进难出,重罚重处,关入死牢。这才急坏了吉书升,觉得对不起师傅,太粗心,太老实,吉书升便联系城内有名绅士、商贾大户,凑钱找关系赎人,卖通官府要员,才将郭大侠救出。出来后觉得再也不能在此久留,四处躲藏也不是长久之计,郭吉二人商量要寻求庇护非洪洞苏堡刘家“天官府”莫属。
1776年骄阳似火,麦穗正黄,苏堡村街头有一叫花子,一连数日在天官府门前讨饭路过,有意迟凝不前,又时不时蹲在刘府门前不走,对刘府来说极为不雅,便差人撵走算了,刚撵走,一会儿又来了,还对那些在教场使抢弄捧练武人戏言数语。此人神精兮兮、蓬头垢面、衣衫破烂。哪知刘府看家护院武林高手林立,足有二十余人习拳练武。并有一洪拳师傅姓于,身手不凡,此人虎背熊腰,力大无比,大弟子贺怀壁,二弟子张秀德更是出类拔萃,身怀绝技,在众弟子中很出色,是刘府高手,天官刘府的安危全系于此帮高人之手,那容得一叫花子在门前戏弄嘲笑,还问什么“就这也能打人”。几番折腾便激怒了刘府众弟子。大弟子贺怀壁便冲了出来,上前想一展身手,教训教训叫花子。没料一上手便跌出二丈远。再来又跌出好远,张秀德也直冲上来,只一招便栽到在地,二人鼻青眼肿,鲜血直流。天官府三公子及其他弟子见状都不敢吱招,跑回去叫于师傅,于师傅气冲冲大步走来,便说,什么人敢在此撒野,为何打我徒弟,叫花子应答:不是我打的,是他们亲自扑倒在地跌的。于师傅大怒,一个箭步上去。说“看招”,二人便缠在一起,你来我往,大家都看不清。于师傅越打越猛,而叫花子只是闪躲,没有真正出手接招。几招过后,于师傅猛劲更大,叫花子闪警巧取,使出四两拨千斤之招一下将于师傅撂倒丈余远。不巧,天官刘秉恬见状,非但没有怒斥,反而心平气和地哧住了眼前的这场较量,上前便问:你是哪里来的,怎么打的人。答:我没打他们,我是借人之力,用人之策,顺手牵羊,顺水推舟。侧身而进,所谓侧身胳膊比他们便长些,这便是通背拳。一番胆怯的解释,天官很高兴便将他迎回府,更衣净面,留为己用。这乞丐就是一代宗师郭永福。数日来,吉书一直暗中呵护着师傅,今日看到师傅有了安身之地,便悄悄离开这里。于师傅见刘府钟情于人家,自己反倒冷落,便背起行李欲告别刘府要另奔他乡谋生。郭永福上前示礼,道歉,拦住于师傅,并说咱二人取长补短共同教刘府公子与护院弟子们武术,于师傅在郭与刘府的挽留下,二人便相互礼让,相互学习,共同教拳,共同发展,相处很好。
根据史料记载,所谓天官就是
乾隆年代吏部侍郎刘秉恬,吏部尚书称
天官,侍郎不过是“
副”天官。《清史稿》刘秉恬载:“刘秉恬,字德引,山西洪洞人,乾隆二十一年举人。二十六年明通榜,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再迁郎中。三十二年考选福建通卸吏,转吏科给事中。大学士副恒督师……”他一生主要工作是在战争中充任督粮运草官员。善军事,谋技击,见识宽广。刘秉恬任“副”天官约在乾隆四十一至四十四年(1776-1779年),发生上述情况,正是天官母亲病逝、天官在家守孝所见,郭永福才有安身传艺的机会。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刘秉恬受到皇帝召见,谈起郭永福武术超人,技击绝伦,乾隆帝才赐号“神拳”郭永福。
郭永福本系大槐树后裔,通背拳在大槐树下生根、发芽、壮大是很自然的事。此人性膘悍,拳源血脉,及有关资料改正都是源于洪又返于洪。明洪武五年(一三七二年)洪洞武术高手陈人携全家老小迁移到河南温县定居发展。后人称此村为“陈家庄”,再后来人兴业旺才正名为“
陈家沟”。陈家人习武种地,强体征邪,匡扶正义,传播武术,代代相传。成为
陈式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郭永福是第九代传人陈王廷的徒孙陈正如(十一代)的弟子,并是陈正如之外甥,郭永福自幼父母双亡,没有依靠便由其舅父收养长大,教拳。
据查温县陈家沟族谱和
陈式太极拳记载便可看到郭永福继陈拳十二代传人至郭永福来洪传拳到今洪洞已发展九代,经比较推算,座谈方知,陈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陈小旺,陈立清,王西安等均与洪洞县的徐风山、程涌泉、
樊汉武、刘振虎、
秦根基等属同代人。据王西安著《东工太极拳推手技法》述:“陈式太极拳创始人是明末清初陈氏第九代陈王廷(字奏庭)……他在祖传108式通背长拳的基础上,吸取明代民间诸家武术流派之精华,结合《
易经》、《
黄帝内经》、《
针炙大成》等学说,根据阴阳动静开合的原理,反复实践,发明了一种独创性竞技运动——太极拳及太极推手,推手也叫“揭手”和“打手”。据查海内外爱好者到陈家沟学习“陈式长拳”或谓“108式通背长拳”,当地高手都诚恳地说还是到山西洪洞去学吧。正宗的通背在洪洞。由此看来陈式太极,太极推手技法,与洪洞通背拳是一宗一派,一脉相承的姐妹拳,是养生、搏击、表演层次各异的优秀拳种。
洪洞人耿直膘悍,练拳习武已久远,拳种多,拳类散,不系统是历代宗师逐渐传承的发展的。1776年郭永福来洪后又遇上了较为开明的天官刘秉恬,使之有了传播通背拳的发展通背拳。绝好机遇。从规模、规范、理论、实用、养生等都提高到了一定高度。时至今日洪洞人爱使枪弄棒,比比划划,手里有两下的人很多很多,冠以“武术之乡”,是当之无愧的。
据传郭永福年迈后,他的高足吉书升,临汾市贾得乡吉家庄村(又人传是临汾苗家庄),把师傅接回府赡养送终,该村村东的卧虎山下还存有郭永福墓一座。自古师徒如父子,况郭志先师一生征恶扶正,憎爱分明,正直忠厚,为人仗义,想后来定是颐养天年,福禄善终是情理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