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村镇,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
沁县,地处沁县西部,东与
定昌镇接壤,南与册村镇相连,西与
沁源县郭道镇、
景凤镇毗邻,北与
漳源镇为界,镇人民政府距县城10.5千米,总面积79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1949年,郭村镇境域属沁县第四区。
1953年,属郭村乡。
1958年,属上游公社。
1961年,属郭村公社。
1984年6月,郭村公社改郭村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郭村镇下辖18个行政村:郭村、郭家庄村、丁家山村、池堡村、仁胜村、苗家坡村、开村、圪垯村、冀家凹村、南沟村、大沟村、石板上村、端村、元王村、上湾村、东坡村、巨良沟村、瓦窑沟村。
截至2020年6月,郭村镇下辖18个行政村:郭村、开村、元王村、仁胜村、端村、东坡村、上湾村、池堡村、瓦窑沟村、巨良沟村、苗家坡村、丁家山村、郭家庄村、石板上村、南沟村、大沟村、冀家凹村、圪垯村;镇人民政府驻郭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郭村镇地处沁县西部,东与
定昌镇接壤,南与册村镇相连,西与
沁源县郭道镇、
景凤镇毗邻,北与
漳源镇为界,镇人民政府距县城10.5千米,总面积7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郭村镇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形为丘陵,主要山脉有伏牛山,境内最高峰棋盘山位于巨良沟村,海拔1746.2米;最低点赤龙池位于池堡村东部,海拔1020米。
水文
郭村镇境内河道属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迎春河、南河湾2条,河流总长度8.5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南河湾,从西至东流经境内元王、上湾、东坡等村,长4.9千米。
自然灾害
郭村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箱冻、山洪等。冰雹灾害年均发生0.6次,主要发生在5—8月,最严重的次冰雹灾害发生在1992年6月12日全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
自然资源
郭村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炭,其他自然资源有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2011年,郭村镇有森林面积7.5万亩,有林地9.8万亩,耕地面积34170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郭村镇辖区总人口1162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00人,城镇化率17.2%,总人口中,男性6682人,占57.5%;女性4939人,占42.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1620人,占99.99%;少数民族有佤族1人,占0.01%。
截至2017年,郭村镇常住人口11845人。
截至2018年末,郭村镇有户籍人口1186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郭村镇有商业网点27个,职工55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65.8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70万元,比上年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
农业
2011年,郭村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人均2.94亩,农业总产值7514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3%。
粮食作物以玉米、谷子为主,生产粮食12654吨,人均1088.09千克。
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等,蔬菜种植面积435亩,产量381吨,主要品种有西红柿、白菜等。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产肉类410吨;畜牧业总产值71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4%。
林木覆盖率45%,水果种植面积165亩,产量197吨,主要品种有苹果、黄梨。
2011年,郭村镇有大型农业机械47台(辆)。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郭村镇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165人,专任教师8人;小学7所,在校生754人,专任教师7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40人,专任教师5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郭村镇有各类科技人才70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98人,经营管理人才102人,技能人才98人,农村实用人才304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郭村镇有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7个;流动放映队1个,年放映78场次,观众达9535人次;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9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2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元王高跷队。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郭村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2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2张,专业卫生人员3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8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万人次,住院手术76台次,出院病人76人次。
2011年,郭村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9500人,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郭村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7户,人数47人,支出8.178万元,比上年增长45%;月人均145元,比上年增长46%;城市医疗救助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人次,共支出1.1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78户,人数1103人,支出119.2万元,比上年增长49%,月人均90元,比上年增长2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94人,支出18.8万元,比上年增长38.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6人,支出10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农村医疗救助7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230人次,共支出27.92万元,比上年增长2.3%,农村临时救济150人次,支出2.6万元,比上年增长3.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0万元,比上年增长1.5%。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郭村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8千米,投递点35个,乡村通邮率99%;征订报纸200份、期刊602册,业务收入6万元,固定电话用户2335户,移动电话用户2835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60万元。
2011年末,郭村镇有镇区35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9台,综合电压合格率9%,供电可靠率98%。
交通
郭村镇有322省道过境,县乡级公路2条,总长15千米。
2011年末,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1条。。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郭村镇,因镇人民政府驻郭村而得名。
文物古迹
郭村镇有大云禅院、普照寺等文物古迹。
大云禅院位于城西郭村偏东方向,俗称“大庙”,北宋创建,明崇祯三年重修,为坐北向南二进院,今存山门,正殿为金代改建,深广各三间,悬山顶,柱头斗拱五铺作单昂,后殿侧有配殿、耳殿。
普照寺,位于县城西10公里开村,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坐北向南,现存中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是上党地区建筑宏伟的佛教寺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