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汾
中华民国时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郭宗汾(1901-1969) 字载阳。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一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军长、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华北“剿总”副总司令等职。北平和平解放后,任北平联合办事处副主任,负责中国国民党军队改编等事宜,有“和平功臣”之称。
人物生平
郭宗汾,字载阳。陆军中将。河北省河间县人。1901年出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毕业。
郭宗汾曾任阎锡山督军署参谋处少尉参谋,商震部上尉参谋。1924年,调督军署参谋处,任中校参谋兼作战股长。1927年,升任上校参谋处长。6月,阎锡山自任为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参加北伐战争,郭宗汾任其参谋长。1928年北伐结束后,他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十九师少将师长。在中原大战中,郭宗汾表现了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作战顽强的军事素质,成为晋军中的一员骁将。
1931年,晋绥军缩编,他任第六十九师第二O二旅旅长。1934年,他参加了蒋介石主办的庐山军官训练团,任连长。军官训练团结束,蒋介石赠款五千元及景德镇瓷器一套,他回太原后悉数上交阎锡山。阎念其忠诚,令其留为己用。1936年,第二O二旅扩编为第七十一师,他任师长。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郭宗汾率七十一师于9、10月间先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同日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部队伤亡近半。随后郭宗汾率部参加太原保卫战。1938年春,他又率部参加了反攻太原战斗,与日军激战两昼夜,失败后转进晋西北临县、离石驻防,奉命实行运动战。1938年是山西国共合作较好的时期,在这种形势下,郭宗汾部与一二O师共同创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38年6月,郭宗汾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中将军长。阎锡山成立“民族革命同志会”后,他为十三名高级干部之一,后晋军高级将领王靖国成立“铁军”组织,他是核心组织“特团”的特委之一。
1939年12月,阎锡山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郭宗汾奉命会合第六集团军赵承绶部向决死队进攻。决死队第二、四纵队在续范亭的率领下奋起自卫,予郭、赵两部以痛击。阎锡山为推脱责任,予郭宗汾及赵承绶以撤职留任的处分。郭的部下六个师旅长一律撤职,下属第七十师师长赵晋在秋林被扣,暂四十一师师长郑锡安逃往西安。郭宗汾处境十分困难,被滞留秋林,受阎考察。
1940年秋,郭宗汾调任第二战区长官部参谋长。此后,再没有掌握军权。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阎锡山为了夺取胜利果实,成立作战小组,专事对八路军作战。作战小组实际由郭宗汾主持,拟定了夺取上党根据地及大同的计划。上党阎锡山军队失败后,郭宗汾曾前往收容。
1946年2月,北平军调小组向太原派出三人小组进行军事调停,监督国共双方实现停火,遣返日本战俘等。郭宗汾以阎锡山代表身份参加军调小组工作。
1947年夏,郭宗汾奉阎锡山之命赴南京,面见蒋介石求援,索要军饷武器等。11月,郭调任第十五兵团司令官,该兵团只有番号,并无兵卒,加上阎锡山隐瞒了郭母去世的消息,使郭十分气愤。他愈发感到阎锡山为人不仁不义,无可留恋,乃下定决心,以探望家人为由向阎请假飞往了北平。傅作义邀他担任华北“剿总”副司令。
1949年1月傅作义最后决定和平起义。在这历史转变关头,郭宗汾支持傅的行动,配合和谈做了许多工作,如加强北平市内治安,对军队防区进行调整,严密监视中央军,撤换蒋介石嫡系、北平市警备司令陈继承等。
北平和平解放后,成立了北平联合办事处,处理过渡期间军政事宜。叶剑英为主任,郭宗汾为副主任,负责军事组。他与共产党人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国民党军二十六万人的改编、编余等善后工作。他因在办事处工作出色,有“和平功臣”之称。
1950年,经叶剑英推荐,郭宗汾在华北军政大学高级军事研究室任主任。1951年,调任军训部高级研究室副主任。1953年,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官。1954年,他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以后连续当选。1957年,他转业回到山西,任省体委主任。
1969年10月18日,郭宗汾因患肺癌在山西太原病逝,终年六十八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5 18:3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