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培宣,男,原籍广东汕头,旅美杰出华人科学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药学院Sylvan G. Frank讲席教授,美国NIH/NCI癌症纳米技术合作计划主任,美国NIH纳米医学中心主任,2022年12月入选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
个人履历
郭培宣1987年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微生物和基因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1990年完成NIH博士后研究并开始于普渡大学工作。1993年被普渡大学聘为终身教授。1997年担任普渡大学
分子病毒学正教授。2007年起被聘为
辛辛那提大学生物医学工程Dane and Mary Louise Miller讲席教授,同时担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纳米医学中心主任。2012年1月起被聘为美国肯塔基大学药学院William S. Farish 讲席教授,现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药学院Sylvan G. Frank讲席教授,同时担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纳米技术合作计划主任,主持“RNA纳米技术和癌症治疗” 等项目研究。
科学成就
郭教授是纳米生物领域杰出的科学家,是该领域世界最著名三位科学家之一。1986年构建phi29 DNA组装马达并发表于PNAS,是所能构建最强大的生物马达。1987年发现pRNA马达并发表于Science;1998年发现pRNA六聚物并发表于Molecular Cell。郭教授长期引领RNA纳米技术研究和应用,这些工作发表于JNN, 2003; Nano Lett., 2004, 2005, Nature Nanotechnology2010。2007年成功实现phi29 pRNA对特定细胞进行siRNA和药物传输,并搭建双通道单分子荧光探测系统(EMBO J, 2007; RNA, 2007)。2009年在脂质膜上实现phi29马达通道作为单分子传输和探测(Nature Nanotechnology, 2009),并由此发明双链DNA(dsDNA)高效测序技术。有关科学突破和技术发明已经数百次被ABC 和 NBC等电视和电台,NIH, NSF, MSNBC, NCI and ScienceNow 等学术机构进行专题报道。
现任五个纳米杂志主编和编委,多次担任NIH, NSF等多个著名学术机构委员,多次被邀请担任国际会议主席和会议主题邀请报告,并于2010年组织第一届RNA纳米技术和治疗国际会议。
学术兼职
郭教授被聘为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中国科学院遗传学研究所、上海生化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研究室、武汉教育基地、汕头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的客座教授或顾问。
郭教授还先后担任多个国际知名纳米杂志主编和编委: 1994年:Seminars in Virology客座编辑;
2002年:J. NanoSci & Nanotech客座编辑和编委会成员;
2002年:Acta Biochim Biophys Sinica国际顾问;
2004年:Nanomedicine: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编委会成员;
2005-2007年:J. Biomedical Nanotechnology副主编;
2009年:Methods客座编辑;
2011年:Nucleic Acid Therapeutics编委会成员。
获奖荣誉
1993年获得美国NIH First Award;
1995年获得Pfizer杰出教授奖(Pfizer Distinguished Faculty Award);
1998年获得普渡大学杰出教授学者奖(Purdue Faculty Scholar award);
2004,2005和2007年分别获得普渡Seed Award;
2005年获得费曼(Feynman)纳米技术奖;
2006年获得Lions癌症研究奖;
2010年获得杰出研究奖。