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山(1950年7月—2010年1月13日),男,满族,辽宁省
北镇县人,1969年11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1969年2月参加工作,大学普通班学历,二级警监警衔,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在
海地地震中牺牲,烈士。
个人履历
1969年2月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任黑龙江省军区战士;
1970年8月至1974年4月在
北京大学东语系学习;
1974年4月起任辽宁省军区排长,海军某部参谋、翻译,
1985年3月至1986年2月在
苏州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进修;
1988年2月转业到
公安部工作,历任
公安部外事局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
2002年2月任公安部外事局助理巡视员;
2005年10月任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罹难海地
海地地震
海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
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根据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海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坍塌,中国8名维和人员被埋。地震发生时,公安部赴海地维和工作组成员和我驻海地维和警察一行8人正在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的四层(平街一楼)与联合国秘书长海地问题特别代表商谈维和工作。
不幸遇难
海地时间16日11时35分,第四具中方失踪人员遗体被找到,根据体貌特征确认为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郭宝山。海地时间1月17日9时36分(北京时间17日22时36分),搭载中国8名海地地震遇难人员遗体的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包机从海地首都
太子港起飞,飞机经停美国迈阿密机场和安克雷奇机场,于19日上午抵达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人物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人民公安卫士,资深的公安维和专家,
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郭宝山同志,肩负
国家使命,在海地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的过程中突遇地震,于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壮烈牺牲,终年60岁。
翻译工作
郭宝山同志1969年2月于黑龙江省军区参军入伍,同年11月光荣地加入
中国共产党。他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刻苦参加军事训练,各方面表现优秀。1970年8月到1974年1月,郭宝山同志被组织上选派到
北京大学东语系学习朝鲜语。他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很快掌握了朝鲜语的笔译和口译技能。1978年10月,郭宝山同志调入海军某部,从事翻译工作十年之久,他工作积极主动,尽职尽责,勤于学习,肯于吃苦,自觉提高翻译业务水平,多次参与重大外交活动的口译、笔译工作,担任国家领导人和军内外高级领导干部的高翻,并翻译发表了大量外文资料,多次立功获奖,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评价,并被有关友好国家授予勋章。
专心警务
1988年2月,郭宝山同志转业到公安部,任外事局亚非处主任科员,1991年4月任副处长,1996年4月任处长。他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努力克服本处人手少、工作任务繁重等困难,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经常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许多重要团组的来访接待、出访工作安排,为促进中外双边警务执法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1998年9月,郭宝山同志任公安部外事局警务合作处处长,他认真贯彻落实部、局领导的各项指示精神,着力推进我与亚非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的警务交流与合作,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合作文件,有效地巩固和加强了我与周边国家的执法合作关系。
对外工作
2002年2月,郭宝山同志任公安部外事局
助理巡视员,2004年9月任公安部外事局副局长,2005年10月任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负责维和警察事务、警务合作和外派警务联络官等方面的工作,是优秀的公安外事工作领导干部。他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家外交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公安机关国际执法合作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大力推进外派维和警察工作,加强维和警察在任务区的管理和指导,参与并圆满完成了维和警察防暴队的组建、培训和多次派遣、轮换任务,通过维和这个窗口树立中国警察的良好形象,展示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为我对外工作积累了宝贵的政治和外交资源。
重要贡献
他积极推动建立警务联络官遴选和外派工作机制,多次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外派警务联络官外语水平考试,加强人才储备库建设,规范外派人员选拔、培训、实习、管理等程序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派出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在公安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郭宝山等同志的直接指导和推动,我驻外警务联络机构初具规模,基本构建起务实高效的境外执法合作网络,在打击跨国犯罪、开展境外追逃以及保护在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还亲自参与处置了数十起我境外公民和机构遭受侵害案件,部署、指导我驻外警务联络官、维和警察处置了上百起我境外公民遭绑架、抢劫、杀害等案件,在保护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评价
郭宝山同志参加工作40年来,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热爱公安事业,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政治立场坚定,有很强的党性观念和组织领导能力;他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和外事纪律,事业心、责任感很强,忠诚积极,勤奋敬业,恪尽职守,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他谦虚谨慎,作风正派,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守信,总是热情真诚地对待和帮助同志,深受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即将到达退休年龄时,他仍然壮心不已,心系公安事业与维和干部战士的安危,一如既往地忘我工作,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为了和平
一头板寸,微有霜白……原本再过几个月,60岁的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郭宝山就可以退休,安享美好时光。
同事印象
军人出身的郭宝山,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活力,幽默随和,乐观向上,郭宝山的笑容感染着每一个跟他接触的人。“他自己说是‘局里最有魅力的男人’。”说到这儿,国际合作局副巡视员李祝群微笑了,作为跟郭宝山共事12年的同事,他一定记起了老郭充满感染力的笑容。
白了一半的板寸,腰板挺直,目光炯炯,郭宝山始终保持着军人气质。同样军人出身的欧洲处副处长傅兴潮曾与郭宝山共同出差一个多月,意外受伤后,他只能躺在驻地休养,郭宝山只要回到驻地必先前去看望,让他感动不已。
同事们怀念郭宝山:信任你、保护你,工作有失误善意地提醒你,遇到困难他鼎力帮助你、亲切地关怀你,与这样的领导在一起的日子,我们很珍惜。
“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办事
雷厉风行。他的办公桌上从来看不到堆积如山的文件,因为他总是高效完成工作,当天的文件批不完他就不下班。”韩林说。
“他快要退休了,之前还跟我们说,退休后终于能好好休息了,要好好规划一下子自己的退休生活,做一些平时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情,现在这些都无法实现了。”从1994年起,公安部国际合作局欧洲处处长韩林就和郭宝山共事。
临近退休,郭宝山说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此次赴海地之前他说,要好好地去看望一下这支
维和队伍。与这样的领导在一起的日子,我们很珍惜。
办公室主任李国如感触颇深:“他总是身体力行,很少麻烦别人。此次去海地也不让我们送。他说,周末了,你们好好休息休息。”“虽然郭局是领导,但同事之间相处从来没有距离,说话直率,待人热情,同事有困难都主动帮助。”韩林说,“郭局出事以后,很多过去和他只有一面之缘的人纷纷打来电话慰问。”
维和警察培训一天的伙食费是40元,防暴队亦如此。但后者训练强度大、体力消耗也大,在郭宝山的争取下,防暴队的伙食费后来涨到一天48元。警队到达任务区后,他经常去实地考察,看是否缺装备、生活用品,随时协调解决。中国维和警察队伍的装备条件,往往让其他国家的队伍“眼红”。
对维和警察和驻外警务联络官,郭宝山都怀着深厚的感情。每每有人回国,他都尽可能陪他们吃顿饭。他知道,这些同志在海外奋战,没有这样放松的机会。
从事国际执法合作工作30多年,郭宝山一直刻苦钻研业务,潜心研究公安机关国际执法合作的方向性、政策性问题,是中国公安战线国际合作的资深专家,曾提出开展国际执法合作的基本思路:加强高层领导,强化制度建设,建立有效机制,实现互利共赢;提出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借助牵制并重、因国施策、平等尊重、统筹协调五项在开展国际执法合作必须坚持的原则。
维和事务
2004年分管维和警察和外派警务联络官工作后,郭宝山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开展工作,推动两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目前我国共向联合国7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1569人次的
维和警察(其中包括8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向19个国家、20个驻外使馆派驻了30名警务联络官,为我对外工作积累了宝贵的政治和外交资源。2004年10月17日,公安部首次派出维和警察防暴队参加联合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派出成建制武装性质的队伍在一个未建交的国家执行维和任务。这支队伍从组建、培训到派驻,每一个环节他都没少花心思。
“国际合作局的工作任务量非常大,每天他几乎都要工作十二小时以上,周末加班更是家常便饭。”韩林说,由于国际合作局的工作也涉及到海外公民的保护,很多事件发生时都是北京时间凌晨,一旦发生这样的事件郭宝山都肯定到办公室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